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堅持制度自信,下好機構改革這盤大棋 特約

堅持制度自信,下好機構改革這盤大棋 特約

王傳寶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於2月26日至28日在京舉行。相隔一個多月舉行兩次黨的全會本身就極不尋常,而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主題的三中全會落槌定音,則更令人關注。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機不可失的堅定性,是這次全會釋放的信號。將「改革進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黨和政府一直在秉承的意志。「好吃的肉都吃了,難啃的骨頭必須要啃,遲啃不如早啃」,「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這恐怕也是人們對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最直觀的理解。

早在2012,黨中央就發出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的宣示。十八大以來這些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以糾風反腐的主旋律中,始終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已經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中,國防和軍隊改革落子有力,布局宏闊,在軍隊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在試點穩步前行,令世人矚目。但總的來說,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還存在著一些「障礙和弊端」,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必須敢於刀口向內,勇於自我革命——而這,則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和最大的優勢。

顯而易見,黨和國家的機構改革,是一盤大棋,如何下好這盤大棋,考驗執政黨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早已明確,那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一句是根本方向,後一句是具體方式。根本方向決定了,在改革中必須全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統籌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具體到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上來說,則有許多待解的難題需要攻堅。這些難題解決不好,輕則會遲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重則會導致「障礙和弊端」影響改革所取得的成就,限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在怠惰和猶疑中消蝕對改革進一步深化的信心,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這些難題再難也得破解,這些骨頭再硬也得啃!

機構改革是我們黨一直在努力的一樁大事,從歷史上的「精兵簡政」,到稍遠些的大部制,黨和政府不斷探索改革的路徑和方案,其所取得的成效可以說是我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一個有力保障,其本身也是改革成就的一部分。隨著形勢的變化,原來基本適應的格局,在新時代新任務面前變得漸漸不適應了,原來已經提高了的執政效率和效能,在事業飛速發展的內在要求面前,也漸漸顯得不匹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件偉大的工程,需要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堅強保障。黨和政府的機構能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和不竭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面貌和進程。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行。

改革就是調整和完善,通過整合和加減,進一步釋放黨和政府的機構設置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方面的活力。改革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肯定中的否定,否定中的肯定。革除體制機制的弊端,本身就是制度自信的表現,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所有動作,也必須是制度自信下的努力。這樣,才不會失焦失准。

像所有的改革一樣,黨和政府的機構改革,必然會觸動「乳酪」,不可能皆大歡喜,需要突破利益藩籬,所有才有啃硬骨頭一說。畏首畏尾,不敢出招,談不上「啃」;對固守局部利益的「一畝三分地」,相互掣肘的現象,則必須大刀闊斧,快刀斬亂麻。當然,取得思想統一、形成共識,是保證改革順利推進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充分調研、合理論證、依法出招、有序推進,敢於突破既得利益,才能讓機構改革落地生根,使整體利益產生乘數效應。

十九屆三中全會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也已吹響。只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堅定決心,完全可以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黨和政府一定能夠下好機構改革這盤大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去年第四季度垃圾簡訊舉報增多
阿里2017年公益寶貝捐贈達59.8億次 互聯網公益呈現日常化特徵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