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嗎!蔣介石認為「東北不是亡於九一八而是亡於甲午之役」

穿越嗎!蔣介石認為「東北不是亡於九一八而是亡於甲午之役」

文/馮傑

1914年7月,27歲的蔣介石受孫中山的指派,前往東北發展革命運動。孫中山說:「日本人如果不將東北和台灣交還我們,並保證朝鮮的獨立,我們國民革命運動是不能停止的。」蔣介石的足跡遍布滿洲里、哈爾濱、長春等地,但最終無功而返。「東北問題,非東北之單純問題,當留待東亞問題全部之解決。」

孫中山與蔣介石

後來,蔣介石進一步指出:「東三省不是國民革命的策源地,而是國民革命最後目的地。因為東北問題,乃是一個關係整個國際局勢之東亞整個的問題,所以不是我們在革命發動之始所可能解決,而必須求之於國民革命目的達成之際,才能得到根本解決。」言下之意,東北問題的國際性與複雜性是比較棘手的。

近世東北可以說是在沙俄、日本兩強的夾縫中求生存。俄國一直視中國的東北土地為自已的「勢力範圍」,清末的《時局圖》形象的把這個北方強鄰描繪成一頭大黑熊。日本是東亞的新興強國,經過短短三十年的明治維新,竟然脫胎換骨,在對外擴張的行動和手段上,甚至還遠勝西方列強。

清末「時局圖」

1894年1月,朝鮮東林黨蜂起,中日兵刃相見,結果清廷敗北,《馬關條約》其中一條就是大清國向日本割讓遼東半島。早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就與俄國因為庫頁島領土爭端結下冤讎,當時日本國力難敵沙俄,隱忍不發,只得把島上居民遷回北海道。如今日本抬頭,勢力要進入東北地區了,俄國情急之下,找來法國和德國做幫手,共同對日本進行政治施壓。日本權衡再三,終究無法同時對抗俄、法、德三國,答應把遼東半島有償歸還給中國。

1896年初,李鴻章出使俄國,參加新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俄國財政大臣主動提出了結盟的建議。核心內容為:俄國保護大清國免受日本的進一步侵略;大清國允許俄國正在修建的西伯利亞鐵路貫穿東北地區,直達遠東地區的海參崴終點站。《中俄密約》簽訂之後,俄國立即動工築路,這條鐵路就是後來引發諸多事端的「中東路」。

中東鐵路示意圖

1900年「庚子事變」,憤怒的義和團拳民們圍攻外國駐京各大使館,殺洋人、燒教堂,鬧得華北大地硝煙瀰漫。英國、美國、俄國、德國、法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八個國家結成「聯軍」,從天津大沽口登陸,攻入北京。貪婪的俄國混水摸魚,借口鎮壓「拳匪」,保護中東鐵路以及沿線的俄國僑民安全,公然出兵佔領了東北的大部分戰略要地。

在列強的干預之下,俄國極不情願地和清廷簽署《交收東三省條約》。然而狡猾的俄國完成第一期撤軍後,就不肯再撤兵了,英國、美國、日本紛紛通過外交渠道提出抗議和責難,清廷也拒絕接受俄方苛刻的追加條件。日本決定向俄國攤牌,「俄國和日本在大清國的商業利益,應該均等......兩個強盜談來談去,沒能就分贓問題達成一致。

日俄戰爭中的日軍重炮

1904年2月,日、俄在東北大地大打出手,結果日本大或全勝。在美國調停之下,日、俄簽訂以下合合約:俄國在大清國同意的情況下,把旅順、大連租借地及其附屬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俄國將從長春至旅順段的鐵路及其所屬的一切權利、財產,包括煤礦,轉讓給日本;日本、俄國均可在各自佔領的鐵路沿線駐紮軍隊。經過20多次談判,清廷終究無力回天,基本上認可了日本在東北的特權,長春以南的鐵路後來改稱為「南滿鐵路」。

1905年10月,日本在遼陽成立了關東都督府,都督府內設陸軍部統轄侵駐東北的關東軍,這是日本在東北境內駐軍之始。為加強對中國東北的侵略,關東都督府又於1919年4月改為關東廳,並在原都督府內陸軍部的基礎上,另組關東軍司令部。另一方面,出於掠奪東北資源和傾銷其商品,日本政府還設置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表面上這是一家半官方性質的企業,實際涉足政治、軍事、情報等領域,儼然是活躍在日本侵華最前沿的「排頭兵」。

日本人繪製的日俄戰爭美術作品

東三省總督錫良頗有見地,認識到東三省的命脈已經為日俄掌握,認為拯救東北危機的唯一辦法是「在兩國鐵路之外,修築鐵路」。他力主引入外資,實行「借款造路」政策,利用列強間的彼此牽制,殺出一條活路。提出縱貫錦州——齊齊哈爾——璦琿的鐵路建設計劃,並且成功地與美國借款團及英國普林商會,簽訂了臨時契約。但這一計劃很快在日俄的反對和清廷內部的傾軋中夭折。

美國對華政策的出發點是「門戶開放」,提倡商業機會平等和維持中國領土、行政完整,日本在東北地區越來越形成獨佔局面,明顯與其相抵觸。1910年初,美國公開提出「滿洲鐵路中立共管的建議」,鼓勵中國政府向列強借款,贖買東北的鐵路,然後交由各國共同管理。日俄兩國立即致函美國政府,明確拒絕滿洲鐵路中立化。兩國又於同年夏天締結《日俄第二次協約》,與美國對抗,同時俄國承認了日本「合併韓國」。

蔣介石認為東北問題的根源始於甲午戰爭

1936年11月16日,蔣介石在對全國中等以上學校校長與學生代表的講話中,提出「我們東四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不是亡於九一八而是亡於甲午之役」的見解。聯繫有關史實分析研究,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近世東北是日俄兩大帝國主義根深蒂固的角逐之地,加上英美摻和其中,久已構成複雜錯綜的國際問題。蔣介石的講話不是推卸責任之詞,東北的傷痛的的確確是始於甲午之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蔣 的精彩文章:

風雨飄搖: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大陸的最後一頓年夜飯
為什麼說武漢會戰後的第五戰區「情況最複雜」?

TAG:說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