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物是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可其實中國幾百年前就有了

此物是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可其實中國幾百年前就有了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自《大英帝國史話》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1721年,英國國王喬治一世任命沃爾波爾為新一屆首相。後者上台後,在議會下院中通過了一份法案,規定國王不再參加議會,英國首相直接對議會負責。按專家們的說法,英國責任內閣制由此形成。

按英國人的說法,從此以後,議會成為英國的權力中心。至於首相,他是議會中的多數黨領袖,本身掌握行政權,而其政黨又是議會中的多數黨。所以,首相可以通過自己的政黨,在議會中掌握立法權。至於國王,自此以後就完全變成了擺設。英國人是這樣調侃自己的國王的,說就算把國王的死亡判決書放在他的面前,國王也不得不簽字。是的,英國國王的地位就是那麼尷尬。

那有人可能會說了,英國國王為何這麼乖?一點權力都沒有還沒意見?各位,這事兒還得從3世紀說起。那是英王約翰在位期間,在教皇、封建貴族的強烈要求下,英國制定了一部所謂的《大憲章》。憲章規定,英國國王掌握國家最高權力,但收稅權除外,它歸議會掌握。

各位,收稅權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權力,從此以後國王想要做啥事情,首先得考慮下,議會會不會同意。否則,沒有錢,他啥事也做不了啊!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層關係,所以英國國王與議會的關係就一直很微妙。再後來,到了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威廉和瑪麗入主英國。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被議會從荷蘭請回英國的,所以每次參加議會,威廉和瑪麗都是安靜地坐在那裡,很少發表意見。

當然,他們這樣做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兩個人都聽不懂英語。所以慢慢地,威廉和瑪麗乾脆就不參加議會了。而國王一走,最開心的就是議會了,他們立馬決定,從今以後都不需要國王參加議會了。國王的權力,進一步遭到了削弱。再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國王的權力越來越小,直到1721年,國王終於統而不治了。

各位,這就是英國的責任內閣制極其起源。英國人一直引以為傲,認為這是他們的首創。但實際上,早在明朝時期,我們中國就弄出過這種所謂的內閣制。只不過,明朝的內閣有點不一樣。據史料記載,在明成祖朱棣時期,由於皇帝事情太多,忙不過來,所以他就設置了內閣。

這是個皇帝的內侍機構,幫助皇帝處理一切事物。每到一定時期,內閣會在皇帝的主持下召開會議,各部門長官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能辯論,這一點,有點類似於英國的內閣制。只不過,他們討論的所有東西最終都需要皇帝來最後拍板。這是中國明朝內閣與英國內閣的不同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雜談 的精彩文章:

岡村寧次為何會被無罪釋放?因為當年替蔣介石做過這件事
蔣介石的媳婦被炸死,蔣經國在墓碑上刻了7個字,宋美齡大怒

TAG:史海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