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5萬解放軍隱姓埋名,讓西北一萬公頃土地神秘消失,6年後世界為之震驚!

15萬解放軍隱姓埋名,讓西北一萬公頃土地神秘消失,6年後世界為之震驚!


商務合作QQ:

3438229530、3517046736




1946年8月6日,面對美國記者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的採訪,

毛主席

說出了流傳於世的一句話

「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然而,接下來美國不斷揮動核大棒威脅中國,讓這個意識到,要反對核武器,就得自己先擁有核武器。



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既缺技術又缺錢,一窮二白,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如何起步?



位於青海省會西寧市北邊102公里處,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的金銀灘草原,平均海拔3500米,如今是青海省最美麗的高海拔草原之一。


1958年,青海金銀灘這個地名突然從地圖上消失了,這片土地上的1700多戶群眾、27萬頭牲畜也蒸發得乾乾淨淨,那部叫《金銀灘》的電影也隨之不再放映……

隨後,在青海省美麗的金銀灘草原,三頂帳篷起家,

中國第一個原子彈研製基地221廠在此誕生,

一群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曾經夜以繼日地塑造著我們民族的脊樑。


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數百名中國頂尖的科學家、上千名大學生以及數以萬計的工人、解放軍戰士來到這裡,隱姓埋名地奮鬥了30多年,將金銀灘建成為新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一座名副其實的「原子城」。


原子城有一個高度保密的名字——國營二二一廠。

1964年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和1967年中國成功爆炸的首顆氫彈,都是在這裡研製出廠的。

30多年間,二二一廠參與和見證了新中國核工業前行發展的每一步,它更是「兩彈一星」和「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孕育、形成的搖籃之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

新疆羅布泊上空

我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震驚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核武器成為大國發展戰略的重點。

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國家一再叫囂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一時間,核訛詐、核戰爭陰雲密布在新中國上空。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的國際環境更加惡劣。毛主席下決心要發展新中國的原子能科學。

於是,在1955年11月,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即後來的核工業部,主管原子能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很快,中國發展原子能科學的願望得到了蘇聯的大力支持。


1957年10月15日,中國和蘇聯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二二一」這個代號第一次出現在國家最高機密的文件中。


廠址的選擇,是工程設計的第一步。選址工作從1957年10月開始,歷經7個月時間,二二一廠的選址工作經過初選、勘查、定點三個階段,大家最終把目光聚焦在遙遠的青海金銀灘上。


也正是在這一年,著名導演凌子風拍攝了一部反映農奴翻身得解放的電影,公映不久後忽然被停播。這部影片內容沒有任何問題,被停播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給金銀灘「曝光」太多了:

影片取材於發生在金銀灘的故事,取景地是金銀灘,影片名也叫《金銀灘》……而這時的金銀灘,已經成為「絕密之地」,從地圖上消失了。


1958年5月,

李覺

帶著一支20多人的隊伍、三頂帳篷、四輛解放牌卡車和四輛蘇制嘎斯69越野吉普車,開始了中國核電人在金銀灘最初的艱苦創業。


與此同時,一個涉及近萬人的大遷徙,正在醞釀之中。

金銀灘被選定為二二一廠廠址,成為軍事禁區,也就意味著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牧民們必須搬出他們熱愛的金銀灘草原,另擇他處居住。


當時在青海省公安廳工作的尹曙生後來曾發表文章,回憶了那次大遷徙。據他文中所稱,當時根據二二一廠建廠要求,須搬遷1715戶、9325人。除金銀灘所在的海晏縣本縣和湟源縣就近安置比較容易,對安置到祁連縣的461戶、2183人和剛察縣的474戶、2469人來說,由於路途遙遠,遷徙之路十分波折。


1958年10月20日,移民開始。遷到祁連縣的移民們在祁連山遇到了暴風雪,牧民趕著十幾萬頭牲畜,拖兒帶女,行進得十分艱辛。

晚上宿營時,甚至幾家人住一個帳篷,一直走了26天,牧民才最終到達目的地。


大遷徙完成之後,二二一廠的基建開始了。


第一批到來的並不是科研人員,而是從蘭州建築工程局選調的1200多名職工和2000多名解放軍指戰員,以及6400名河南支邊青年。

他們是金銀灘成為軍事禁區後的第一批來客,負責完成基地最初的建設工作。


二二一廠剛剛開始籌辦的時候,「蘇聯老大哥」確實給予了諸多幫助。然而,就在金銀灘上二二一廠緊張籌建之時,中蘇友誼卻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翻船」了。


1959年6月20日,蘇聯終止了對華《國防新技術協定》,拒絕提供原子彈的模型和圖紙資料,撤走了當時在核工業系統的223名蘇聯專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集結在金銀灘,共同完成這個註定十分艱辛的任務,多少人的命運就此改變,他們將自己的青春歲月都留在了這片草原。


當時二二一廠處於初建階段,條件十分艱苦。剛到金銀灘的時候,包括李覺將軍在內,所有的人都住在草原上臨時搭建的帳篷里。

到了1962年底,中央從建工部、鐵道部、工程兵等13個部門抽調了15萬人的施工隊伍,二二一工程才真正全面展開,一年的時間,金銀灘上建起了壯觀的青海原子城

。二二一廠是中國獨立建成的第一個核工業基地,沒有任何蘇聯專家的支持,全部由中國人設計和建造。


1962年9月,在原子彈理論設計基本完成的情況下,二機部提出「兩年規劃」,要爭取在1964年,最遲在1965年爆炸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於是,金銀灘迎來了又一個「集結高潮」。


1960年和1962年,從

中科院、各部委和全國

各地抽調了

陳能寬、龍文光

等105名知名專家,

方正知、黃國光

等126名高中教授、工程師充實設計、試驗和製造隊伍。金銀灘上更大規模的集結出現在1963年和1964年,這兩年分配的大中專學生1600多人來到了二二一廠,把他們的青春和夢想留在了這裡。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新疆羅布泊上空一聲巨響,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羅布泊頓時成為一片歡慶的海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曾經嘲笑中國「20年都造不出原子彈」的赫魯曉夫,就在頭一天灰溜溜走下了蘇聯的政治舞台。


在那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二二一廠卻依然是那麼寧靜,並沒有太多慶祝的氣氛,第二天看到《人民日報》上的號外消息,很多人才後知後覺:「啊!我們做的居然是製造原子彈的工作!」


因為嚴格的保密制度,基地不少單位和職工,並不知道原子彈裝置是從這裡研製、總裝出廠的。


1965年1月,毛主席提出:「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實際上,九局對於氫彈的研究早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前就開始了。


1965年,在二二一廠,大家最終確認了于敏等人提出的利用原子彈作為「扳機」來引爆氫彈的原理方案合理、可行。

1967年2月,中央決定,要趕在法國之前爆炸我國的第一顆氫彈。


6月5日,二二一廠承擔研製的氫彈完成總裝、聯試。12天後,空軍轟炸機飛到靶心上空,一顆33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氫彈被準確投下,成功爆炸。



趕在法國之前,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也是研究周期最短、花費經費最少的國家。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際形勢趨於緩和,中央經過研究分析,認為15年內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作為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試驗、生產基地,二二一的軍品生產任務也大大縮減,並開始著手撤場!


1987年,這座封閉了三十多年的軍事禁區完成了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中央作出了撤消基地的決定。


1993年基地退役後移交地方政府,青海省將這裡命名為西海鎮,並確定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


如今的金銀灘不再是軍事禁區,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化劍為犁的核武器研製基地,這裡早已恢復了草原的美麗風貌,成為了海北州著名的旅遊和度假勝地。


金銀灘和原子城,十多萬解放軍戰士和數萬科研人員打造出的奇蹟之地,在這裡,中華民族的脊樑隨著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挺立了起來,讓中華民族200年來的又一次傲然屹立,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撐起了民族和國家的一片天!


向他們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開講了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教科書里的重大錯誤:古代根本沒有「農民起義」!
老史講史||17世紀西方兩次慘敗給中國,為何反而嘲笑中國?看完心情複雜

TAG:歷史開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