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奧斯卡頒獎在即,最佳影片里沒有我的最佳

奧斯卡頒獎在即,最佳影片里沒有我的最佳

電影是你我的芳華↑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北窩(bbbeiwo)

奧斯卡頒獎在即,今年登陸內地院線的奧斯卡提名影片達到了峰值,包括已經上映的《至暗時刻》《敦刻爾克》《金剛狼3:殊死一戰》《銀翼殺手2049》《極盜車神》《奇蹟男孩》《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尋夢環遊記》《至愛梵高·星空之謎》《公牛歷險記》《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金剛:骷髏島》《銀河護衛隊2》《美女與野獸》《馬戲之王》,今日上映的《三塊廣告牌》《金錢世界》,以及即將在3.16上映的《水形物語》。

本想刷完奧斯卡所有出了資源的片子,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完成,還好刷完了最佳影片的提名,下面就簡單聊一下。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導演:盧卡·瓜達尼諾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最佳改編劇本 | 最佳原創歌曲

去年現象級的同性題材電影,一舉攻入豆瓣Top250。男主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成為奧斯卡史上提名影帝第三年輕的男演員,火得一塌糊塗。

影片中我們就跟隨著鏡頭,沉浸在埃利奧的眼睛裡,跟他一起度過他生命中美好的六周時間,就像影片結尾的那個長鏡頭一樣,埃利奧坐在壁爐前一會兒流淚一會兒又開始笑,短短几分鐘就像在回顧從相遇到分離。如果我們的生命註定只有六星期的交集,那現在已經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相遇了。

電影弱化了時代背景,專註於講述對兩人愛情本身,沒有一般同性電影中家人的反對,人們的歧視,甚至營造了類似烏托邦的社會,只是為了告訴你,這就是普通的愛情電影,與性別無關。

不得不再次提起的是,同樣是發生在80年代初的《戴上手套擦淚》則是聚焦80年代的艾滋病大流行以及在這背景之下的兩個同性戀人的命運。無論在故事立意剪輯意義上都是難得的佳作。詳情點擊往期文章:

《至暗時刻》

Darkest Hour

導演:喬·賴特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最佳攝影 |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服裝設計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左(香港) 中(大陸) 右(台灣)

每年都有的人物傳紀片,即使有奧德曼整容般的演技我也看不下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電影都正確無誤,但也沒有什麼驚喜甚至無趣。時間線上來說,就是接下來要說的《敦刻爾克》的前傳。

《敦刻爾克》

Dunkirk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 最佳攝影

最佳剪輯 | 最佳混音 | 最佳音效剪輯

最佳藝術指導 | 最佳原創配樂

今年最遺憾的事之一大概就是沒有看成IMAX版的《敦刻爾克》,片子本身對觀眾就很不友好,第一次看時間線一頭霧水,加上臉盲真的是看得雲里霧裡。三條時間線的平行剪輯實在是太屌了,拉片好好研究下剪輯都感覺自己會提升好幾個等級。

諾蘭大神終於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 我最看好的也是他。

《逃出絕命鎮》

Cet Out

導演:盧丹·皮爾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原創劇本

萬萬沒想到,這部電影能提名4項奧斯卡,還包括幾項大獎的提名。片子本身也沒有想像中的精彩,如果非要扯上政治的元素也無話可說,主要是主推的海報實在是太難看了(所以沒有放出來)。其實片子本生在類型玩的很不錯了,觀感也很棒,懸疑驚悚都很有看點,主要是拿到奧斯卡上總覺得怪怪的,可能還是我自己的刻板的觀念問題吧。

《伯德小姐》

Lady Bird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創劇本

左(香港) 右(台灣)

本身就對90分鐘的電影很有好感,《伯德小姐》簡直就是本屆最大的意外驚喜了,格蕾塔首次執導並擔任編劇的處女作竟然如此完美,尤其是香港的譯名《不得鳥小姐》真的是神來之筆。

開場車內和母親爭吵的戲讓我想到《我殺了我媽媽》,主線放在母女關係的少女成長故事,圍繞女主的親情愛情的每個人都有趣充滿默契又恰到好處地出現離開,聰明的台詞和刻意的做作讓人喜歡。我想從一開始這個因為和母親吵架而跳車的女孩就已經足夠特別而吸引力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提名最佳劇本是真的夠格的,工整又有趣的劇作,裡面的每個人物都招人喜歡,反觀《三塊廣告牌》,我不太喜歡的原因大概就是裡面的每個人物我都不太喜歡吧。還有一個原因大概就是最近覺得自己芳華已逝,看這種青春成長題材電影都覺得羨慕和渴望,總覺得要引起足夠的共鳴來證明自己的靈魂還是年輕的。

伯德小姐:你愛我,但你喜歡我嗎?

母親: 我只是希望你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伯德小姐:如果這已經是最好的我呢?

之所以覺得《不得鳥小姐》很貼切,是因為伯德小姐遇到的第一個男朋友是個gay,被發現後她還要跟前來道歉的前男友擁抱安慰他生活不易。而第二個讓她偷嘗禁果的男友是甜茶飾演的騙走她初夜的陰鬱系渣男,整天神神叨叨還裝處男。

無論是伯德小姐兩段無疾而終失敗的愛情,疏離又重歸於好的友情,還是最後與母親的和解,都是其他青春片里關於成長的陳詞濫調,但影片緊湊的節奏,真實細膩的表達,讓羅南塑造的伯德小姐可以成為一個標杆。

《魅影縫匠》

Phantom Thread

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最佳服裝設計 | 最佳原創配樂

PTA導演,三屆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息影之作,膠片拍攝。這三個元素足夠使這部電影大放異彩。

沒有任何暴力色情卻被評為R級,因為詭異的愛情觀?男女主角可以說是跨越年齡和階級的障礙,相愛相殺。她因為愛他,給他吃有毒的蘑菇讓他依賴她,他知道真相後還欣然接受。他因為自己規律高貴的生活被她打破,疏離甚至後悔跟她在一起,她知道後就給他吃毒蘑菇。

???

看到很多評論說女主丑,我覺得還挺耐看的,作為一個大熒幕新人,跟元老級影帝對戲表現得非常出色了。

《華盛頓郵報》

The Post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在最近看這個片子突然有些敏感。比如這些台詞:

這個國家的人民無法讓總統一人獨大,掌握國家。我想不通總統竟然將揭露真相與叛國劃等號,這給我一種感覺:破壞某個執政政府或某個個人聲譽是在叛國。這等於是說,我就是國家。

捍衛出版權的唯一途徑就是出版。

新聞應該為被統治者服務,而不是統治者。

斯皮爾伯格還是那套工整老成的電影技巧,稱他為教科書也好大師級也好,你在電影里挑不出任何毛病,驚嘆梅姨的演技,驚嘆斯皮爾伯格的調度,驚嘆老藝術家電影的沉穩氣質,卻還是覺得有些乏味無趣。在觀感上不如前幾年拿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聚焦》。

另外,斯皮爾伯格的另一部科幻電影《頭號玩家》,大陸定檔3月30號。

《水形物語》

The Shape of Water

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

中國大陸上映時間:2018-03-16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 最佳女主角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創劇本

最佳攝影 | 最佳剪輯 | 最佳混音 | 最佳音效設計

最佳藝術指導 | 最佳服裝設計 | 最佳原創配樂

左(台灣) 中(大陸) 右(香港)

很難想像,今年奧斯卡最大的贏家竟然是一部怪獸片,以13項提名領跑。導演陀螺的業務範圍很廣,除了是我們熟知的電影《潘神的迷宮》《環太平洋》美劇《血族》的導演製片編劇,還是演員美術設計剪輯各方面的全能藝術家。

一部人獸戀的愛情,有啞女,黑人,深櫃,間諜,冷戰背景,歌舞各種元素於一身,但看完無法共情,就說不上喜歡。

內地上映的版本雖然在時長上沒有刪減,但是原片畢竟有女主全裸的畫面,據說一些限制級畫面就用遮擋縮放等辦法進行閹割。但還是想去電影院感受一下這部拿下威尼斯金獅獎橫掃各大電影節的奧斯卡最大贏家,說不定在大熒幕上看到它,會是另一種感受,畢竟好的電影是為大熒幕而生的。

《三塊廣告牌》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Missouri

導演:馬丁·麥克唐尼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最佳原創劇本 | 最佳剪輯 | 最佳原創配樂

左(香港) 中(大陸) 右(台灣)

上面提到過,這片子提名了最佳原創劇本,但是對於裡面的每個人我都愛不起來,很多人設都讓我感覺套路和刻意。不過身邊的朋友看了之後都大加讚賞。所以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作為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大熱門,還是值得去電影院一看的(我欠她一張電影票,近期會去電影院補上)。

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引進,火爆的首映後由原來聯盟的450家影院增加到了521家影院限量放映,一刀未剪令人震驚,不過因為原片從頭到尾的髒話,和一些敏感台詞,在翻譯上應該會做一些處理。

一個母親為女兒的死尋求真相的故事,全程毒蛇懟人的台詞真的讓人笑到解氣。盧卡斯最近也是資源好到爆炸,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中飾演侄子令人印象深刻,今年的《伯德小姐》里演了博得小姐的男友卻被發現是一個gay,在本片中飾演的兒子也十分出色。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9月,盧卡斯和多蘭還有戳爺共同出演的同性題材電影《被抹去的男孩》也將上映。

其他影片

OTHER PUCTURE

《佛羅里達樂園》

The Floride Project

導演:肖恩·貝克

提名:最佳男配角

奧斯卡最大的遺珠了,竟然只得了一個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在戛納電影節大放異彩以為會在之後的頒獎季大收割,後來本片的獨立電影製片廠A24(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製片廠)把宣發主要集中在《伯德小姐》,使得《佛羅里達樂園》被遺棄,畢竟小公司只有精力把公關資源集中在一部片子上。

迪斯尼樂園旁的社區汽車旅館,住著社會最底層的貧民。6歲的小女孩Moonee和幾個小夥伴度過了一個彩色的暑假。滿口髒話到處闖禍的熊孩子,整日遊手好閒甚至賣身賺房租的母親。孩子的笑容有多燦爛,這個社會就有多殘酷。小孩子的演技實在是撐起整個電影的支柱,瑣碎細緻的敘事刻畫了整個夢幻的生活假象。

Moonee說:「我總是能看出來大人什麼時候要哭。」

生活里的熊孩子,到了電影里就成了天使。

《每分鐘120擊》

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

導演:羅賓·坎皮略

提名:無

《每分鐘120擊》落選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9強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這部法國的申奧片也在各大電影節大放異彩,也是去年最重要的同志電影,沒有之一。

本片的背景是1990年初,艾滋病肆虐近十年(也就是《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戴上手套擦淚》故事後10年左右)。ACT UP 是一個激進的艾滋組織。他們定期的驕傲遊行,去製藥公司砸血包,去政府報告會搗亂。

本片的編劇自己就是這個組織的成員之一,劇本中關於每周例會的對話,都有參考當時真實的會議記錄。所以影片的前半段就像是組織的紀錄片,群像的刻畫,到了後半段就把目光轉移到了2個男主的愛病死之中。

影片的結尾,男主死在家中,組織的成員紛紛上門來弔唁,看到豆瓣一個短評:

直到2017年6月20日,在法國因為艾滋病去世的人都沒有權利得到殯儀服務。

影片不斷在會議、遊行、酒吧里來回切換,充斥在會議的響指聲,遊行的口號聲,酒吧的音樂和燈光里。

我們就像是回到了那個年代,跟著他們一起每分鐘120擊。就像故事的最後,男主的骨灰被當作示威的武器灑在會議現場,背景音樂又閃回到酒吧,那才是屬於他的輓歌,一個激進的自私的勇敢的善良的艾滋病患者。

《銀翼殺手2049》

Blade Runner 2049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

提名:最佳攝影 | 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混音 | 最佳音效剪輯 | 最佳藝術指導

提名的都是技術類的獎項, 但這是心中的最佳影片。2017年在電影院看得最享受的電影。狄金斯的攝影,維倫紐瓦的沉穩氣質,近3小時的視覺享受,用商業片的投資拍文藝片,真的太任性了。

從《降臨》就被維倫紐瓦圈粉,真想把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都頒給他。而狄金斯已經憑藉本片拿了一堆的攝影獎,但一直欠他一個小金人的奧斯卡這次會不會再次無視他,就不得而知了。

讓我們跟著高斯林一起躺著靜靜地等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窩 的精彩文章:

給情侶看這幾部電影,能拆散一對是一對

TAG:北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