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當我們在嘲笑文藝青年時,我們在嘲笑什麼?

當我們在嘲笑文藝青年時,我們在嘲笑什麼?




文藝青年今天又被狠狠黑了一次。

 


下午在辦公室,忽然就發現「小二姐」向《岡仁波齊》的導演張楊「深情告白」的文章和視頻刷爆了朋友圈。所有人都在猛烈嘲笑文藝女青年。這年頭,文藝女青年真可以說是各種標籤中鄙視鏈的最下遊了。




作為一個其實可能還算文藝,懷疑自己算不算是個文藝女青年的人,忍不住要參與一下這次的熱點討論。




先放出我的核心論點:



 


人們鄙視的不是文藝青年,


而是假以文藝之名


逃避真實的人生


 




仔細看「小二姐」的表白信,除了「三毛轉世」這個難以描述的概念,和量子糾纏這個物理學概念之外,大部分她所選擇的用詞,都非常的「典型」,例如:


 


「去遠方」、「在路上」、希望看完這個視頻的人都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西藏」、「佛珠」……


 

這些都是這幾年,持續地會遭到白眼的用詞。當然他們在一開始出現時也都曾經真的令許多人神往過一時。








當大家在鄙視「文藝女青年」的時候,「文藝女青年」早已脫離它字面的本意,而變成了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指代性標籤(對於這種生活方式,安妮寶貝是一位重要的開山鼻祖)。它最表面的、肉眼可見的特徵有以下這些:


 


大家嘲笑的「文藝女青年」:




a.  是窮的,她們有著「小眾而高貴」的品味,但並沒有能力給自己貼上大量消費文化的高級標籤。


b.  是過於刻意的,嚴格遵守一套棉布裙子、清亮眼睛、窮游在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的形象和作風。


c.  是無病呻吟的,被「宿命」纏繞,但「頑強追求新生」。


d.  是「瑪麗蘇」的,內心有主角夢,「特別」對她們來說非常重要。


e.  偽信佛、主張身心靈。


f.   用粗鄙、非原創的「好詞好句」遮掩自己並無真正內涵和思想的內心,並對自己的信以為真。




為什麼這種生活方式會引起如此眾多人的反感和嘲諷?今天看到以前新京報書評周刊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出人們討厭文藝青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反智主義。我對此並不認同。


 

大家嘲笑的文藝青年,恰恰是一些,聲稱自己追求的是「文藝和智慧」,實際上只是追求一種已經成為套路的生活方式,並想以此作為自我標榜的人。

我們反感的是他們對自己內心慾望的不誠實。




對「自己是特別的」有著蜜汁執念,他們也只會通過一套完整的模仿、按照既定的符號和規則,去表現「特別」。比如這位特別的小二姐,就不惜把自身全部的獨特性抹去,甘願成為一個「特別的符號」三毛的轉世。

我們反感的是他們的

毫無創意。


 


而對於更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反感的是,他們不僅自己選擇了不去面對生活的真實、用幻想欺騙和美化自己,還要對大部分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好好生活的人發出鄙夷。


 


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進入人間煙火和平凡的生活,覺得那是對自己的一種貶損。同時也因為自己拒絕看到很多種真相,因為自己對現實的逃避,反而覺得自身有一種不俗的高貴。


 


他們未必能在主流的路上活得好,卻用一種行為選擇,表達了對主流生活的輕視。誰還不是個小公主呢,但大多數人都還是選擇了認清自己和生活、腳踏實地地付出努力。

我們反感的,是他們不懂得認真去過一種平凡生活的高貴。







我在少女時期也讀過被一些人票選為文藝青年標配之一的作者米蘭昆德拉,並堅持覺得他還是一位不錯的作者。昆德拉曾經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里反覆談到

媚俗

(也被翻譯為「刻奇」)。他寫道: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種大眾可以分享的東西。

媚俗可以無須依賴某種非同尋常的情勢,是銘刻在人們記憶中的某些基本印象把它派生出來的:




忘恩負義的女兒,被冷落了的父親,草地上奔跑的孩子,被出賣的祖國,第一次戀情。



媚俗引起兩種前後緊密相連的淚流。第一種眼淚說:看見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著,多好啊!

第二種眼淚說:和所有的人類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們所感動,多好啊!

第二種眼淚使媚俗更媚俗。」


 


在第一個第二個吃螃蟹的文藝青年剛出現時,大家的態度是欣賞和讚美的,曾經也有不少人認為他們是多元的聲音、是擺脫了資產階級

布爾喬亞趣味的具有先鋒精神的人。




文藝從來就是具有革命精神的事。詩歌、文學、藝術,並不曾在任何時期能夠脫離大的政治語境。它啟蒙人的心智、讓作者和讀者都能從自身的苦難,關心到人類的苦難。它的目的是指向思考、反省、在真正美好的事物面前有審美的能力。它要提高人的趣味。文藝在任何時候都不是一件只關於小我的事情。


 


當被如今的文藝青年所標籤的那種生活方式最早出現的時候,它還是一件向媚俗宣戰的事情。我們為這種更不日常的、因為悲劇性而顯得更具哲學性的、因為神秘主義而顯得更具精神性的生活方式落下了感動的第一滴淚。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之後,再用這種生活方式標榜自己的特別,早已變成一場拙劣的模仿。褪去了反叛的、原創的、首發的一系列精神內核,而又想要維持「與眾不同」的外觀,這樣復刻的東西,往往只能感動自己。


 


如今大家所嘲笑的這一種「文藝青年」,在踐行這種生活方式時,沒有什麼精神想要傳達,他們關心的只是他們自己。也許用這種方式,逃避面對自己可能在真實世界中的失敗,也許用偽裝出對「現世」的不在意,逃避內心諸多求而不得的渴望。


 


沒有什麼比「渴望不凡」更平凡的事,也沒有什麼比「渴望變得特別」更普遍的事。

也許成熟的過程,就是能夠認識到自身的普通,同時不為此感到失望難過。而如果能真正被愛過,也就會很容易接受自己的普通——正因為相信平凡的自己在愛人眼中已經是絕無僅有。








「我們中間沒有一個超人,強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無論我們如何鄙視它,媚俗都是人類境況的一個組成部分。」  




自媒體本來就是一個羅生門,誰也看不清背後真正發生了什麼。單從小二姐這一篇文章,更無從了解她真實的動機和想法。今天的文章,只是由朋友圈裡對文藝青年的群嘲想起的一些閑話。


 


我政治不正確地認為,人們對這種狹義的「文藝青年」概念的嘲諷中,是一種非常正面的情緒。 我們看到一些人為了維持自我欺騙的不破碎、為了始終寄希望於自身的「特別」獲得一些生活的豁免,對此感到嘲諷,正是因為我們真實地存在於生活中。

它恰恰代表了我們對真正的反叛精神、對原創性、和對真實生活的尊重。


 


一篇小短文,以上。





















@KY主創們


微博




mkt@knowyourself.cc


商務合作請洽





搜索文章/招聘/測試/轉載/請戳公號菜單欄





成長就是要敢於擊碎幻想 | KY成長計劃第2期招募
每條路上都有遺失的美好,隨便走走就好了 | 視頻:遇見未來屋

TAG:Know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