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南懷瑾: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真正的仁者,不大會說空話,做起事情,行為上卻很敏捷。換句話說,先做後說,不要光吹而不做。」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總能遇到一些口才很好的人,他們在人前夸夸其談,充分展現著自己的語言魅力;而有的人卻始終沉默寡言,只是偶爾應和幾句,像個隱形人。

當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性格開朗、外向的人一般屬於前者,性格內向、嚴謹的人則屬於後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焦點。所以,若是讓大家選擇成為這兩種人當中的一種,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所以,我們常常能聽到有些人後悔自己在某個場合,對某些人說了一些不合適的話,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每每想起追悔莫及。

說話也要掌握尺度,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了,須要見好就收。說多了,不僅沒有附加的作用,還有可能將前面所說的效果全部破壞掉。因為「攻其一點,不計其餘」的事情,大家都會做的,儘管你前面說的都對,只要你後面的話有漏洞,人們就會對這個漏洞緊抓不放,順勢推翻你前面的全部論據。

其實,語言的藝術並不等於「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經跟他的朋友說過:「我學會閉上嘴巴後,獲得了更大的威望和影響力!」古人崇尚一種「大智若愚」的境界,有學問的人一般不亂講話;只有那些胸無點墨又愛慕虛榮的人才喜歡信口開河、大發言論。「滿桶水不響,半桶水叮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也正如一個哲人所說的:「寧可把嘴巴閉起來,使人懷疑你淺薄,也不要一開口就讓人證實你的淺薄。」而孔子所說的「訥於言而敏於行」中的「訥」字,也並不是讓你不說話,不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在提醒我們說話的時候要謹慎,每句話都要深思熟慮,這樣才不會給自己招惹災禍。

南懷瑾先生提倡,與人相交要真誠,可是很多時候真誠的人卻容易受到傷害。所以,高明的人的原則就是:真誠但不和盤托出,親近但不過度親密。誠然,坦率真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都是人之美德,但是有的時候,我們的坦誠很有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從而給我們造成傷害。所以,我們不得不謹慎小心,在不了解對方的前提下,不要輕易地亮出自己的底牌。尤其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更要輕拿輕放,低調做人,在一定程度上充溢著相對保守的味道,這樣既可以保持一種神秘感,還不會讓人感覺到你輕浮。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忠告的話往往會讓人難以接受,有時還可能引起他人的誤會,達不到自己預期的效果。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話說三分,點到為止。這種似有似無的忠告或指責,往往比直來直去要好得多。

有一個書生向一位高僧尋求處事方法,高僧為書生開了一副藥方,告訴他如何待人接物。藥方的內容是:熱心腸一副,溫柔二片,說理三分,等等。所謂說理三分,既是一種說話的技巧,也是一種處世待人的態度。

人無完人,誰沒有點缺陷?雙方只要做到心知肚明,你再巧妙地點上幾句,別人自然清楚你的用意,而且還會感激你給他留面子,再多說什麼,都只會是畫蛇添足。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不可取。半含半露是一種大氣、一種涵養、一種風度。

心得感悟

俗話說:沉默是金。不言而明,無聲勝有聲才是「說話」的最高境界;口若懸河,巧言辭令,興到濃時更是吐沫橫飛,那樣不僅落了下乘,還失了風度。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與大家交流學習心得哦!學會分享,自己會學到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元宵節:你陪我一程,我惦記一生
南懷瑾: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