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胰腺疾病、神經性厭食症

胰腺疾病、神經性厭食症

GIF

1

胰臟

胰臟也與消化有關,它有兩種功能,外分泌的部分會產生重要的消化液,其活動顯然是攻擊性質,內分泌的部分是稱為蘭氏小島的細胞群,會製造因素林(胰島素),這些細胞的分泌不足時就會產生糖尿病的癥狀。

糖尿病(diabetetes)這個字來自希臘文的動詞「diabeinein」,意思是「扔過去」或「通過」。過去糖尿病也被稱為「尿中有糖」,就是「糖分流失」的意思,根據前述關於食物的象徵,可以把「糖分流失」轉譯成愛的流失(或失敗)。糖尿病人因為缺少胰島素,無法吸收食物中的糖分:糖分直接從尿中排出。只要以「愛」這個字取代「糖」,就幾乎可以總結糖尿病人的一般問題。甜食只是其他「甜美之事」的代替品,甜美的事可以使生命甘甜。在糖尿病人享受美事的慾望背後,同時也有無法吸收糖分進人體內細胞的問題,這代表被愛的慾望未得滿足,以及無法充分地接受並吸收愛。糖尿病人必須靠「食物代替品」而活,以此取代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糖尿病會導致全身過度酸化,甚至造成昏迷。我們已說過酸象徵攻擊性,我們一再遇到愛和攻擊性(糖和酸)之間的對立,在神話中則是愛神和戰神間的對立。身體警告我們,缺少愛的人會變酸,更直接地說,就是缺少寬容的人,自己就會成為不被寬容的人。

只有能給予愛的人才是能接受愛的人,可是糖尿病人付出的愛卻像尿中未經吸收的糖。那些還未準備好付出的人,就會有糖分自行流失的情形(以糖尿的方式流出)。糖尿病人想要愛(甜食),卻不肯主動得到(「我真的不能吃甜食」),於是更加渴望(「我好喜歡,可是不行!」),卻因為沒有學會愛自己而無法得到愛,所以錯過愛:因為無法吸收而把糖排出。這種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2

神經性厭食症

在消化這一章結束前,我們要討論一種典型的身心疾病,這種病既獨特又危險(百分之二十罹患此病的女性會死於此病!),就是神經性厭食症。雖然每一種病都有幽默而諷刺的部分,可是這個病特別生動:病人因為不想吃而拒絕吃東西,即使因此而死,也不覺得自己有病。這真是非同小可,家屬和醫生通常很難寬容地接受這種情形,大多會焦急地試圖說服病人相信吃飯和活下去的好處,因為愛病人而要他住院、強行餵食。(無法欣賞這種幽默的人,必然不是生活舞台中滑稽劇的好觀眾)。

神經性厭食症幾乎都發生在女性身上,可說是典型的女性疾病。病人大多是青春期女性,有獨特的飲食習慣,或說是不吃的習慣,她們拒絕接受食物的動機就是想要保持苗條(部分是有意的,部分是出於無意識的)。

嚴格拒吃任何東西可能會轉向相反的極端:當她們獨處而且不會被人看見時,立刻開始狼吞虎咽大量食物,她們會在半夜清光冰箱,吃完所有看得到的東西,可是又不願意把食物吃進去,所以又會全吐出來。她們會想出各種詭計來欺騙身邊著急的人,讓人搞不清楚她們的飲食習慣,所以很難清楚知道她們到底有沒有吃東西,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滿足腹欲,什麼時候不會。

可是,當她們真的進食時,所喜歡吃的東西卻根本算不上是食物:檸檬、青蘋果、酸生菜,都是幾乎沒有營養價值、低熱量的東西。除此之外,這種病人通常還會用通便劑或瀉藥,以儘快確定能排出吃下的那一點點東西。她們也有強烈的運動需求,為了減掉自己從來就沒有的脂肪而進行長距離的散步。這些病人還會表現出過度的利他行為:常常為他人精心烹調。為他人做菜,招待他們,在他們吃飯時伺候他們,只要不強求病人一起吃,她們對這一切都覺得無所謂。可是她們也非常需要獨處,有隱避起來的傾向。月經周期常會停止,或是有月經方面的問題和困擾。

神經性厭食症的癥狀,可說是一種過度的禁欲主義理想,在這種現象背後就是由來已久的精神與物質、上與下、貞潔與肉慾本能的衝突。食物的任務就是滋養身體,也滋養了形式世界,厭食症病人拒絕食物,其實是拒絕物質性和身體的所有需求。厭食症病人的真正理想遠超過食物的層面:們的目標是貞潔和靈性,她們想要的是完全脫離身體的束縛,在意的是徹底逃避性慾和本能,目的則是禁慾無性的生活。要達到這些目的,就必須儘可能保持苗條,否則身體出現的曲線會顯示她是女人,而厭食症病人正是不願意當女人。

這種病人不但害怕豐滿的女性外形,更怕肥胖的腹部會提醒自己懷孕的可能。她們排斥自己的女性特質和性慾,也會表現在沒有月經的情形上。厭食症的最高理想就是摒除一切物質,摒除一切與低下肉體有關的東西。

基於禁慾的理想,厭食症病人完全不認為自己有病,也完全不能了解各種照顧身體的治療方法,因為這正是她們急於疏遠的。所以她們會聰明地利用越來越機巧的花招逃避各種強迫餵食的企圖,偷偷地丟棄所有食物。她們拒絕所有幫助,決然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把每一件事都精神化,脫離所有肉體的考量。她們根本不怕死亡的威脅,因為她們害怕的正是生命。她們害怕每一件渾圓、不定形的東西,害怕女性的、生育的、本能的和性慾的事情,也害怕親密和溫暖,故此厭食症病人也不願與人聚餐。圍坐桌邊一同撕麵包的景象,在所有文化中都是行之已久的儀式,使人得到親密和溫暖,可是厭食症病人卻對這種親密充滿恐懼。

這種恐懼是在她們的陰影世界中滋生的,意識層面小心避開的所有主題,都潛藏在她們的陰影中,熱切地等待現身的機會。厭食症病人對生命有極大的渴望,渴望到她們恐懼自己會被完全淹沒,而要以癥狀行為來試圖將之根除。可是一次又一次,她們發現自己被渴望和貪婪所侵襲,於是非常焦慮地抗拒和壓抑,開始在暗中大吃大喝,卻又為了這種「脫軌行為」感到內疚,於是又把食物嘔吐出來。所以,厭食症病人一直在貪婪和禁慾、飢餓和克己、自我中心和自我犧牲的衝突間搖擺,無法找到快樂的平衡。在處理這種病人時,很快就會發現,在利他行為背後,一直深藏著利己的目的,她們偷偷渴望能被重視,並借生病來強行索取別人的關愛。拒食的人馬上就能得到前所未有、控制別人的權力,因為別人會著急絕望地認為自己有義務要病人飲食並生存下去,連小孩都知道,用這種伎倆可以萬無一失地指揮家人。

強迫進食無法幫助厭食症病人:能做的是幫助她們誠實面對自己。病人必須發現並接納自己的貪婪,對愛與性的渴望,她們的自我中心與女性特質,以及這些主題帶有的本能和肉體性質。她們必須了解,並不能借抗拒或壓抑來超越世俗物質的範疇,只有將之整合、真實地活出來,才能加以轉化。從這一面來看,許多人都可以從厭食症的癥狀學到功課。並不是只有厭食症病人,才會以頭頭是道的哲理來壓抑肉體令人困擾的要求,以活出「潔凈」、「屬靈」的生活。我們太容易忽略禁欲主義其實常常投射出我們的陰影:這個陰影就是——貪婪

患者問:「心醫」是做什麼的?是治療身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的?

心醫答:「心醫」是治療身體疾病的。所有身體疾病都是由於從小到大一些負面情緒的積累,過往的創傷,沒打開的心結等等引起來的,例如夫妻關係不好、工作壓力大等等都可以引起身體疾病。「心醫」通過療愈這些問題來治癒身體疾病。這些問題實實在在地引起了身體疾病,但這些問題不是心理疾病。如果有心理疾病,比如說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等,一定要到專業的心理諮詢醫院去診治。

購書請掃下面二維碼

讀者反饋

1.最初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目錄,一個個平常耳熟能詳的成語,此時生動昭示著疾病的成因。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不再是各自為營的「零部件」,而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夥伴,時刻以TA們自己的方式,提示著我們健康的方向。本書視角獨特、形式新穎,運用古今中外各種故事、寓言、名言警句,對疾病的形成追根溯源,深入淺出地闡述疾病的成因和化解之道。本書作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將本應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講述得鮮活生動、妙趣橫生。讀本書的過程,就是一趟自我治癒的過程。

——中方元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楊總

2.這既是疾病的心聲,也是作者的心血,更是醫生的良師益友。換一種思維看醫學,改變一種觀念看病人,是對傳統醫學的顛覆 ,也是醫學的一種進步。

——河南某醫院院長

3.還在學習《疾病的心聲》中,感覺已經超出純醫學的範疇,你以精神學理論為基礎,涉略儒釋道,闡述人生道理,未病先治,有病坦然面對。讓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有機融合統一,達到一種至高境界!這對養生與治療有至關重要作用!

——北京市某政協主席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路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歡迎原作者聯繫我們,謝謝!

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