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0年前日本人對中國的「訪書」活動

100年前日本人對中國的「訪書」活動

100年前的中日韓

東亞近代文明新發現

39

100年前日本人對中國的「訪書」活動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現出一種雙向性特徵。人們通常認為,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更重視對西方文明的吸收。這已經成為普遍共識。

但事實上,日本人在吸收西方文明的同時,絲毫也沒有鬆懈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交流與吸收。隨著20世紀中國興起留學日本的風潮,日本方面同樣興起了收集中國書籍、漢籍的熱潮。而這種熱潮,在20世紀初形成了龐大的規模。

這就是日本學者、文化人積極開展的「訪書」活動。所謂訪書,指的是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而收集、採錄中國的古典文獻、圖書、珍本,以促進日本的中國學研究的學術活動。

在中國,至今為止關注的還只是中國人到日本留學、學習日本文化的歷史現象,而對日本人的訪書活動,幾乎視而不見,甚至是忘得一乾二淨。

通過日本著名史學家內藤湖南、出版人田中慶太郎、中澤等人的中國訪書報告,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當時的訪書活動規模,及其活躍程度。

日本著名史學家內藤湖南

內藤湖南(1866-1934)作為日本的中國學研究開拓者之一,也曾對中國歷史學產生過巨大影響。到40歲以前,他一直從事的是新聞記者工作,是一個著名的「中國通」。41歲那年,他被聘為新建京都帝國大學教授,創立了日本舉世聞名的中國學京都學派。

內藤湖南曾就此訪問中國,進行實地考察和學術交流活動。從他的記錄中可以看出,他與當時中國的重量級政治家、學者、新聞界人士等都有過交流,其中有些人甚至還成了他的朋友。內藤湖南造訪中國的目的,應該就是訪書。據說,在歷次的中國之行中,屬1910年在北京調查敦煌文獻資料,及1912年在奉天(瀋陽)故宮拍攝宮藏的滿文、蒙文文獻資料的收穫最大。

日本在收集信息方面具有特別靈敏的嗅覺。1909年,日本方面了解到中國發現了敦煌文物的事實。清政府表示,將把敦煌文物移送到北京京師圖書館予以保管。內藤湖南等日本學者通過當時著名的中國學者羅振玉,掌握了這一信息。於是,日本方面派出了內藤湖南等五位學者前來考察。

他們於8月末到達北京。一行5人在中國滯留了50多天,對敦煌文物和「內閣大庫文書」進行了詳細考察。可是,敦煌文物在運往北京途中,因地方官吏失職,遺失了很多珍貴資料。因此,內藤湖南等人接觸到的僅為《金剛經》《般若經》等早已被民間所熟知的佛教典籍。但據說,內藤湖南等人憑藉他們敏銳的嗅覺,終於還是發現了《相好經》等珍貴經文。

《相好經》

歸國以後,他們於1911年2月,在京都大學舉辦了「清國派遣員報告展示會」,向社會公開了文物經典,並進行了相關演講活動。《大阪朝日新聞》全面報道了這次演講活動,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作為清政府宮廷檔案館的一部分,「內閣大庫文書」中包括了宋、元、明各朝文件資料。這些都應是秘密保管的文件,可是根據內藤湖南等人的報告,這些珍貴資料根本未經整理,便隨意放置在內閣大庫內。令人無語的是,清政府管理者甚至都不清楚文件袋裡存放的是什麼資料。另外,如此輕易地把國家資料展示給外國人看,說明清政府管理者也缺乏相應的保密意識。

1912年,內藤湖南前往瀋陽故宮,盜拍了大量宮藏滿文、蒙文資料。這被日本近代中國學領域稱為滿蒙研究的「重大事件」。內藤湖南在《奉天訪書談》中說,他為了很早以前就開始盯上的資料來到奉天,獵取了大量資料。內藤湖南在1902年至1906年間,已經數次造訪「滿洲」,通過訪書活動,準確掌握了故宮的藏書情況。

1902年,他已經在藏傳佛教寺廟——黃寺發現了被稱為寶物的《滿文大藏經》,並買走了《滿文老檔》《滿文大藏經》等國寶級文物。在瀋陽嘗到了甜頭的內藤湖南,從1912年3月到5月,花了兩個月時間,拍攝崇慕閣內藏資料。《滿文老檔》《五體清文鑒》等資料和字典(經康熙、乾隆朝完成的書籍)都在他的拍攝之列。內藤湖南非常了解中國人的「關係學」,所以在與奉天都督接觸之後,向其手下的外交官行賄,這才得以進入宮廷,拍攝圖片資料。

《滿文大藏經》

內藤湖南在他的報告書中這樣直言不諱:「中國官員甚至都不知道《滿文老檔》里的內容。我們提出拍攝圖片的要求,他們似乎這才意識到它的珍貴性。」從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官員和知識界的無知。

在對中國的訪書活動中,絕不應落下田中慶太郎(1889-1951)這個人物。作為東京經營中國書籍的著名商鋪文求堂的創立者,田中慶太郎在1901年至1954年間,曾無數次造訪中國,購回大量中國古籍、書畫。

從1908年開始,田中慶太郎乾脆就住在北京。在滯留北京的三年時間裡,他購買了大量甲骨文、敦煌經典、《永樂大典》的散本等名品珍品。田中慶太郎和內藤湖南、島田並稱為中國古書三大專家。田中慶太郎經營的文求堂,幾乎就是日本漢學家的沙龍,因此是東京一個著名的學術、社交場所。當時訪問日本的清朝官員和美國人,也都曾造訪文求堂,而魯迅、郭沫若、郁達夫等文人也都是這裡的顧客。

田中慶太郎

在1928年至1937年間,郭沫若在亡命時期曾居住在東京附近,因此自然而然成為文求堂的常客。1932年,文求堂出版了郭沫若的重要著作《兩周金文辭大系》等十本書。筆者也曾花高價購買到當時出版的郭沫若著作,發現其裝幀都非常精美。

由於篇幅關係,除此以外的很多日本文化人有關訪書的故事,就不在這裡一一贅述了。

總之,日本人的訪書活動是一種文化現象。正如中國學者所指出的那樣,日本人的訪書,「是日本為殖民中國進行的社會調查在文化領域的反映,它構成了近代日本中國學的組成部分」。

不管怎麼說,從日本人的訪書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渴望,一度達到了「貪得無厭」的程度。

從這裡 | 看三國 | 更立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日韓文化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中日韓文化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