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絲綢之路」探索之旅—秦始皇兵馬俑

「古絲綢之路」探索之旅—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

最炫民族風

鳳凰傳奇

00:00/04:59

到西安,都要去看看兵馬俑,看兵馬俑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陝西博物館,另一個就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兩者的區別是:陝西博物館免費就能看到兵馬俑,雖然數量少,但是對於一般遊客而言也就算看過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就建在發掘現場,臨場感強烈,旺季門票(3月1日~11月31日)150元,淡季門票(12月1日~2月28日)120元,大多數人參觀完都說不值這個票價。當然,這個感覺是看過後才有的,去過之前是無論如何也要親眼觀看的,因為秦始皇兵馬俑給人的心理預期太高了。

再說說怎麼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東,距離西安火車站40公里。在西安火車站東廣場乘坐游5(306)路,307路公交旅遊專線到兵馬俑博物館下,游5(306)路票價7元(走高速),307路票價6元。一定不要上錯車,據說那裡有不少「黑」旅遊車,被忽悠上去不僅多花路費,還有可能拉你到山寨的景點,花錢買上當。

大約1小時的時間,公交車到達終點站停車場,還要步行幾百米來到兵馬俑博物館入口處,我從網上買的電子票,領票入園後,門口有電瓶車,其實步行到展廳也就1公里的距離,沒必要花5元錢坐車。

園內開放的展區有一、二、三號俑坑和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接下來隨我順序參觀。


這個陳列廳里有舉世聞名的秦陵彩繪銅車馬和眾多的同時期出土文物。銅車馬單獨開闢了一個展廳,展出的銅車馬比例為真實車馬的二分之一,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銅鑄車馬。

竹簡形式的銅車馬介紹,非常符合時代特色

這是銅車馬出土時的照片。依前後順序編為一號車二號車

一號車的復原圖浮雕

二號車的復原圖浮雕

主要零部件均用錫青銅製作,裝飾華麗,工藝精湛,神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一號車為護衛武士的用車,所以是「敞篷」的

二號車有轎廂,據考證,這是秦始皇車隊中的從屬車,是后妃一類人的乘用車

這兩乘車馬達到了中國青銅器製作工藝的巔峰,被稱之為「青銅之冠」。

在其他展廳,還展出眾多的的武器、工具和建築部件,其中各種武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雖然都是手工製作,但是精細程度絲毫不比現在的機械加工差。

由於文物都在玻璃防護罩內,還有各種燈光干擾,照片效果欠佳,親眼觀看才能鑒賞到兩千多年前的精湛工藝。

這是一處整體遷移過來的挖掘現場,剛剛出土的陶俑就是這個樣子。想看更多的兵馬俑,就趕快去佣坑大廳吧


小篆字體的門匾「秦兵馬俑一號坑大廳」

一號坑簡介

一號坑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長210米,寬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積14260平方米。

一號坑周圍圈了一圈圍廊,遊客只能在外圍參觀,不得入內。要是沒有望遠鏡或長焦相機,細節狀況看不清楚。

一號坑迄今為止已出土陶俑1000餘尊,戰車8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

專家根據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葬兵馬俑6000餘件。從這張圖中能看到還有大量的殘破陶俑陶馬還沒有被挖掘整理。

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築隔牆,隔牆上邊的凹槽是棚木結構的痕迹,當年在土隔牆上密排著棚木,再在其上方鋪席, 席上蓋土, 從而形成坑頂。

秦兵馬俑的一大特色是千人千面,每個陶俑的面容、表情、神態、髮髻都各不相同。

這些陶俑有的面帶微笑,有的低頭沉思, 有的意氣風發,有的老練深沉,有的眉清目秀,有的穩重隨和,生動地反映出當時軍隊中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

再看近距離特寫,雖然陶俑的彩繪早已褪色脫落,但仍是自然生動,活靈活現。

原本這些陶俑手中或是執有兵器,或是握有韁繩,陶馬身上也有車轅轡繩。但是歷經兩千多年的風化消解,這些木質棉麻的部件早已不復存在,雄壯威武的秦軍全都「有手好閑」。

考古學家在一號坑發現了三次大規模的破壞現象,分別是水淹、人為破壞、火燒。有不少陶俑身上漆黑,就是大火燒的。俑坑塌陷對兵馬俑的破壞更嚴重,那麼多無頭殘俑恐怕是永無「出頭」之日了。

在一號坑的盡頭有一個陶俑修復區,能看到很多的陶俑正在接受「康復治療」。

一個個身纏「繃帶」,遍體鱗傷,都是危重「病人」,祝願它們早日康復吧。

從成百上千的碎片中找到同一身體的部件並拼接起來,這是個繁重枯燥的工作,我們在讚歎兵馬俑的壯觀、精美、震撼的同時,應該向這些考古工作者致敬。


二號坑大廳入口,門匾仍是小篆字體,和一號坑的門匾稍有不同。

二號坑的簡介

二號坑內大部分都是考古發掘現場,展示著開挖時的原貌。

那麼多的文物就是這樣一點點的,小心翼翼的從土裡「摳」出來。

這是立射俑,出土於弩兵方陣,只穿戰袍沒有甲胄。

沒有了手中的弓箭,立射俑的姿勢更像是自由搏擊

「別看我手裡沒武器,抬腳就是一個迴旋踢」。

這是跪射俑,出土於弩兵方陣中部,表情肅穆,持弓待命。

從側面看更是凝神專註的樣子

手中的弓箭雖然沒有了,但是可以更好的看到手部細節。

右手還殘存一些斑駁的彩繪,左手指甲清晰可見,手掌上竟然還有掌紋。

弓箭在手的話,是看不到手掌的,在看不到的地方都做的一絲不苟,這就是匠人精神。

令人驚奇的是,鞋底密密麻麻的針腳也都細緻入微地刻畫出來。

鎧甲雖然是直接刻在佣體上的,但是立體感很強,就像是披掛上去的。

不知道製作這樣的一個陶俑要花費多少的人工物料,這麼大的秦陵工程的耗費肯定是驚人的天文數字。

鞍馬騎兵佣,讓我們直觀的感受到了秦朝騎兵部隊的風貌。

根據考證,騎兵佣一手牽馬,一手持弓,是用於突擊奇襲的騎射部隊。

戰馬器宇軒昂,神采飛揚。

馬尾巴做工粗糙了,有失水準。

中級軍吏俑是中級軍官,髮型、裝束和士兵俑明顯不同,應該是左手按佩劍,右手持矛(戈)。

頭部的髮絲清晰可見,面部神情活靈活現。

看樣子肯定是一名老兵了,神情放鬆,笑眯眯的樣子不知道在想什麼好事。

高級軍吏俑就是俗稱的「將軍佣」,級別應是都尉或郡尉,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團長。

此佣前後披甲,稱為鎧甲高級軍吏俑,目前一共出土了7具。還有一種戰袍高級軍吏俑,僅發現了2具。

在前胸、後背以及雙肩,共飾有八朵彩色花結。頭戴鶡冠,更是與眾不同。

雙手疊握拄劍而立(劍已經腐朽不在了),氣質穩重超然,儼然一副把控全局,成竹在胸的風範。

看過這幾具兵馬俑,驚嘆工藝精細,造型逼真,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個俑人都有自己的神態,通過神態彷彿能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此傳神之作,後世再無超越。

在出土兵器展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這支「呂不韋戈」。15個字的小篆銘文叫做「物勒工名」制度,揭示了秦帝國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各類兵器的管理模式。

三年相邦呂不韋造寺工詟(zhe)丞義工窵(diao),「三年」即秦始皇三年,指兵器鑄造的年代;「相邦呂不韋」是指兵器製造的最高督造者;「寺工」是中央負責鑄造兵器的官署機構名稱;「詟」為人名,是「寺工」官署的負責人;「丞」是「寺工」官署中負責管理工匠的職員,「義」是人名;「工窵」才是具體鑄造這件兵器的工匠。

.

這15個字把這件武器的製作人、驗收人和相關機構以及製造時間都記錄下來,一旦出了質量問題,就可以追溯責任。

二號坑有大量的處於發掘狀態的兵馬俑,因為陶俑都是真人大小,造型逼真,所以滿地的殘肢斷臂、橫躺豎卧的身體讓人感覺這是一處慘烈的戰場,陰森森的。

兩千年的滄桑歲月,塵歸塵土歸土,大秦兵俑粉身碎骨魂猶在。

這是一處陶馬的發掘現場,也是支離破碎。

這處發掘現場所有的殘片都被貼上了序號標籤,便於陶俑的拼接修復。


從簡介得知,兵馬俑三號坑是最小的一個,才520平方米。

據考證這是一個統領一、二號坑兵馬的指揮所(古稱軍幕)。

這四匹馬就是拉著指揮車的戰馬,車和馬的車轅轡繩早已朽毀了。

車上有乘員四人,御手為雙手攬帶狀,另外三人一人為軍吏,兩人為車左和車右,這種戰車是秦俑坑中級別較高的,地位也相當重要。

三號坑的兩側有武士俑隊列,這裡的無頭俑很多,顯得很詭異。

武士俑就是普通士兵,在秦俑坑中出土數量最多,這裡的武士俑都是鎧甲武士,還有一種戰袍武士在一號坑裡已經見過了。

這座陶俑不僅丟了頭,還斷了一隻手臂,算是特等傷殘了。

三號坑另一側的武士俑還處於發掘狀態。三號坑展廳角落有個攝影室,裡邊有個微縮的仿製兵馬俑軍陣,可以付費拍紀念照。照片牆上,這兩位外國遊客也變身化做兵馬俑,十分有趣。


一、這麼著名的景區,一年四季都是遊客如雲,趕上假期更是人潮洶湧,所以最好選一個非假期、非周末的日子去,人太多非常影響參觀遊覽。

二、最好別在夏季去,西安很熱的,兵馬俑坑大廳沒有空調,再趕上人多肯定夠受的。去之前多注意天氣預報。

.三、建議雇個講解員(90元),租個電子講解器(30元)也行,就是講解的內容一般般。蹭聽的話不要一直跟到底哦,免得人家鄙視你。

.四、關於到底值不值得去看的問題,見仁見智,旅遊就是為了愉悅身心,所以去了就不要後悔,怕後悔就不要去。心態平和了,也許就會遇到超預期的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北黑娃子 的精彩文章:

TAG:西北黑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