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黃庭堅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黃庭堅

這首詞效法王安石,巧妙地採用了移花接木的寫作手法,通過細膩的文筆彙集唐代詩人杜甫的幾句詩,描寫出山川、溪橋等自然美景,表達了詞人步先哲後塵、隱匿蹤跡的決心

LOVE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北宋 黃庭堅

王荊公新築草堂於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壘石作橋,為集句云:「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戲效荊公作。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注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

集句:即集句詞,即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

梢梢:樹梢。

關情:使人關情。

疏懶:懶散、悠閑,不習慣於受拘束。

有待:有所期待。

陶潛(qián):即陶淵明,名潛,東晉詩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宋元豐七年(1084年)春,時值黃庭堅過金陵、揚州赴德州德平鎮任。王安石曾在宋元豐五年(1082年)營居半山園時作了一首集句詩《示元渡》。詞人曾批評王安石的這首詩是「百家衣」,以為「正堪一笑」(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後來自己也效法王安石寫了這首集句詞。

【作品欣賞】

這首詞詞人移花接木,詩人諳熟前人的詩句風韻,考慮到句式長短、對偶聲韻,使這首詞詞情達意、情思連續,使之如出己口,置身於寬闊寂寥的環境,突出隱逸的主題,同時表達了詞人對於榮利的摒棄以及對先哲的崇敬之情。

片描繪了一幅閑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在一片氤氳迷濛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在溪邊橋畔,有漁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

下片寫江山形勝,四時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著無數的隱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後游》中的詩句,作者嚮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黃庭堅巧妙地移植了這一詩意,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整首詞雖連綴前人詩句而成,但是主題集中,聯繫緊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遠,憑著自己的詩才學力,通過精心的構思安排,卻創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學價值。這篇詞是集句詞的代表詞作。

▲黃庭堅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原籍金華(今屬浙江)。累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時張耒、秦觀、晁補之俱京師,與黃庭堅同游蘇軾之門,有「蘇門四學士」之稱。其詩開江西派,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編》三卷。

推薦詩詞

荷花香說:親子共讀,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的閱讀過程,也是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方式。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願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

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

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

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每天30分鐘,放下手機,工作,家務,和孩子一起共讀一本經典繪本,一本兒童文學,和孩子一起通過閱讀感悟人生,遇見自己,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爸爸媽媽!願每一個家庭成為一個七星級的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荷花香 的精彩文章:

成語 《五福臨門》
《花非花》-白居易

TAG:荷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