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在貿易金融中的雄關漫道

區塊鏈在貿易金融中的雄關漫道

區塊鏈技術發端於國際,後迅速引入國內。在國內,區塊鏈技術在貿易金融領域中的運用大體沿著兩條路徑發展:一是傳統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在部分傳統的結算和融資業務中植入新科技的功能,用科技助力金融,我們稱之為金融科技,即FINTECH;二是互聯網科技巨頭利用技術先發優勢,在原有業務生態圈中開疆拓土,挺進金融領域,我們稱之為科技金融,即TECFIN。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互通、共享共贏」的主旋律下,傳統的銀行業與新興科技巨頭在發展中融合,在競爭中合作,不斷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貿易金融領域的落地應用。

區塊鏈在貿易金融領域中的落地應用集中在支付結算和貿易融資兩大領域。當前,由央行主導、各商業銀行加入的中心化支付結算系統已經非常完善,國內本幣的支付結算已非常高效。因此,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分散式賬本系統搭建的重點指向跨境結算領域,旨在解決「效率低與成本高」兩大痛點。在貿易融資領域,無論是國內貿易融資還是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把控難、服務受眾窄、融資效率低」一直是當前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難點和痛點,這三方面正是區塊鏈技術的用武之地。

特點一:國際銀行業整體起步較早,大型銀行居於主導,與科技巨頭的跨界合作更為主動。

從已有案例來看,國際銀行業多數已於2016年下半年陸續開始在貿易金融領域中運用區塊鏈技術,大銀行為引領主體,時間早於國內半年。在跨界合作方面,國際銀行與科技公司等非銀行機構合作的突出特點在於觀念開放與強強合作。

特點二:國內銀行業起步相對較晚,中型股份制銀行布局早於國內大型銀行,科技巨頭跨界競爭,間接推動傳統銀行的創新變革。

國內銀行業將區塊鏈技術真正應用於貿易金融領域始於2017年上半年,以招商銀行(600036,股吧)、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及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為代表的中型股份制銀行嗅覺敏感、率先涉水,以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和農業銀行(601288,股吧)為代表的大型銀行全面布局,快速發展。

區塊鏈技術在國內貿易金融領域中的典型案例

國內在跨境、結算與融資的區塊鏈應用中,以下幾個案例具有典型代表性。

案例一:招商銀行打造的區塊鏈平台著眼於跨境清算業務,並將逐步由系統內向同業代理清算方向拓展,從打造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新生態向實現全球範圍、任意幣種的實時支付清算目標挺進。2017年12月,招商銀行實現了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人民幣同業清算業務,對手行是集團內的全資子行香港永隆銀行。此筆業務主要採用直聯清算的區塊鏈平台進行報文傳輸,區塊鏈平台與銀行現有的業務交易系統進行介面對接,由行內現有交易系統完成數據錄入、交易處理後將相關信息上傳到區塊鏈平台,實現雙方報文指令實時傳輸至對方,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據了解,招商銀行正在為後續的大業務量發生做平台升級,同時計劃開發同業代理清算,打造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新生態。未來,招商銀行還將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套通用的分散式銀行間金融交易系統,可為用戶提供全球範圍跨境、任意幣種的實時到賬、成本低廉的支付清算服務。

案例二:中信銀行與民生銀行的BCLC系統,其亮點在於跨行合作開發,系統的延展性較強。BCLC系統基於HyperLedger Fabric 開源項目進行深度定製開發,採用「參與機構業務系統+區塊鏈前置+區塊鏈節點」的系統架構。BCLC系統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行聯盟鏈,改變了銀行以往系統獨立、割據為政的狀態,使得客戶雙方均可通過各自開戶行的企業網銀渠道橫貫同業並實時跟蹤到業務的縱深進程,良好的透明度提高了雙方的互信性和交易的達成率。此外,BCLC系統鏈上節點的可延伸性為系統的升級、完善預留了空間。未來,除了買賣雙方、銀行及非銀行同業、央行、銀監會和稅務等監管機構,倉儲、物流、檢疫等服務機構都可作為相關方通過不同節點不斷接入,不斷豐富BCLC系統的業務生態。截至2017年年末,蘇寧銀行和北京農商銀行也已完成合作協議的簽署,聯盟行達到4家;5個多月內民生銀行已通過BCLC系統累計辦理國內信用證20多筆,金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在業務應用推廣方面,牽頭行在拓展同業客戶加盟,聯盟行在梳理各自客戶漸進推動上線;在系統升級方面,牽頭行下一個目標是推動融資業務的上線。

案例三:建設銀行在貿易金融領域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較前兩家銀行相對稍晚,但花開早晚,各有特色。2018年1月,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與杭州聯合銀行合作,實現業內首筆跨行區塊鏈福費廷交易,此筆業務藉助區塊鏈技術連接買入行、賣出行雙方,通過在線詢價、報價,發送電文、傳輸單據等功能,實現交易電子化,有效提升時效性、安全性、便捷性。短短時間內建設銀行的區塊鏈福費廷業務量已超過20億元人民幣,18家境內分行和海外機構已開始使用區塊鏈福費廷功能。同月,區塊鏈技術驅動的保理業務落地,建設銀行首度實現了由客戶、保理商、商業銀行等多方直接參与的「保理區塊鏈生態圈(Fablock Eco)」,開創性地將基礎貿易的雙方同時納入區塊鏈,並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實現了對合格應收賬款的自動識別和受讓,全程交易達到可視化、可追溯,有效解決了當前保理業務發展中面臨的報文傳輸繁瑣、確權流程複雜等操作問題,防範了傳統貿易融資中的欺詐風險,較好地提升了客戶體驗。

區塊鏈技術在貿易金融領域應用的未來前景

前景一:區塊鏈技術因為可以解決當前貿易金融領域的痛點而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首先,區塊鏈可為交易相關方提供信任的平台,降低信息獲取的成本,實現交易信息的可追溯性,提高整個貿易金融領域的透明度。區塊鏈為貿易融資提供了交易狀態實時、可靠的視圖,有效提升了交易透明度,這將極大地方便銀行或其他金融公司對基於貿易鏈條的應收應付或者是庫存商品進行融資產品推動,降低獲取第一手信息的人工管理成本。通過區塊鏈技術,貿易背景項下的單據流、貨物流和資金流可以實現實時更新,最終這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可靠和更穩定的貿易金融生態系統。

其次,區塊鏈技術可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提供抓手,實現真正的在線風險全流程管理。區塊鏈技術通過數字加密、點對點通信、分散式共識等技術使貿易各環節可以實現有機聯接,信息獲取變得簡單、真實、有保證,讓金融機構在貸前調查、貸中審核、貸後管理各方面能夠通過對貿易各環節的在線全流程管理、實時掌控而得到極大的簡化。

第三,區塊鏈技術為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服務提供了可能。目前,各家金融機構在貿易金融方面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產品報價上的無序競爭,投入和產出的不對稱性不但極大影響了銀行辦理貿易融資的積極性,更缺乏在個性化服務方面的動力。而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可以將這些風險或技術難題予以解決,供應鏈金融模式項下會有很多應用解決方案,銀行不必再局限於抵押品融資或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而是可以就不同客戶的需求設計個性化解決方案,客戶體驗得到提升。

前景二:區塊鏈技術在銀行貿易金融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尚有桎梏。

當今時代,金融力量的強弱關係到國際綜合競爭力的高低,而金融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不僅僅是金融機構的責任,更與政府和監管當局對業態的引導密切相關。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把握未來金融競爭的主動權是個系統工程,特別需要政府和監管當局以及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

網路上曾流行一句話「選擇比勤奮更重要」,其核心點在於啟示人們:選擇對的方向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什麼是「對的方向」?具備前瞻性的眼光是關鍵。監管機構對待區塊鏈的態度和動作將對未來區塊鏈發展的方向、速度、廣度和深度起著宏觀上的「舵手」作用。

政府和監管部門要發揮前瞻評估和戰略制定作用。對於區塊鏈,不單要在了解其技術性能的基礎上預判這場技術革命可能引發的效率革命和社會組織變革,更要站在國際競爭的高度加快研究制定本國的區塊鏈戰略,貿易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戰略將是國家區塊鏈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月14日,美國眾議院召開了第二次區塊鏈聽證會,「擁抱技術」和「不要封殺」成為共識,明確將區塊鏈技術上升到「變革性技術」,探討的應用場景涵蓋金融、商業和政府效率提升等多個方面。

與此同時,政府和監管部門要及時發揮市場引導和公眾教育作用。技術本中性,其先進與否在於是否能解決現實中的痛點;在於考量這項技術將為何人利用、用於何處,以及這項技術最終是使大多數人受益從而提升整體社會福祉,還是為少數人所把持,被用於個別利益團體對局部利益的維護。區塊鏈作為一項新技術,且與比特幣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前期央行對比特幣出台系列嚴格監管措施後,中國市場呼喚著監管當局對區塊鏈的權威發聲。

另外,各類監管機構還需加強橫向聯繫,儘早建立監管聯席機制,為今後出台整合性、系統性的指導意見和制度框架奠定基礎。區塊鏈生態的打造需要眾多參與方,就貿易金融領域而言,業務參與方包括銀行、海關、物流、保險、質檢及稅務等多個機構,這些機構及進行技術支持的科技公司都有各自不同的監管或主管部門,這些監管或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對於區塊鏈技術更加廣泛而快速地落地應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前景三:銀行體系對於貿易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戰略實施應當發揮重要的主體作用。

首先,國內銀行業需進一步提升對貿易金融領域區塊鏈戰略重要性的認識,大型銀行在國家的金融戰略落實上更應有擔當。雖然2017年區塊鏈技術在在國內銀行貿易金融領域已初步試水,但各家銀行認識不同步、投入差異大,整個銀行界總體參與度還非常有限。特別是大型銀行總體起步較晚,與國際大銀行已經處於區塊鏈研究及應用的前沿地位有較大差距,對新技術主導地位的喪失或為中國爭取國際金融主導權帶來隱憂。在2018年2月份,IPRdaily聯合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前100名)」中,中國入榜機構佔比49%,美國佔比33%位居第二。傳統銀行中,國內僅有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榜上有名,排在第20名。2018年年初,建設銀行異軍突起,「區塊鏈+貿易金融」領域多點開花,為國內銀行業增添了一抹亮色。

其次,國內銀行業需加強業內及跨界的聯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加快業態升級。互聯網實現了信息傳輸、互聯共享,區塊鏈將帶來數據孤島鏈接下的價值傳輸。當前,國內銀行業的業務規模在全球銀行業的比重不斷上升,而在國際全球區塊鏈專利排行榜上,以阿里巴巴為首的數十家高科技公司亮現業界。中國銀行業與科技界的強強聯手和全面合作有著讓全世界艷羨的機遇,國內應當以更開放的心態把握好這千載難逢之機,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主導全球的貿易金融生態圈。同業間,要在解決好利益機制的前提下儘早形成合作聯盟,國內貿易金融的區塊鏈生態建設只有足夠快、足夠大,才能在新一輪的國際金融競爭中佔據主動。

生態的建設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何況是區塊鏈新技術下的貿易金融區塊鏈生態建設。「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18年,我們充滿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晶球財經 的精彩文章:

如何資產配置?
幾隻最強勢的晶元個股標的分析

TAG:水晶球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