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推薦這三款中藥解酒方!

推薦這三款中藥解酒方!


中醫認為,酒為濕熱之品,其氣上騰,宿醉患者因體內素有水飲,又因酒而致宿飲上沖,飲酒後往往出現噁心、口渴、頭痛、頭暈、無食慾等不適癥狀,對肝、腎、胃、脾、心臟等人體重要臟器均會造成傷害,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因此喝酒要預防醉酒可先吃些東西,如含高蛋白的菜類或食品或喝些豆漿等,使這些食物在胃內和酒精結合發生反應,減少對酒精的吸收。吃一些水果對於防治醉酒也有比較好的效果。若在開懷暢飲之後確有不適,也可以試試一些中藥解酒方緩解癥狀。


葛花解酲湯


葛花解酲湯為解酒常用主方,載於元代李東垣之《脾胃論》。 取葛花、白豆蔻、砂仁各15克,乾薑、神曲、澤瀉、白朮各6克,豬苓、茯苓、人蔘、陳皮各4.5克,木香1.5克,青皮1克。共為極細末,每次服9克,用白開水調勻溫服或作湯劑水煎服。


方中葛花味甘、性涼,有醒脾和胃、生津止渴、解酒之功效,可使酒濕之邪從肌表而出。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促使酒濕隨小便而出。砂仁、豆蔻、青皮、陳皮、木香、乾薑理氣溫中,疏滯消痞。砂仁、豆蔻皆能芳香醒脾、開胃和中,可止嘔吐、助運化,與神曲配伍能消宿食之積,解酒化滯。飲酒多則傷脾,故用人蔘、白朮健脾益氣,且人蔘能增加肝臟的酶活性,使肝臟的解毒能力增強,從而提高機體對化學物質的耐受力。諸葯合用,消濕熱、溫中健脾之功效。無論是一時飲酒過量,還是嗜酒太過損傷脾胃均可應用此方。但需注意,人的體質有陰陽之別,故傷酒之病亦有寒化、熱化之分。葛花解酲湯所治是脾胃虛寒、中陽不振、濕從寒化證候。若為陽性體質,濕從熱化、濕熱內盛,症見面赤煩熱、口渴飲冷等,使用本方宜減去乾薑、白朮、木香等辛燥之品,宜改用黃芩、黃連、梔子等苦寒清熱之葯。


清爽露


取薄荷5克,菊花10克,葛花5克,山楂15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頻飲。


方中薄荷味辛,性涼,歸肝、肺經,可散熱疏風、疏肝解郁、解毒。研究發現,薄荷有良好的解熱發汗、消炎和保肝利膽功效,能預防宿醉頭痛,抵禦酒精對肝臟的傷害,可以用來防治酒精肝,還能保護胃黏膜。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肝、肺經,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可用於酒後頭痛眩暈、心胸煩熱、目赤腫痛等症。葛花味甘、性涼,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研究表明,葛花中的活性成分能夠激活血液和肝中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加快血液和肝中乙醇和乙醛的分解,從而降低血液和肝中乙醇和乙醛的含量而解酒。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可消食化積、活血散瘀。白茅根味甘、性寒,歸肺、胃、膀胱經,可清熱利尿、生津止嘔。研究表明,白茅根所含有的鉀鹽可能與其利尿作用有關。白茅根還具有增強免疫、抗腫瘤、止血、抗菌、抗肝炎、鎮痛等作用。諸葯合用,共奏清熱醒神、和胃止嘔、利小便之功效。適用於酒醉嘔吐、胸膈脹滿、煩熱口渴、頭暈頭痛、小便短赤等。


枳葛飲

取枳椇子10克,葛根10克,枸杞子4克,山楂4克,水煎服。


方中枳椇子味甘、性平,歸肺、脾、胃經,有清熱除煩、生津、利二便、解酒毒之功效。民間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說法,歷代醫家一直將它作為解酒止渴要葯,適用於醉酒或胃熱傷津、煩熱、嘔吐、口渴以及肺虛咳嗽、咽干、二便不利等症。《本草衍義補遺》中記載:「一男子年三十餘,因飲酒發熱,又兼房勞虛乏,乃服補氣血之葯,加葛根以解酒毒。微汗出,人反懈怠,熱如故。此乃氣血虛,不禁葛根之散也。必須雞距子解其毒,遂煎藥中加而服之,乃愈。」研究表明,枳椇子有顯著的解酒、保肝、抗肝纖維化及抗衰老、抗疲勞等作用。葛根味苦、辛、性涼,歸脾、胃經,有發汗解肌、解表透疹、昇陽止瀉、除煩止渴等功效,適用於飲酒過度、頭暈頭痛、煩渴、胸膈飽脹、不思飲食、嘔吐酸水等。《食療本草》曰:「葛根蒸食之,消酒毒。」《千金要方》以鮮葛根搗汁治酒醉不醒者。研究表明,其解酒毒的主要成分為總黃酮類物質。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研究表明,枸杞子中所含的枸杞多糖可改善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加速肝臟解毒和受損肝細胞的修復、抑制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功能,並對肝臟因肝脂質過氧化損傷有明顯的保護和修復作用。山楂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可以減少長期飲酒者患酒精性脂肪肝的危害。山楂還能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可用於酒後噯氣吞酸、脘腹脹滿、腹痛便溏者。諸葯合用,共奏解酒除煩,護肝降脂之功效。適用於酒後燥熱煩渴、噯氣吞酸、噁心嘔吐、食慾缺乏以及酒精性肝病等。




相關視頻:解酒的配方



更多內容請查看原文


歡迎關注微信號:騰訊健康


喜歡就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健康 的精彩文章:

注意!適寒暑 調體質 預防感冒從日常做起
膝蓋的求助「信號」有哪些?自測關節健康!

TAG:騰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