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錢幣與書法頗具淵源

古錢幣與書法頗具淵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在貨幣體系中出現了石貝、貝幣、鐵貝、銅幣、銀幣、金幣、紙幣等。收藏和鑒賞錢幣,不僅會使人驚嘆於中國的歷史悠久,更會被錢幣上多姿多彩的書法所折服。而通過品析古錢上的書法,既可加深對中國貨幣文化的了解,又有益於掌握各個歷史時期錢幣的特徵,從而提高對錢幣的鑒賞水平和識別能力。

開元通寶 篆隸(唐代)歐陽詢手書

縱覽我國古錢幣上的書法,其形態、風格、書體、筆力可謂瑰麗多彩。春秋戰國時的鏟幣、刀貝、圓錢上的文字都為大篆。因為當時各諸侯國的文字沒有統一,故字體多變,筆畫複雜,結構顯得飄逸,書文樸質凝重,字無定法,書無定勢,呈現出書體特有的原始美。

秦統一中國後,採用簡化的小篆文,對漢字規範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隸書、章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隨後出現,這些都詳盡地記錄在古錢幣上,形象地展現了當時書法藝術的發展,構成了連貫性的、氣象萬千的整體美,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獨特的篇章。

古錢幣上篆體使用頻繁,蔚為大觀。漢王莽的布泉、貨幣二種錢文作懸針篆,線條細長如懸針,纖秀美觀,瑰麗多姿。南北朝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錢文均為「玉箸」,圓熟工巧,文字豐滿,俊逸綺麗,有「篆發絕工,六朝之冠」之美譽。宋代皇宋通寶九疊篆文,線條勻稱,屈曲層疊,非常巧妙。

嘉定元寶(南宋) 真文

幣文書法藝術創作,最發達的當屬兩宋。眾多的錢幣上,各種書體應有盡有,多姿多彩,令人稱絕。諸如「對錢」(指錢文書法),有行書與篆書配,行書與隸書配;楷書與篆書配;隸書與篆書配等式樣。宋代的對錢計800多種,對錢的大量出現,使錢文書法千姿百態,極盡變化之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南宋淳熙七年造行的淳熙元寶起,錢文書法逐漸統一起來,使用正楷書,以後各代錢文書法一脈相承,以結構端正的楷書為主,而且字態豐富,大方樸實,富於裝飾韻味,達到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縱覽歷代錢文,許多名家之作更為幣文書法添彩增色,同時也使一些名家的精彩墨跡賴以錢幣遺留下來。諸如秦半兩銅錢上的小篆文,系秦代書法家李斯所寫,其字體狹長,勻圓遒勁;三國時吳國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兩種錢文,為當時書法家皇象書,其書勢沉著自然,痛快淋漓;

唐代幣開元通寶四字,為唐初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其書風格勁險,韻味悠悠;宋代的一種元豐通寶幣,為文豪蘇軾所書,風致抑揚,豪放勁秀;清代的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幣錢文,為清代書法家戴熙所撰,其書骨秀格清,熟練潤澤……

泰和通寶(篆書)

浩繁的古錢幣上的種種文字,是我國書法瑰寶的鮮明印證。品味鑒賞這些錢文書法,不僅會大大增加錢幣收藏、鑒賞活動的形式、內容,而且有利於提升集藏活動的品位和收藏者的文化藝術修養。而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則可以從中受到頗大的藝術啟迪並煥發創作靈感。

中國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古代錢幣與甲骨、竹簡、木牘、碑刻、繪畫一樣,保存著中國文字書體的變遷歷史,也展示著中國書法的巨大魅力。將中國的歷代錢幣羅列起來,就是一座恢宏的、古老而又現實的書法藝術殿堂。

(一)、漢字的起源及書體的遞嬗

中國文化是從寫字開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使用比較廣泛的文字系統。從遠古時期人們開始刻符、結繩記事到出現象形文字,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顯然屬於神話,與歷史事實不符。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漢字系統,因刻於龜甲獸骨而得名,集中出土於河南殷墟,據考證用於殷商王室占卜等事宜。"甲骨文"象形會意,印證了"書畫同源"的真諦,"謂之字可,謂為畫亦可"。文字瘦而堅挺,結體錯綜多變,章法參差疏朗,體現了商代文字已具有的書法意趣。

"金文"指鑄造和刻鑿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產生於殷商,興盛於西周,由於青銅器在當時多為上層社會使用的禮器,因而金文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早期金文間架分行相當隨意,中期注重結構整飭和字形規範,晚期變為渾樸流暢。

"石鼓文"傳為周秦石刻文字,自唐初發現以來為書壇所稱道。據考證為秦獻公時期刻在10個鼓形石上的文字,以四言詩的形式記敘秦朝君王的漁獵情況。"石鼓文"是後人研究小篆來源的典型材料。

李斯"小篆":秦始皇時代的標準字體。秦統一中國,"車同軌,書同文",由丞相李斯將戰國時期各國各不相同的大篆文字統一為"小篆"。李斯的書法代表作有《泰山刻石》,唐人張懷瑾評價"畫如鐵石,字如飛動","骨氣豐勻,方圓妙絕"。"小篆"字型呈縱勢長方,筆畫勻稱,線條圓潤,結構整齊美觀,講究對稱。

"秦簡"、"漢簡":是保留秦漢時期文字的主要出土文物,我們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出從"小篆"演變到"隸書"的發展脈絡。在漢代造紙術發明之前,竹簡是主要的書寫材料。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大批秦簡,毛筆墨書,震驚世界。

中國台灣地區發行的書法藝術郵票

"隸書":產生於戰國末年,極盛於東漢時期。相傳由獄吏程邈為方便快捷書寫,將大篆、小篆筆畫簡化所創,因徒隸首創使用,故稱"隸書"。結體由縱勢變為橫勢並呈扁方,筆畫由圓轉變為方折,出現波、磔,用筆出現提按輕重的變化。"隸書"的代表作是蔡邕、蔡琰的《熹平石經》。從中或可一窺"隸書"演變到"楷書"的軌跡。

"草書":西漢時期,人們為了方便快捷地書寫文字,將隸書結體變為簡約,筆畫出現牽帶鉤連的現象,但字與字之間相對獨立,並保留了隸書的書寫意味,這就是中國草書的最初形態,被稱為"章草"。"章草"相傳為漢代史游所創,可能因多用於章奏而得名;又因從隸書簡化變易而來,亦稱隸草或草隸。後漢張芝完成今草之變,使字與字之間筆勢相連。草書始終只是一種輔助書體,在書法史上並未形成一個獨立的階段。"草書"的代表人物有"顛張狂素"即張旭和懷素,開尚意書風之先河。

"楷書":由省改漢隸波磔,增加鉤剔而成,因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尊尚法式,可作楷模而得名。一般認為開創於三國至魏晉時期,魏太傅鍾繇被尊為開派宗師。到隋唐時期,"楷書"鼎盛,有"初唐四傑"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以及盛唐時期的顏真卿和柳公權,使"楷書"發展到極致。

"行書":相傳為後漢末年劉德升所創,是相對於正體(篆、隸、楷)的草率化寫法,是草書向"楷書"演化過程中的一種中介字體。書時無規定標準,當楷法多於草法時,謂之"行楷",草法多於楷法時謂"行草"。"行書"的代表作有"二王"、智永等。其中王羲之的《蘭亭序》,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二)、錢幣書法的千姿百態

中國古錢是古代文字、書法藝術的集大成,其語種之多,書法之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我國漢文字書法,總體上分為篆隸真行草五體。由於書法家的求新和創造,每一書體中往往又可細分為多種體例。

中國錢幣上的文字,幾乎涵蓋了我國歷史上出現的所有書體,有金文古篆、大篆、小篆,以及篆書的變體如懸針篆、韭葉篆、玉箸篆、九疊篆;有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瘦金書,還有少數民族的文字書體,如去盧文、龜茲文、粟特文、回紇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滿文、維文等,而且錢文大多為書法名家墨跡,不乏藝術造詣精深的傑作,觀賞這些書法傑作,是一種藝術熏陶和審美訓練,不啻為一次難得的精神旅遊。

1、春秋戰國時期刀布圜錢文字,皆屬大篆,隨范刻就,不刻意追求藝術效果,顯得明快質樸。

2、秦始皇統一貨幣,鑄造"半兩",使用小篆,一掃書法上的繁複冗贅之氣,結體凝重,端莊飄逸,骨氣豐勻,方圓絕妙。

3、王莽時期的錢幣,採用"懸針篆"書體,精美異常,堪稱古錢"三絕"之一;書法特徵是結體舒展雅緻,上密下疏,字型狹長,住筆尖銳,有如鋼針倒懸一樣。

4、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鑄造的貨幣,採用韭葉篆,筆畫曲屈,起筆尖,住筆銳,字形像自然界中的植物薤葉一樣。

5、南北朝時期北周鑄造的錢幣,採用玉箸篆,豐滿圓潤,端莊勻稱,住筆如柱,其形如筋,筆法華美,篆法絕工,為六朝錢幣之冠。

6、唐代"開元通寶",由歐陽詢制詞並手書錢文,八分隸篆,點畫方雅,結構開朗爽健,勁健含蓄,凝重秀麗,開"十進位通寶年號錢幣"系統之先河。

7、 宋代錢文從沿用隸書到篆、隸、真、行、草五體並用,出現充分體現書法藝術的對錢、御書錢、三體書等。對錢是一種僅錢文書體不同,但錢文內容、錢制大小、錢身厚薄、輪郭闊狹、穿孔大小、字體大小、文字位置、筆劃粗細、深淺乃至銅質、製作風格完全一致的兩枚成對的錢。

一般都分別以真書和篆書為錢文書體。御書錢為皇帝親自為錢幣書寫的錢文,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等都有多種御書錢。如宋太宗的淳化、至道錢,真宗的咸平、景德、樣符、天禧錢,徽宗的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錢。三體書是指三種書體的同一錢文的錢幣。

淳化元寶和至道元寶,就是真、行、草三體,由宋太宗趙光義用三種書體題寫錢文開始,皇帝題寫錢文成為一種定製,宋太宗的楷書筆力含勁,渾厚端莊;行書雋永流暢,結構得中;草書筆健墨活,神采飛揚。他還敕命彙集拓印了中國第一部書法叢刊《淳化閣帖》。而元豐通寶小平錢是篆、隸、草三種書體,又有很多不同的版別。一些變體字,省筆字作為書法的運用和創造,在宋錢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8、宋徽宗御書錢幣,堪稱中國古錢一絕,不僅鑄造精美,而且很有書法藝術成就。趙佶自創瘦金書體,橫劃收筆帶鉤,豎下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連筆有如遊絲飛空,運筆瘦硬,鋒芒外露。 任何一枚御書崇寧、大觀、宣和錢,都是一種錢幣藝術珍品,不僅受到中國錢幣收藏者、書法愛好者的青睞,同時深受國外錢幣收藏者、書法愛好者的鐘情,成為追求和收藏的對象。

9、相傳北宋大文豪蘇軾曾經題寫過"元豐通寶"和"元佑通寶"錢文。蘇軾的書法與他的文章一樣,蕩滌了當時文壇藝壇的"綺羅香澤之態",蒼勁豪放,態濃意淡,體勢秀偉。

10、北宋九疊篆"皇宋通寶",是非常稀罕的錢幣珍品。九疊篆始於隋代,盛行於宋元時期,起初用於刻印章,後用於錢文。該篆體筆劃反覆折迭,盤旋屈曲,填滿空白部位,求得均勻美觀。

11、金代"泰和重寶"篆書大錢,是著名書法家党懷英題寫錢文,是玉箸篆錢文的極品,其完美精整程度堪與現代機器制幣相媲美。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是中華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燦明珠。有不少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在錢幣的小小天地之間,展現著巨大魅力。我國錢文書法的發展軌跡.也大體上反映了我國文字書法的演進過程,反映了我國文字書法的歷史成就。這是一個色彩斑斕、美崙美奐的世界。

中國錢幣的美學成就:中國錢幣的形式美和內在美是高度統一的;中國錢幣的紋飾與圖象屬於意象美學形態。中國錢幣的紀重數字表現數理美學思想。

說明:內容僅供參考

錢幣圈錢幣愛好者自己的訂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幣圈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後一枚方孔古錢幣長什麼樣,很多人都沒見過
唯有熱錢進入,錢幣收藏才會有更大的投資價值?

TAG:錢幣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