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家困惑不解:數百種動物存在同性戀

科學家困惑不解:數百種動物存在同性戀

在動物界中,很少有誰能比灰雁更加忠貞了。絕大多數灰雁都是一夫一妻制,成年後,它們常常只與同一隻灰雁廝守到老,在隨後的10餘年中共度餘生。只有在原配去世後,灰雁才會尋找新的伴侶。然而更加令人驚嘆的是,很多雄性灰雁的伴侶都是同性。根據一些研究的統計,20%的雄性灰雁都是同性戀。

事實上,不僅是灰雁,還有數百種動物也存在同性戀的現象。這令一些動物學家困惑不解:生殖是演化的驅動力,大多數動物都需要依靠兩性間的結合來產生後代。從這個角度來看,同性戀對於物種的繁衍而言,似乎是非常不利的。但這一看似不利於物種延續的行為,為何在不同的物種中頻繁出現?這一行為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它對於個體及種群有著怎樣的意義?

是必然產物還是偶然事件

如果用科學的角度來剖析這個問題,我們想知道:動物間的同性戀行為是自然界的某種穩定選擇,還是腦部發育不可避免的產物?同性戀是在演化這場盛大儀式中發揮了某些重要作用,亦或僅僅是突然出現的產物,並延續至今?

對於這些問題,科學家們無法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即使是研究灰雁數十年的維也納大學行為生物學家Kurt Kotrschal也不敢斷定。Kotrschal在一家以著名動物學家Konrad Lorenz的名字命名的研究站工作,而Lorenz最著名的研究,正是以灰雁為實驗對象。

在Lorenz看來,同性戀行為是有意義的。「我們確定,每一種天性對於生存而言,都有著獨特的價值。」他在1963年的著作中,解釋了當兩隻雄性灰雁結成伴侶時,為何常常能在種群中佔據優勢——這些同性戀雄雁的優越性反過來吸引雌性灰雁與它們快速交配,隨後它們再次回到同性伴侶身邊。按照這一解釋,同性戀反而促進了生殖率的提升。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的解釋,其他科學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同性伴侶可能履行了一些重要的社會職責,例如幫助其它灰雁撫養其幼崽,或是守護種群,防止天敵入侵。但在Kotrschal看來,這種解釋成立的可能性不大。在灰雁種群中,人們並沒有找到同性伴侶幫助自己親屬的明顯證據。當然,這種幫助也可能以其他更為微妙的形式展現。

人們注意到,同性戀行為出現較頻繁的物種具有一種共性:父母的職責多集中在父方或母方,而另一方則有較多的閑暇時間。有人認為,這或許是同性戀開始出現的原因。

此外,在灰雁種群中,同性戀的比例似乎與性別比例存在相關性。如果雄性數量遠多於雌性,一些雄性就會互相結成伴侶。在社會等級森嚴的物種中,單身的個體會被壓榨,處在社會下層,為種群覓食。在這種情況下,與同性結成伴侶要好過單身。按照這種解釋,同性戀是社會性與競爭的副產物。Kotrschal認為,不同性別演化出的擇偶目的,也可能是同性戀出現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一些動物,一段關係的質量,要比性別本身更重要。

動物同性戀行為沒有統一解釋

動物界同性戀出現的真正原因,可能就隱藏在上文的某一條解釋中,也有可能是其他未知的因素。它們的適應性同樣具有多樣性:同性戀行為出現在動物王國的眾多角落裡,它們有著不同的起源,經過了無數次的演化。「在我看來,我們無法為不同動物的同性戀行為找到一個主要的,乃至統一的解釋。」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的Paul Vasey說,「考慮到不同物種獨特的演化歷史,我們顯然需要不同的解釋。」

在灰雁中,同性戀行為只在雄性中出現;而在另一類鴨科物種——加拿大雁中,雄性與雌性均能與同性組成伴侶。可能多達30%的加拿大雁個體都有同性戀傾向。

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的動物學家Claudia Wascher認為,與個體的顏色、身高等特徵不同,性取向不是簡單的遺傳,子代中同性戀個體的比例也不是固定的;和性格特徵一樣,成為同性戀的幾率因個體而異,社會、環境都可能對這一幾率造成影響。

當然,對動物個體而言,決定它們性取向的不是複雜的演化,而是吸引力。無論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都在某些情感、經歷的引導下,構成特殊的紐帶。正如Wascher所言:「愛,就是愛。」

撰文 Brandon Keim

來源 環球科學

翻譯 吳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夢·國樂情」 音樂會津門奏響
走向世界的文化領域代表——人民喜愛的書畫家張源達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