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岡石窟的千佛袈裟究竟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雲岡石窟的千佛袈裟究竟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從西漢開始,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佛教以其特有的脫離苦海,現世吃苦的思想,受到了統治者大力的推廣,在中國有著非常廣泛的信仰。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時間,是中國古代一段漫長的混亂時期,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佛教就成為老百姓在兵荒馬亂的時代里的情感寄託,所以這一段時間,佛教獲得了極為快速的發展。

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卻有著一位皇帝在全中國範圍內進行「滅佛」的活動。當時,北魏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實行全民為兵的制度。當時的皇帝是北魏太武帝,太武帝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他為了統一中原的宏圖大業,更是堅定不移的徵兵徵稅,以供軍用。

那時,由於佛家沙門可以免除租稅、徭役,而且當時的寺院里還存在著自己的私人武裝。這成為太武帝徵兵徵稅的巨大阻礙。

北魏統一北方刻不容緩。面對這樣的情況,銳志成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拆除全國寺院、砸碎佛身法像,全國上下一律不得信仰佛教,官方宗教改信道教。

推行道教,是在一位叫做寇謙之的道士影響下實行的。寇謙之早年就熱衷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鍊,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年間,從嵩山到了當時的都城平城,結交北魏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崔浩,常通宵達旦聽崔浩談論古代治亂史,為之折服。受崔浩影響,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去除了道教一些神仙,重新改造五斗米道,並被太武帝採納,推行全國。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滅佛成為了當時的主流。但是,太武帝在滅法之後,他的子孫後代並沒有完全的把他的方針政策執行下去。並且從北魏文成帝年間,開始開鑿我國三大石窟之一的雲崗石窟。

在中國的古典的石窟藝術中,佛像造型的取材一般都是來自於皇帝的。例如洛陽龍門石窟,就是在武則天捐獻了自己的十萬擔胭脂錢修建的。所以洛陽的龍門石窟,有三分像武則天。而在雲崗石窟,這一點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著名的雲岡石窟大佛,所代表的人物就是北魏的孝文帝。

崇佛的孝文帝被雕刻成雲崗大佛,那麼滅佛的太武帝是什麼造型呢?果不其然,在雲岡石窟中有著這樣的一尊佛,他的袈裟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佛像。這尊大佛,就指代的是北魏太武帝,佛教希望太武帝能在千佛袈裟中贖罪懺悔。其實我認為,贖罪一說是不存在的,正所謂帝王大過天, 在中國古代,應當是沒有什麼能夠凌駕在皇帝之上的。因此我認為,千佛袈裟佛像,更多的是佛門對於太武帝的敬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奇創造力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正副叉冊究竟有哪些角色

TAG:神奇創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