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風箏,是載著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

放風箏,是載著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

文丨梁實秋

摘自《花看半開 酒飲微醺》

原標題《放風箏》

偶見街上小兒放風箏,拖著一根棉線滿街跑,嬉戲為歡,狀乃至樂。那所謂風箏,不過是竹篾架上糊一點紙,一尺見方,頂多底下綴著一些紙穗,其結果往往是繞掛在街旁的電線上。

常因此想起我小時候在北平放風箏的情形。我對放風箏有特殊的癖好,從孩提時起直到三四十歲,遇有機會從沒有放棄過這一有趣的遊戲。

在北平,放風箏有一定的季節,大約總是在新年過後開春的時候為宜。這時節,風勁而穩。嚴冬時風很大,過於兇猛,春季過後則風又嫌微弱了。開春的時候,蔚藍的天,風不斷地吹,最好放風箏。

北平的風箏最考究。這是因為北平的有閑階級的人多,如八旗子弟,凡屬耳目聲色之娛的事物都特別發展。我家住在東城,東四南大街,在內務部街與史家衚衕之間有一個二郎廟,廟旁邊有一爿風箏鋪,鋪主姓於,人稱「風箏於」。他做的風箏在城裡頗有小名。我家離他近,買風箏特別方便。

他做的風箏,種類繁多,如肥沙雁、瘦沙雁、龍井魚、蝴蝶、蜻蜓、鯰魚、燈籠、白菜、蜈蚣、美人兒、八卦、蛤蟆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魚的眼睛是活動的,放起來滴溜溜地轉,尾巴拖得很長,臨風波動。蝴蝶蜻蜓的翅膀也有軟的,波動起來也很好看。風箏的架子是竹製的,上面綳起高麗紙面,講究的要用絹綢,繪製很是精緻,彩色繽紛。風箏於的出品,最精彩是「提線」拴得角度準確,放起來不「折筋斗」,平平穩穩。風箏小者三尺,大者一丈以上,通常在家裡玩玩有三尺到六尺就很夠。新年廠甸開放,風箏攤販也很多,品質也還可以。

放風箏的線,小風箏用棉線即可,三尺以上就要用棉線數綹捻成的「小線」,小線也有粗細之分,視需要而定。考究的要用「老弦」:取其堅牢,而且分量較輕,放起來可以扭成直線,不似小線之動輒出一圓兜。線通常繞在竹製的可旋轉的「線桄子」上。講究的是硬木製的線桄子,旋轉起來特別靈活迅速。用食指打一下,桄子即轉十幾轉,自然地把線繞上去了。

有人放風箏,尤其是較大的風箏,常到城根或其他空曠的地方去,因為那裡風大,一抖就起來了。尤其是那一種特製的巨型風箏,名為「拍子」,長方形的,方方正正沒有一點花樣,最大的沒有超過九尺。北平的住宅都有個院子,放風箏時先測定風向,要有人帶起一根大竹竿,竿頂置有鐵叉頭或銅叉頭(即掛畫所用的那種叉子),把風箏挑起,高高舉起到房檐之上,等著風一來,一抖,風箏就飛上天去,竹竿就可以撤了,有時候風不夠大,舉竹竿的人還要爬上房去踞坐在房脊上面。有時候,費了不少手腳,而風姨不至,只好廢然作罷。不過這種掃興的機會並不太多。

風箏和飛機一樣,在起飛的時候和著陸的時候最易失事。電線和樹都是最礙事的,須善為躲避。風箏一上天,就沒有事,有時候進入罡風境界,則不需用手牽著,大可以把線拴在屋柱上面,自己進屋休息,甚至拴一夜,明天再去收回。春寒料峭,在院子里久了會凍得涕泗交流,線弦有時也會把手指勒得青疼,甚至出血,是需要到屋裡去休息取暖的。

風箏之「箏」字,原是一種樂器,似瑟而十三弦。所以顧名思義,風箏也是要有聲響的,《詢芻錄》云:「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這記載是對的。不過我們在北平所放的風箏,倒不是「以竹為笛」,帶響的風箏是兩種,一種是帶鑼鼓的,一種是帶弦弓的,二者兼備的當然也不是沒有。所謂鑼鼓,即是利用風車的原理捶打紙制的小鼓,清脆可聽。弦弓的聲音比較更為悅耳。有詩為證:

夜靜弦聲響碧空,官商信任往來風。

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高駢《風箏》詩

我以為放風箏是一件頗有情趣的事。人生在世上,局促在一個小圈圈裡,大概沒有不想偶然遠走高飛一下的。出門旅行,游山逛水,是一個辦法,然亦不可常得。放風箏時,手牽著一根線,看風箏冉冉上升,然後停在高空,這時節彷彿自己也跟著風箏飛起了,俯瞰塵寰,怡然自得。我想這也許是自己想飛而不可得,一種變相的自我滿足吧。

春天的午後,看著天空飄著別人家放起的風箏,雖然也覺得很好玩,究不若自己手裡牽著線的較為親切,那風箏就好像是載著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真是的,在把風箏收回來的時候,心裡泛起一種異樣的感覺,好像是游罷歸來,雖然不是掃興,至少也是盡興之後的那種疲憊狀態,懶洋洋的,無話可說,從天上又回到了人間,從天上翱翔又回到匍匐地上。

放風箏還可以「送幡」(俗呼為「送飯兒」)。用鐵絲圈套在風箏線上,圈上附一長紙條,在放線的時候鐵絲圈和長紙條便被風吹著慢慢地滑上天去,紙幡在天空飛盪,直到抵達風箏腳下為止。在夜間還可以把一盞一盞的小紅燈籠送上去,黑暗中不見風箏,只見紅燈朵朵在天上游來游去。

放風箏有時也需要一點點技巧。最重要的是在放線鬆弛之間要控制得宜。風太勁,風箏陡然向高處躍起,左右搖晃,把線拉得繃緊,這時節一不小心風箏便會倒栽下去。栽下去不要慌,趕快把線一松,它立刻又會浮起,有時候風箏已落到視線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挽救起來,凡事不宜操之過急,放鬆一步,往往可以化險為夷,放風箏亦一例也。

技術差的人,看見風箏要栽筋斗,便急忙往回收,適足以加強其危險性,以至於不可收拾。風箏落在樹梢上也不要緊,這時節也要把線放鬆,乘風勢輕輕一扯便會升起,性急的人用力拉,便愈糾纏不清,直到把風箏扯碎為止。在風力弱的時候,風箏自然要下降,線成兜形,便要頻頻扯抖,盡量放線,然後再及時收回,一松一緊,風箏可以維持於不墜。

好鬥是人的一種本能。放風箏時也可表現出戰鬥精神。發現鄰近有風箏飄起,如果位置方向適宜,便可向它鬥爭。法子是設法把自己的風箏放在對方的線兜之下,然後猛然收線,風箏陡地直線上升,勢必與對方的線兜交纏在一起,兩隻風箏都搖搖欲墜,雙方都急於向回扯線,這時候就要看誰的線粗,誰的手快,誰的地勢優了。

優勝的一方面可以扯回自己的風箏,外加一隻俘虜,可能還有一段的線。我在一季之中,時常可以俘獲四五隻風箏。把俘獲的風箏放起,心裡特別高興,好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勝利品,可是有時候戰鬥失利,自己的風箏被俘,過一兩天看著自己的風箏在天空飄蕩,那便又是一種滋味了。這種鬥爭並無傷於睦鄰之道,這是一種遊戲,不發生侵犯領空的問題。並且風箏也只好玩一季,沒有人肯玩隔年的風箏。迷信說隔年的風箏不吉利,這也許是賣風箏的人造的謠言。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梁實秋散文精選集《花看半開 酒飲微醺》,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來源《花看半開 酒飲微醺》。

微醺就是在清醒的時候,

獲得做夢的權利。

酒至微醺,正如半開半合的花。恰逢其時,可遇不可求。在進退之間,凝眸或轉身,那種美麗,「沒有喝過的人不會懂」。世界變得輕鬆可愛起來,像一塊方糖,化在周圍的空氣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紫圖圖書 的精彩文章:

余光中:尺素寸心
2018 我們學會了告別 卻低估了想念

TAG:北京紫圖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