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冥想之旅,和你想的不一樣

我的冥想之旅,和你想的不一樣

我從2017年10月20日開始冥想,累計冥想124天,累計時長26小時,寫冥想記錄32425字。寫過2篇復盤和1篇分享,鏈接在下面。

我的冥想記錄

以下是我其中2個冥想記錄。

如果你不曾做過冥想,可以看看一個人冥想時,閉著眼睛時,思維里發生了什麼。

如果你也在冥想,可以看看我的冥想里有什麼,因為我在做一個實驗,或許和你的踐行有相似的地方,也或許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

Day89 #本周第4次# 坐享時間:20min

倒計時,單盤,左腿在外。散發,裹被子,墊墊子。音樂:超級直覺力。

昨天看完翟禹的超越冥想,今天改關注呼吸為腦中默念om。區別是,之前關注呼吸時,錨點在下面,會被腹部運動吸引注意力,而無法停留在面部的鼻腔。腦中默念om時,注意力一直在頭部,這使得我的頭不自覺上揚,覺察到的時候會收下巴。默念om時,節奏是跟隨呼吸的,呼吸是爬蟲腦控制,是身體最容易意識到的節律器的,我做囚徒健身時的節奏也是跟呼吸協調的。所以我在默念om時,並不能消除呼吸的影響,但可以不關注,我的錨點沒有被呼吸搶走過。還有,眉心沒有皺起過。

期間有三次雜念,覺察到了,就又拉回om上了,全過程有沒有聯結到微弱的潛意識,我也是不知道。大腦很舒服,很不錯的一次體驗。

昨天看書時,把倒計時的提醒音換成柔和的上升曲調,感覺挺好。

我的記錄很詳細,為什麼要做記錄呢?

記錄因為需要回憶和思考,可以加強當次冥想的價值,並讓行為有跡可循,可以確認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

我的記錄里有幾個要素:

Day123 #本周第1次# 坐享時間:20min

倒計時,單盤,左腿在外。散發,墊墊子。音樂:超級直覺力。

5個深呼吸,順脊椎下去,還是不夠自然,會用力。

接受父母法,還是有一絲急躁,想趕快完成。父親形象很穩定,就是我在念台詞時自己沒有注入感情。爸爸一直微微笑看著。媽媽部分,微笑的媽媽,念台詞時,我望向媽媽的通道變窄了,變成了一條羊腸小道,我只能看到她的半邊臉。而且,我自己被擠住在小道里了。

幾個om後,進入頭腦空間,今天的頭腦空間形狀像是四方的,往上看不到邊。幾個念頭在腦海里轉。突然浮現夢裡的情景,裡面有我的母校,蘇和另外兩個人,還有捉蚊子的那種草,豬籠草?然後聯想到了上次做的鏡像自我練習。念頭一起,就看到一個小小的人兒走下了一個隧道。我想把她拉起來從頭腦空間下樓梯,她不理會我。於是只能開始在我和她身邊加上一個透明的膜,然後說感謝潛意識的話,請求潛意識的保護。然後站在上帝的視角看著小人兒走下去,黑暗的隧道一樣的樓梯。太暗了,我給客廳加上了光。推開暗門,裡面再度暗下來,她正面的鏡子我看不到,這時覺察到呼吸是平緩但卻短促了,我知道自己在緊張。我對小人兒說,別怕,你的身邊有潛意識的保護,一旦發現危險,它會把危險彈開。然後,我請她轉移角度,讓我看看鏡子里的東西。畫面旋轉,我看到正面鏡子都是柵欄一樣的白骨,而小人兒是非常渺小的存在。這面鏡子好大好大,所以小人兒越發渺小。鏡子前面只有一個人兒,沒有其他東西。我嘗試著跟鏡子裡面的人兒說:你身邊有潛意識的保護,而你後面有白骨。這白骨如果真的是你缺乏愛的滋養造成的,你現在缺乏一些情感的感知,換一個角度,也未嘗沒有好處。例如你就不容易有負面情緒,你可以抽離情緒把事情做好。雖然說AI的優勢也是冷靜地客觀處理事情。而且,白骨柵欄也可以幫助你,免受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然後,小人兒跨進鏡子,抱了裡面的人兒,在牽引她一起摸了摸後面的白骨柵欄,小人兒再走出來,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和白骨柵欄。這個畫面保持了很久,我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於是開始轉移焦點,視線越過這個地下室,上升到頭腦空間。繼續om。

感覺這冥想的20分鐘我做了好多東西。

這次冥想相對之前的冥想多了幾個東西

這就是我目前在做的一個實驗,把冥想和自我催眠結合起來。

我的冥想時間並不長,倒計時只設置20分鐘,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倒計時響了我也就結束冥想了。冥想可以幫助我提升感知能力,但這並不是我的人生目標。我還是願意做一個有煙火味的俗世中人。

自我催眠的效果也不強求,像NLP的接受父母法,熟悉了一次做下來不用10分鐘,但也已經有療愈效果了。在現實中,我對父母的情感體驗發生了變化。

之前有戰友說我的冥想記錄寫得像意識流小說。這些想像我相信是有潛意識的參與的,也是因為我相信在冥想的時候,意識和潛意識是可以溝通的。

我是怎麼開始相信冥想可以幫助意識與潛意識溝通呢?因為一本書,就是我接下來要寫的這個筆記。

超越冥想讀書筆記

《冥想的原理與實踐進階》,作者是據稱國內超越冥想第一人的翟禹,一本冊子的創始人。

這本書的作者試圖從理性角度來解釋冥想的做法、作用,並介紹超越冥想——據說《原則》作者、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做的就是超越冥想。

為什麼有些人很難堅持做冥想?

但是,冥想讓人感受到,但不一定能夠幫你選擇。

只是,連接了潛意識,你會掌握更多信息,可以做更好的選擇。

如何衡量冥想的效果

冥想中

通過一段時間的冥想練習,冥想的雜念越來越少。在冥想中更容易感知到微弱的念頭,感覺意念下沉得越來越深。

我現在比較容易進入「空」的狀態,不過跟作者說的意念下沉不同,我是意念上升到頭腦空間,在頭部上方。

冥想後

壓力會變小:因為焦慮和壓力本身就來自於自己思維和思維的矛盾。

大腦的帶寬增加:頭腦更清醒、身體更輕盈、看世界更清晰、效率更高、對思維的整體把控能力更強、放下執念、提升直覺能力和創造力……

而我要說的是:效果因人而異。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

求因果的過程就是「證悟」,冥想提升了自己的覺知之後,就讓人發現更多的因果,於是可以幫助人看到更多世間現象的本質。所以我們通常所謂的證悟,反而是現世的實實在在部分。內在的修行(冥想)只是加強了證悟需要的能量(覺知)。這些證悟的點和思路是大家可以互相學習,印證和比較的。

冥想&自我催眠

我的嘗試,結合心理學中的自我催眠,與潛意識對話。

就是我的冥想記錄里展示的,也是基於冥想可以連接意識與潛意識的假設而做的嘗試。

我會持續踐行,持續記錄。為了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人生。

借用一面湖水阿姨的話:沒來過這裡的人,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也歡迎加入「不冥想就出局」知識星球,和一群人一起踐行冥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ndy且行且思 的精彩文章:

TAG:Mandy且行且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