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氏孤兒》的孫子訂立的手書盟約,開啟了戰國的序幕

《趙氏孤兒》的孫子訂立的手書盟約,開啟了戰國的序幕

盟書,又稱「載書」。《周禮·司盟》雲「司盟,掌盟載之法」。春秋時期王權衰微,盟誓作為一種鬼神信仰約束相關方的外交手段開始盛行。而作為盟辭載體的盟書,主要書寫於玉、石上的墨跡存留就多了起來。已發掘的盟書真跡,有1965年山西出土的《侯馬盟書》和1979年河南出土的《溫縣盟書》,兩者書體同屬六國晉國一系。《侯馬盟書》是1949年以來中國考古發現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館藏的十大國寶之一。

《侯馬盟書》是《趙氏孤兒》中趙武的孫子趙鞅,與晉國卿大夫訂立的盟約,相約效忠盟主(可能就是趙鞅),一致誅討敵對勢力。趙鞅是春秋晚期晉國的大夫,專國事,致力於改革,為後世變法開先河。據研究,《侯馬盟書》見證了趙鞅參與晉國內部由六卿至四卿並立的激烈政治鬥爭。而正是這場政治鬥爭,埋下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伏筆,從而開啟了戰國時代。

《侯馬盟書》用毛筆朱書於圭、璜形狀的玉、石上,字體屬六國古文,與同時期的銅器銘文類似,已經具備了書法的筆法、結字、墨法、章法四項基本要素,又是毛筆手書真跡,相較金文更具價值。

結體較長,形體古雅、變化繁多、運筆出鋒、起筆重而收筆輕,提按分明,筆致清麗洒脫而富韻律,運筆圓勁飛動,形成中釘頭而鼠尾的線條,與古代關於蝌蚪文的記載相吻合。其中強烈的連筆意識和線條的相互映帶,反映了書寫速度的加快和用筆技巧的純熟。盟書一字多形,「敢」字寫法竟達九十多種,足見當時「文字異形」的狀況。

《溫縣盟書》是又一春秋時期的珍罕筆墨,內容與侯馬盟書相似,而數量更在其一倍以上。多在圭形石片上用黑墨寫成。主盟者被認為是當時的韓氏宗主韓簡子,卿大夫共誓"忠心事主",決不"與賊為徒"。

《溫縣盟書》行筆或輕或重,隨體賦形,筆筆如柳葉,或清麗婉暢,或飄舉飛揚,或勻整遒勁,逸筆草草,已開草篆、章草先河。

書之鮮,看讀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榮耀戰國》馬背上的男人們 衝鋒陷陣騎兵出擊
此人乃戰國名將,為了獲得君主信任吃了自己親兒子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