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特色衚衕小記

北京特色衚衕小記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朋友都來過北京。他們或許領略過長城、故宮等名勝古迹的恢弘氣派,或許感受過三里屯王府井等地的繁華擁擠,或許見識過清華北大等著名學府濃濃的文化氣息,可在我看來,那只是北京的一部分。

一座城真正的精髓,在於它不被打擾的那部分。與生活有關的一切,才是一座城真實的模樣。

這樣的北京城,全都隱匿在衚衕深處了。我喜愛衚衕的自然與純粹,也被衚衕里濃濃的生活氣息所感染。同時,衚衕作為眾多老北京人的記憶,更是傳承了它特有的文化。

在此把幾個我去過並且比較喜歡的衚衕推薦給大家。如果大家有機會再來北京,一定記得去感受一下呀。

文章較長,配合音樂食用更佳~

01

楊梅竹斜街

周邊可逛:大柵欄,前門

這條衚衕是我高三時候發現的,後來每次到前門轉公交有時間的話都去瞧一瞧,可以說是對它有些感情了。

進到這條衚衕里後,你會看到兩邊全是各種精緻的店鋪,有咖啡館、紀念品店、設計師工作室等等。

哪怕你是個像我一樣的偽文藝青年,都能一下子聞到它的一股文創味兒。

這些店裡名氣最大的要數模範書局了。活字為「模」,盛器為「范」。據說這家店是民國時期的舊址,一直保存至今,傳承著這一帶的文化記憶。

走進書局,你會發現不大的空間里儘是精緻的民國風設計。甚至這裡的書也走清新藝術風,多是一些小眾卻有較高專業度的書籍。

書局的創辦者姜說,書店是存在於世界上的一座孤島,雖然在網路時代它的處境很艱難,但一定要存在。

再說楊梅竹斜街,如果用幾個詞概括它,大概是:文藝、創新、設計、溫馨、趣味、市井、老街新貌。

之所以賦予它「溫馨」這兩個字眼,是因為除了一些有意思的小店,兩邊還保留了一些原住戶和舊址。沈從文故居和大名鼎鼎的青雲閣舊址就是在這裡。原住居民的存在使它又多了一股市井味兒,充滿了生氣。

之所以說它趣味,是因為不定時在這裡舉行的市集。幾年前我去過一個名叫「童遊記」的市集,很多擺小攤兒的,賣很多創意又有趣的小東西。還有各種各樣的小甜點和小綠植,少女心十足。

我還偶然參觀過一個一次成像的攝影展。裡面的布置十分文藝復古,影展雖小,卻很有國際藝術范兒,連介紹都是中英雙文的。在裡面很自由,可以隨便拍照。

02

九道灣衚衕-東四十四條-東四十條-張自忠路-府學衚衕

(沒錯這是一條衚衕游路線)

PS:這一條路線是這個寒假的最近幾天去走的,詳細一點。你們就當遊記來看吧。

北新橋周圍有個九道灣衚衕,傳說是北京拐彎最多的衚衕,終於在二月底和學長一起去見識了一番這條有意思的衚衕。

從北新橋C口出來,沿著石雀衚衕直走,便看到了九道灣社區居委會,從那個路口拐過來就到達了九道灣衚衕。

一進衚衕,生活氣息就撲面而來。這是一戶人家種的葫蘆,都爬到了電線杆上。

衚衕里的確拐彎很多,大概走20米拐20米,在地圖上呈現出台階狀。

衚衕里好多人家的門口都有這樣的小石獅子,不像大石獅子那麼威嚴,反而憨態可掬。

偶然看到一戶人家的鴿子窩,站著拍了好久的鴿子。鴿子飛來又飛去,偶爾停落在樹枝上,自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逛完這條衚衕後,從新太倉衚衕穿過,就來到了東四十四條。

冬天裡十一點多的太陽十分溫暖,衚衕里不時響起自行車的車鈴聲,來遛狗的阿姨一邊走路一邊招呼著她的狗,而我則感受著這裡濃濃的生活氣息,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北京味兒。

大體方向往南,接著串東四十三條,東四十二條和東四十一條。在這些衚衕里,你會看到在幼兒園門口,老奶奶從窗口不停地張望睡著了的孫女;你會看到街坊鄰居路過家門口時互相打招呼;你會看到曬太陽的老奶奶老爺爺是怎樣慵懶而享受地坐在椅子上。

偶然發現梁啟超故居竟在這附近。衚衕里藏著多少名人的前塵往事吶。

最後就到了有名一些的東四十條。

東四十條是條大街,相比之前的衚衕多了一些繁華。一直向西走,過了紅綠燈,就到了張自忠路。段祺瑞政府舊址,和敬公主府,還有有名的livehouse酒吧——愚公移山都在這條街上。

到了交道口南大街,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趙雷的歌詞,於是決定往這條路走一走。

府學衚衕就是從這條街上拐進去的。

這條衚衕,以及在這條衚衕居住的崇力老先生,說來全都是緣分。

在街上走時意外地看到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小院,於是決定和同行的學長去瞧一瞧。走近後發現這裡養了各種各樣的動物,鷯哥,畫眉,鴿子,兔子,雞,荷蘭豬,金魚,還有一隻懶洋洋趴在地上的松獅。宛如一個小型動物園。

好奇地觀察完這一切,和學長一起來到崇力老先生的旁邊坐下。老先生問了我倆的學校專業之類的,後來又用茶水招待了我們。於是我和學長,在這樣開放式的小屋裡,在這樣冬日裡溫暖的陽光下,聽老先生講起了他的故事。

原來崇力患有先天性腦癱,小學在旁邊的府學小學上,中學畢業後,他就在這裡辦了一個修車部,成為了改革開放之後第一個吃螃蟹的個體戶。

崇力修車因為信譽好,在這一片衚衕里小有名氣,街坊鄰里就籌錢送了他一塊兒匾。他剛開始起步的時候19歲,今年61歲,即使早就不修車了,他還是會驕傲地跟我們講:「我這兒最有價值的就是這塊兒匾。」

崇力因修車部獲得過各種榮譽,勞動部、團中央、全總等六部門授予的「城鎮先進個體勞動者」稱號,出席過「全總」第十次代表大會還被鄧小平等中央領導接見,併當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等。與這些有關的照片,被老先生掛在屋裡屋外,成為獨特的個人展。常有人路過時在此駐足。

崇力說的一段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說:「這麼多年,我的那些老同學們,好多都賺大錢買房子了,我一直在這條衚衕里,溫暖著這條衚衕。為什麼現在人情味兒淡了,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媒介。樓房裡都各家各戶關著門,哪兒像這,過來過去都打聲招呼,多好。大人說讓小孩兒過去給爺爺倒下垃圾,小孩兒就去了,慢慢地看到垃圾堆滿了,就知道去幫忙倒。人情味兒就是這麼回事兒。」

聊天中他還一直不忘感謝政府和街道。

「你們這些年輕人呀,以後一定不能忘記報效國家。一定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我一直覺得這人,錢怎麼都得花,真不如做一些公益,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事。你們看到這條衚衕兩邊的減速帶了嗎?就是我當年掏錢給修的。這要是沒個減速帶,這多不安全啊。公益,就是為自己,同時也造福他人。我修車的時候也是,打氣從不要他們錢。一兩塊錢的小錢,賺不賺的,沒太大關係。」

照片中的老人即為崇力本人

如今的崇力轉行干起了花鳥魚蟲,也經營著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學中國畫,擺弄起了筆硯紙墨。

「我這些畫都是想起來就畫,沒有師父教,就是想畫什麼畫什麼。我比較喜歡觀察生活,這些畫都是從生活中來的。」

只要是進這個小屋的,崇力絕不會讓他空手離開,定要送自己畫的畫作為紀念。我和學長也每人都得到了老先生贈予的幾幅畫。

最後,崇力還不忘對我倆的愛好也指點一番。

「你們喜歡的這攝影啊,跟繪畫一個道理,都是得靠觀察生活。有個攝影師,辦了個畫展,拍的全是他爸他媽,每年都給他父母拍照片。很平常很生活化的東西,弄出來反而最能感動人。」

和崇力老先生聊天的這兩個小時讓學長和我收穫頗多。告別崇力修車部後,我們進了府學衚衕裡面。

文丞相祠就是在這條衚衕里。

還有北京市文物局。

逛完府學衚衕,這條衚衕游就告一段落了。

請允許我驕傲地說一句,這條路線是其他的公眾號和攻略絕對不會有的!

03

百花深處衚衕

周邊可逛:護國寺街

「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人說百花的深處,住著老婦人,猶在痴痴等,面容安詳的老人,依舊等著那,出征的歸人……」

陳升的《北京一夜》讓許多人對百花深處衚衕充滿了神往,慕名來到這個歌詞里充滿故事的地方。而真實的百花深處,卻是個雜亂又狹窄的小巷子。

就在我們誇住在名字這麼美的地方真好時,衚衕里的阿姨卻在抱怨住不上樓房好什麼好。

就是這麼接地氣的地方,寫進歌里便增添了一絲不一樣的神秘色彩呢。

百花深處曾經有個百花錄音棚,是北京最早的幾個錄音棚之一,唐朝的《唐朝》、張楚的《姐姐》和何勇的《垃圾場》都出自於此,據說陳升也是在這裡錄音之後想出了那首歌。

如今錄音棚早已不復當年。附近的街上成了賣樂器的聚集地,還算能看出一些音樂發展之地的影子。

2002年陳凱歌導演的電影《百花深處》也讓這條衚衕映入了大眾的眼帘。電影通過講述老北京馮先生請搬家工人「搬家」的故事,表現了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中所表現的隔離與傳接。

因為名字美,百花深處承接著很多古樸的記憶與古老的故事。而究竟哪些是真實的,只有百花深處才知道。

關於北京衚衕,我寫的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代表不了衚衕文化與北京生活的所有。

崇力老先生說:「」只有當你走近一個地方,你才能真正了解它。」

衚衕便是這樣一個需要你自己親自去探索才能有所收穫的地方。衚衕里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深入體會的東西,無論是千古傳承的文化還是朝朝暮暮的煙火氣。

下次的特色衚衕游路線:東四頭條到東四九條,東交民巷,五道營衚衕。有機會走一遍分享給你們。

文字/良陳

音樂/接個吻,開一槍/Clare-Beijing

配圖/良陳

「與生活有關的一切,才是它真實的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里的感動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度最佳動畫就是它了

TAG:電影里的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