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本書讀懂漢字的前世今生:讀裘錫圭《文字學概論》

一本書讀懂漢字的前世今生:讀裘錫圭《文字學概論》

過年的時候,到表哥家拜訪,看他正在比較著看今人的兩種《尚書》解讀本,大讚劉起釪的著作;一邊還說,到如今退休了才知道,當年何曾讀懂過幾本書。這話說得我冒汗,光陰如水,人到中年,閉目細思,真得讀懂過幾本書么?這個世上的書多如牛毛,哪裡讀得過來?其實也不用讀過來,細細讀經典,一本頂一百本。今年的打算是讀一年漢字書,細過二十本左右,兩個月間,也算認真讀,讀了四、五本過,還從孔夫子網上花三倍的價買了好幾本十年前的舊版書;而這邊旅遊、邊過年的近四十天,啃讀裘錫圭《文字學概要》昏天黑地,非常過癮,樂在其中。

書的作者裘錫圭先生是文字學界的泰斗級人物,當年我上學時曾經蹭聽過他一次課。他的這本書多年前曾經泛讀過,並沒有深的印象,書出版於三十年前的88年,由商務印出館出的,曾榮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

從書的內容看,這本書分了十三章,我歸納了一下,大體可歸為四個方面:一是漢字的形成及漢字的性質、漢字的變化傾向;二是漢字形體的演變;三是漢字的類型及各類的深入分析;四是漢字的應用及規範化等。

這是一本文字學的通論著作,是同類專業書中的經典論著。書的特出處,個人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嚴謹的理論框架。文字學的論述,很容易流於細碎枝蔓,這本書中,從漢字的產生、漢字的性質特點、漢字的形體演變、漢字的類型特徵、漢字使用中的各種現象分析、漢字的規範等方面,全面深入地論述了漢字的各個方面,這些基本的討論範疇,是文字學的核心問題,為文字學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思考方向。

二是獨立思考,富於創見。作者是當代文字學開宗立派的人物,書中對前人的研究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同時,不泥於前人的陳說,於文字學祖師爺許慎《說文》的不足多所補正,比如許慎的「多聲多形」字的分析,在作者看來,錯訛頗多;對文字學前輩唐蘭先生的「象形、象意、形聲」的「三書」說觀點,以為「象形」「象意」的劃分意義不大,沒有給抽象符號字留下空間;對漢字性質的認識,提出「語素—音節」文字說,比較全面的照顧到漢字表意表音的特點;對於漢字形體的演變,提出「籀文」所出的時代當在西周宣王時,並以例證成之。書中從觀點的論證到引例的分析,均是深思精研之後的篤實之論,啟發深闊。

三是極翔實、典型的材料和論據。全書二十八萬字,理論闡述部分不足三成,大量的篇幅都在徵引第一手材料,證明一個觀點,所引論據動輒十餘條;在論述形體演變過程中,以附錄107幅圖片佐證,頗具說服力;在講隸書對篆書字形改造問題時,所引證的幾個整合以說明筆勢、結構變化的字例,是迄今為止講隸變的最經典的字例。經典之益,在於引你入寶藏,滿眼都是繁花勝景,目不暇接。

四是篤實的研究態度和問題意識。作者在討論問題時,對一些無法實證的內容並不作深入的假想,有多少材料說多少話,比如關於漢字的起源,只從刻畫材料入手做理性的分析,沒有過多的臆想;關於「六書」理論,只是從實際出發,以為漢人「六書」理論,對分析文字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不必深究,這遠比奉許慎為神聖,無論是否有理,處處曲為回護的清人高明。

文字是文化最有效的表達方式,文字本身蘊含著深刻的民族文化基因,深入領會文字要義,明白漢字的構形理據,對漢字教學、文獻閱讀,乃至理論民族文化特質都有深刻的意義。舉個簡單的小例子,比如,「齏」、「篡」,這兩個看起來很沒有道理的難字,其實是外聲內形的形聲字,「齏」是從「韭」「齊」聲,以搗碎的韭菜沫來表示細碎;「篡」是從「厶」(古私字)「算」聲,意思是攫為己有;如果教識字的時候,老師們懂得這些個字的造字理據,學生識字會輕鬆有趣得多了。在裘先生的這本書里,類似的不為常人所識的深刻字理,俯拾皆是。當然,想真正有所收穫,還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深厚的興趣。畢竟,這是一本遠離生活日常的文字學專業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株樹 的精彩文章:

TAG:叄株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