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庭信步,安度「驚蟄」

閑庭信步,安度「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一、乍暖還寒

中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氣溫波動甚大。

二、驚蟄飲食

驚蟄時節萬物始生,人體的肝陽漸升,飲食養生應順乎肝之性,同時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

1、富含植物蛋白、維生素的清淡食物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的食物,例如豆類、雞、蛋、牛奶、等;富含維生素的時蔬,諸如山藥、春筍、菠菜、芹菜、油菜、蓮子、銀耳等食物。

2、多吃梨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食用方法也不盡相同,比如生食、蒸、榨汁、煮水等,冰糖蒸梨還對咳嗽患者具有一定治療作用。

3、飲食清淡

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等也應少吃。

三、謹防疾病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但大家也不必過分緊張,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感染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自身體抗力十分重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切忌妄動肝火。

同時,驚蟄時節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老人、小孩應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場所,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

四、閑庭信步,適當運動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這段話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人們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增加運動需要循序漸進,不宜太過激烈,外出踏青、郊遊、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

五、「驚蟄」節氣中藥

1、菊花

菊花可泡茶亦可食用,菊花入菜可以煮粥、涼拌,甚至還被製作成為具有保健作用的菊花藥枕、菊花床墊等。最簡單的,泡上一碗菊花茶,驚蟄時節疏肝清熱再好不過。

菊花性甘、味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

2、山藥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曾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指春天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山藥是山中之葯、食中之葯,能夠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適合驚蟄節氣食用。

山藥味甘性平

歸脾、肺、腎經

公眾號聲明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科」微信公眾號為公益性平台,旨在為廣大患者朋友科普健康、養生知識。文中內容及插圖如有不當,請相關機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處理,感謝您同我們一起為公益事業所做的努力!

感謝圖片拍攝者田正強、張靜、張晨振的拍攝作品,本文部分插圖及封面圖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字:尹璐

編輯:尹璐

審核:史海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