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塊廣告牌:我們不斷的發泄憤怒,最終不過是為了與自己和解……

三塊廣告牌:我們不斷的發泄憤怒,最終不過是為了與自己和解……

關注麥格時光,為你的職場生活,找點樂子!

搜索微信公眾號:麥格時光marking-u

綜合自 小鬼菌 有窗電影

你不斷的發泄憤怒,最終是為了與自己和解。

——《三塊廣告牌》

賀歲檔過後,將上映一部「最有可能是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治癒片《三塊廣告牌》。

爛番茄新鮮度93%,豆瓣評分8.7。《三塊廣告牌》同樣也席捲了多個重要電影節的多個獎項。它捧走了第75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四項大獎。還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獎。那麼,《三塊廣告牌》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在一個美國小鎮的荒涼公路上,儼然樹立著三塊廣告牌,極具視覺衝擊的紅底黑字:

RAPED WHILE DYING

強姦致死

AND STILL NO ARRESTS?

兇手呢?

HOW COME,CHIEF WILLOUGHBY?

怎麼回事,威洛比警長?

這三塊廣告牌,在旁觀者看來,會這麼想:

哦!有人被強姦致死,而這個威洛比警長是沒能力不作為的警察吧,沒有把案件及時偵破導致兇手至今還逍遙法外。這大概是受害者的家屬向警方發起的強烈控訴

是的,我們會有刻板印象:家屬是受害者,備受煎熬,處於弱勢群體;而警察是不作為的一方,官僚主義,處於欺負弱者的一方。

可事實並不是你單純看到的那樣。

現實是,這確實是一個被強姦的女孩安吉拉的母親米爾德里德,而這位母親與女兒的關係並不好,出事前,女兒曾經因為跟母親吵架而想要搬出去跟父親一起住。

在女兒出事的當天晚上,米爾德里德剛與安吉拉吵了一架,就因為不肯借車給安吉拉,並說了氣話……沒想到一語成箴

所以你說這位母親是受害者?是,她是受害者,但她也是這起悲劇的加害者之一。

在警長因為三塊廣告牌的事情找到米爾德里德,並告訴她其實他已經身患疾病時日不多時,米爾德里德的反應是:「我知道,但那三塊廣告牌不就在你還在的時候才有用嗎?」

這種冷漠可能讓我們反過來覺得米爾德里德是個鬧事者,不值得同情。

現實是,威洛比警長,他並不是個不作為的官僚,他是受全鎮的人愛戴的警長。而且已經儘力偵查安吉拉的案件。重點是他已經身患癌症,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

所以你還會覺得威洛比警長是壞人嗎?不,你會開始有另一個看法,或許覺得他其實很敬業,或許因為他的疾病而同情他。

就連一心想要diss警察的米爾德里德,在警局跟威洛比警長互懟的時候被警長不小心噴了一臉血之後,都瞬間不知所措,甚至心生憐憫。

了解了故事中兩個重要人物的矛盾,我們的看法也發生了轉變。其實,這只是故事中矛盾的開始,導演在故事中的多個地方設置了這種轉變,讓我們在轉變看法的過程中,如剝繭抽絲般地窺探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心理變化。

這充分體現了導演馬丁·麥克唐納戲劇表現手法。麥克唐納是戲劇家出身,是上世紀90年代英國「直面戲劇」運動的代表性人物。

他善於在故事中赤裸裸地反映現實社會的衝突,將人物放置於暴力與兩難的語境中去塑造和探討。

而《三塊廣告牌》,在我看來,就是一場加長版的戲劇,麥克唐納用他充滿戲劇張力的黑色幽默,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美國小鎮上的三塊廣告牌引發的一系列人物的眾生相。在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雙面性的,充滿矛盾的。

(以下包含故事重點的劇透,慎讀)

七個月前,她的女兒在這條路上,慘遭姦殺、焚屍。她是米爾德里德,一位母親。

當我們被通篇的陰鬱緊張感扼住喉嚨無法呼吸的時候,好好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

什麼叫善,什麼又叫惡?誰是受害者,誰又是加害者?

「你越把一個案子公之於眾,解決它的機率越大。」 米爾德里德從指南里得到這樣的指導,並真正將它付諸實踐了,成功的吸引了媒體的關注。

影片一開始,就把這樣一個痛失女兒後向警方強硬問責的好母親形象拋給了我們,導演從女主角米爾德里德的角度切入,讓我們自然而然的為她的遭遇心生憐憫,進而認同她的處事邏輯。畢竟,她是這場博弈中的弱勢一方。民與官、女和男,一個母親對抗一群警察。我們都站在了警察的對立面。

米爾德里德很顯然是受害者吧?女兒慘死,半年以來警察懶政失職,「本地警局似乎忙於虐待黑人,而不願為緝拿真兇出一點力。」經濟拮据,卻依然賣掉了一輛拖拉機挂車,來換取警方對她女兒案件的更多關注。如此艱難的在尋求正義的路上前進著。

威洛比警長是加害者嗎?這個一直不露聲色的警長,帶著一個有暴力傾向卻又有點傻愣的副手警員,向廣告商雷德施以威脅,而且警察內還泛濫著種族主義情緒。這都讓警方濫用公權力欺壓百姓的負面形象越髮根深蒂固。

「威洛比是他們的頭頭,總得有人負責吧?」加害者事實上是那個仍然逍遙法外的兇手,但七個月都沒有進展的案情,讓米爾德里德將目標轉移到了當地警方,畢竟只有他們能夠為她抓住兇手,畢竟這是她唯一的希望。但這個唯一希望就像是米爾德里德眼前的海市蜃樓一般,看得到卻無法觸及,真實而又虛無。

威洛比來到米爾德里德家中,兩人迎來在電影中的第一場對手戲。

威洛比告訴米爾德里德:「我願盡我所能抓捕那個罪犯,可是案件線索斷了,難以進展。」「我活不久了。」

米爾德里德的回答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我知道。」「你死了後廣告牌不就沒用了嗎?」

對立就這樣被高高得建立起來,一下子就達到了頂峰。而且這樣的對立,難以消除,似乎除了威洛比抓到那個兇手,給米爾德里德一個交代以外,不再有別的方法。

神父和胖牙醫的兩場戲,明面上是表現米爾德里德的強悍,懟神父,反殺牙醫,實則也表達了艾賓鎮居民對威洛比的支持,擁護。雖然這些人像極了威洛比的爪牙和擁躉,對米爾德里德軟硬兼施。但至少讓我們知道「這個鎮上有很多比爾威洛比的好朋友。」

一個欺壓百姓的警長也有支持者?

威洛比順理成章將米爾德里德帶回警局,進行了第二次對話,兩人仍舊針鋒相對,但威洛比突然病發,一口血噴在米爾德里德的臉上!驚訝!詫異!米爾德里德的臉上第一次出現了冷漠以外的表情。

威洛比的癌症她是知道的,她本是不在乎的,但當那帶著腥味的血噴到她臉上時,無論是否出於人性的本善還是對弱者的同情。這讓兩個人都放下了各自的立場「我去叫人」「放她走吧」米爾德里德與威洛比之間的對立明顯的開始削弱了。

對立的弱化即是矛盾轉變的開始,劇情開始反轉,人物好與壞的界線開始模糊。

時間閃回到七個月前,女兒出事的當天。

「媽,你今晚不出門了吧?德妮絲和我打算去喝點啤酒。」

「德妮絲開車載你去嗎?

「安吉拉,你為什麼不問問我是不是能借車給你呢」

「我能借車嗎?」

「不能」

「Bitch!」

「為什麼你就不能走路去。」

「好,我走路,我會走過去的,你知道嗎,我希望我在半路被強姦!」

「我也希望你在半路被強姦!

一語成讖,老媽成了殺死女兒的半個兇手。

老公出軌了一個19歲的小姑娘,兒子叫她蕩婦,女兒叫她賤人。之前米爾德里德還曾經帶著她的兒女酒駕。這個家庭怎麼看都不像是我們可以認同的很和睦的模樣。

在此之前她是一個好母親這一點我們誰都不會懷疑吧?現在呢?這一點開始模糊。

當我們都翹首以盼威洛比警長能夠展現神探本色,找到關鍵線索一舉破案,和米爾德里德達成和解的時候。

威洛比自殺了!

「今晚我在馬廄里自殺,我不能對我的行為道歉。我不是獨自來到這世上,我媽…

——威洛比給妻子的信

這份對立,沒有消解,但它戛然而止了。

威洛比警長的死,將矛盾完完全全的激化,劇情迎來高潮。他成了受害者,米爾德里德成了加害者。

人們開始對米爾德里德產生厭惡,控訴她的殘忍和冷血,即使警方之前顯得多麼不堪和無能,就這樣拋下兩個女兒和妻子自殺的警長威洛比,還是讓我們的同情心開始向他偏移。即使警長的死是出於不願拖累家人的選擇,而非米爾德里德的三塊廣告牌對他的指責和給他的壓力。

本以為兩人的恩怨就此停止。但威洛比卻又略帶殘忍地跟女主角開了最後一個玩笑:出錢幫她續租了一個月的廣告牌。我們都知道米爾德里德是不會向這樣的「挑釁」示弱的,她會堅持下去,為了女兒,也為了威洛比。其實早在上次警局裡的談話之時,兩個人的內心就都已和解了。但兩人都用冷酷偽裝了自己,誰都不會輕易的認輸,就像兩個沒長大的孩子一直斗著氣。

「即使我入了土,你還得讓它們在那裡掛一個月,算計到你了,米爾德里德,哈哈。我希望他們不會殺了你,祝你好運了。」

——威洛比給米爾德里德的信

故事開展到這裡,威洛比是個壞人這一點,也開始模糊了。

威洛比警長留下了三封信,一封給妻子,一封給米爾德里德,另一封給他的副手迪克遜。這三份信讓威洛比這個角色在死後仍然持續並深刻地影響著故事走向。其角色的特質也得以繼續被深掘。

男主角死後,男二迪克遜接過了鬥爭的大旗,其實他一直是威洛比麾下的先鋒大將,他和米爾德里德及其支持者的對立,來源於米爾德里德對威洛比的羞辱,來源於所有人對他是種族主義者的仇恨,他還是個媽寶。

早上迪克遜聽說威洛比自殺,憤怒地來到街對面,一警棍砸碎廣告公司的門玻璃,把廣告商從二樓窗戶扔下,打成重傷,晚上三塊廣告牌就被燒了(實際上不是迪克遜放的火)。米爾德里德的怒火立刻就被激起,並用燃燒瓶,向警局傾瀉,迪克遜被意外燒傷。

迪克遜在醫院,碰到了被他打傷的廣告商,廣告商給他倒了一杯果汁。

「有時候思考才能破案,傑森,這就是你需要的,你甚至不需要槍,更不需要仇恨。仇恨解決不了問題,但冷靜可以,思考可以,試著改變一下。沒人覺得你gay。祝你好運,傑森,你是個正直的人,只是運氣不太好,但事情會有轉機的,我能感覺得到。」

——威洛比給迪克遜的信

迪克遜和解了,與廣告商和解了,與米爾德里德和解了,也終於與自己和解了。

在酒吧,迪克遜聽到後面兩人談論曾強姦一個女孩兒,他「像個老娘們一樣」撓了他一把。被打得沒了人樣,跌跌撞撞回到家,第一時間把指甲殘留的肉屑取出,送去做DNA比對。

迪克遜是善是惡?是轉變了,還是一直是模糊的?

米爾德里德一直以來將女兒的慘死歸咎於自己,現在又背負著間接殺害威洛比的罪名,還意外燒傷了迪克遜。影片後面,米爾德里德的前夫告訴她,憤怒只會導致更強烈的憤怒。當她將手中的酒瓶放在前夫和他女友的桌上,而不是砸過去的時候。

米爾德里德與自己和解了。

影片最後,米爾德里德和迪克遜坐在一輛車上。

「迪克遜,你確定要這麼做嗎?」

「是否要殺了那個人?……不確定。你呢?」

「不確定。」

兩個人不再說話,米爾德里德開著車,看了一眼旁邊的迪克遜。

三個人,

三封信,

三塊廣告牌。

回到最初的問題,現實中的人性不能用簡單的用善惡好壞來概括,站在光里的人,背後就會有陰影,而我們的能做的就是一直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結局米爾德里德去找兇手,找到或是沒找到,都會是她的人生。而我們在追尋理想的路上,得到的、失去的,都會是我們最終能夠細細回味的人生記憶。

最後,想分享幾首在電影中的背景音樂。每次的戲劇衝突,都少不了一首配樂,讓暴力的發生有種儀式感,恰到好處地牽動著戲裡戲外的人的情緒。

一首古老的愛爾蘭民謠《Last Rose of Summer》(《夏日最後的玫瑰》)——

當真摯的心已枯萎,

所愛的人已逝去,

誰還願留在

這荒冷的世上獨自凄涼?

Last Rose of Summer (Thomas Moore)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Renée Fleming;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Jeffrey Tate 

00:00/04:54

這幾句歌詞,正是女主內心真實的寫照

《MildredGoes To War》帶有西部片色彩的純音配樂。

Mildred Goes To War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Carter Burwell 

00:00/01:24

《BuckskinStallion blues》一首來自於Townes Van Zandt的民謠歌曲。

Buckskin Stallion Blues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Amy Annelle 

00:00/03:21

《Chiquitita70年代風靡歐洲的瑞典搖滾樂隊ABBA的一首經典曲目。

Chiquitita

 Oro: Grandes éxitos

ABBA 

00:00/05:30

《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 Down根源搖滾代表歌曲之一。

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 Down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Joan Baez 

00:00/03:25

看過《三塊廣告牌》的麥粉,

在評論區里,說說你的影評吧!

關注麥格時光,為你的職場生活,找點樂子!

搜索微信公眾號:麥格時光marking-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格時光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今年的情人節在三十的前一天?

TAG:麥格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