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徽特產丨徽商的傳說,乾隆的最愛,為它還修了一座牌坊

安徽特產丨徽商的傳說,乾隆的最愛,為它還修了一座牌坊

在這舉世無雙的牌坊群村裡,還有「打個巴掌都不放」的「如意雞」。

提起「如意雞」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哩。

相傳,第四座石牌坊刻有「樂善好施」四個大字,這座石牌坊是旌表徽州大鹽商鮑漱芳父子的。

鮑漱芳第一次外出經商做生意時,其母為他特製了一種烤雞,裝在用毛竹製成的路菜筒里,取名「路菜雞」,供兒子長途行商食用小一筒塊雞肉從徽州動身。

吃到揚州,仍然美味可口,香氣襲人。

後來,鮑漱芳在揚州發了大財,成為富甲江南的大賈。

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時,鮑漱芳成了揚州接駕人之一,並由他承付乾隆皇帝揚州之旅的全部費用。

一天,他把乾隆請到府中,深知這位風流天子愛吃地方特色食品。

鮑漱芳親自下廚作「路菜雞」、「徽州餅」等宴君。乾隆品嘗,龍心大悅,讚不絕口,連聲說:「朕從來沒有吃過這樣色、香、味三絕的燒雞,祝愛卿生財有道,萬事如意,就取名「如意雞』吧!」

鮑漱芳領旨、連忙叩頭謝恩,感激皇上賜名。

當品嘗「如意雞」津津有味的時候,乾隆皇帝提出要鮑漱芳捐款修建八百里河堤,發放三個省的軍晌,允許鮑家建造一個「義」字牌坊。

當時,棠樾鮑氏家族已恩准造了「忠」、「孝」、「節」三座牌坊,就缺少一座「義」字牌坊。

鮑氏父子略加思忖,答應了皇帝的要求。一頓「如意雞」,使君臣雙方都得到各自的「如意」效應。

乾隆不但准他建了石牌坊,而且提升鮑漱芳為「鹽外史司」,「加十級」,其子鮑均為「員外郎」。

此後,鮑氏家族年年中秋節團聚時,都要製作「如意雞」這道獨家菜肴,一來不忘慈母的恩澤,二來不忘皇帝的恩榮。

但製作方法嚴格保密,只限在族內人中傳授。

製作「如意雞」的用料和方法非常考究。用料應選擇當地產的童子雞作主料。

(未打鳴的公雞和未下蛋的母雞稱為重子雞)宰殺後,掏空內臟,清洗乾淨,陰晾成半干,再填塞配料,配料有十多種山珍補品,用木炭火熏烤而成。

其特點是又香、又嫩、又酥,鮮美可口,營養豐富。

故民間流傳「如意雞,鮮又香,打個巴掌都不放」的諺語。

這句民諺的來歷是,清嘉慶年間,某年中秋節時,御封欽定「員外郎」鮑均,用「如意雞」犒賞傭人。

正在這時有乞丐敲門,傭人生怕影響主人過節,開門欲驅之。乞丐見他吃雞,香氣撲鼻,已是飢腸漉漉的乞丐,更加饞涎欲滴,遂心生一計,借口傭工罵人,上前左右開弓,打他兩個巴掌。

儘管口腔被打出血來,那傭人卻捨不得吐出雞塊,而是忍痛食之,再與乞丐論理,於是就傳出了這句諺語。

如今,鮑氏後裔,已經挖掘、製作獨家食品,並從烘烤,包裝等方面加以改進,注入現代科學技術,使「如意雞」更加鮮美可口,保鮮期延長,攜帶方便,成為旅遊市場富有特色風味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皇帝為何要進行勞民傷財的江南行,下江南花多少錢
乾隆的4件稀世珍寶:一件以5.5億元拍賣,最值錢的一件卻弄丟了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