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勇者無懼、強者無敵!戰爭電影就應該有《紅海行動》的樣子!

勇者無懼、強者無敵!戰爭電影就應該有《紅海行動》的樣子!

本來小編是一個美食的小板塊,不應該來發其他的內容,但是看完紅海之後還是忍不住寫個觀後感!希望你耐心的看完。文章有點長...

一聲「勇者無懼、強者無敵」,喊出新時代中國軍人的精氣神;一句「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讓人動容之餘更為強大的祖國而自豪。正在全國熱映的軍事題材電影《紅海行動》再次點燃中國人的大國豪情,讓世界關注正在強起來的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擔當精神.

這是一部值得用心看的作品!

三個「前所未有」 軍事電影的新氣象

第一,把中國戰爭片的戰爭激烈甚至慘烈的程度,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二,把中國戰爭片的電影工業化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這部電影裡面出現的戰鬥場景、戰鬥類型和武器裝備 的多樣性,包括它在表現戰爭場面時的視聽呈現、強 度和質感,都達到了一個世界級別的重工業級水平。

第三,把中國戰爭片的軍事專業性,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它前後呼應、環環相扣,一場大仗接著另一場大仗,所有 大仗里又都包含了極其豐富的軍事和戰鬥細節。」

看完電影出來我整個人腦殼發顫,這真的是中國電影嗎?

回來就一直手癢,想為這部電影寫點什麼,因為視頻剪了一半,所以拖到今天才開始動筆。

【我盡量避免劇透,但還是有可能有輕度劇透,還沒看電影的到這行就可以停了】

所有人都首先注意到的第一點,就是這部電影非常真實,甚至於真實得讓人害怕。放在國外,這部片子絕對應該是16禁這個級別往上走的。

最顯著的一點——電影里有大量的斷肢、傷口、子彈穿透,甚至是給特寫鏡頭,番茄醬耐受能力差一點的人就受不了,坐在我後排的熊孩子也是被這陣仗嚇到了,中途就離場了。

去之前就看有戲言說:海軍已經把艦炮對準廣電大樓,不給過就開火。這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對於電影遊戲分級制度的欠缺,這個問題也說了好多年了。

至於這個真實,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說:

1、 場景真;

首先一個,就是場景真。舉個例子,我們以前看的戰爭片,凡是炮火集中的地方,都是「轟」地一個音效,然後一團火球,一縷白煙,這就叫炮彈落點了。但凡是看過相關的紀錄片和資料之後都知道,真實的落點沒什麼大的火光,就是土炸的滿天飛,至少這一點,《紅海行動》的爆炸鏡頭是我看過的最好最真實的爆炸鏡頭之一,完全不輸《鋼鋸嶺》、《敦刻爾克》這些一流大片。

擊炮擊中公交車,幾個人被碎片刺穿,剩下的人不是被震死了就是被震暈了,人和人摞在一起一片狼藉,伴隨著受難者的哀嚎。

汽車炸彈襲擊政府軍,屍體被燒焦,炸斷的腿還在顫抖,而背景里接連不斷的槍炮聲綿延不斷,這就是真實的戰場。

被襲擊的民房隨著一聲轟響變成廢墟,牆上的每一個彈孔都在告訴你,這裡遠離文明、遠離理性、遠離人形,這裡是人間地獄。

2 ,肉體真實:

我看到的描寫了槍戰的電影,往往就是中槍了,往後蹦一下然後就躺了,或者是捂著彈孔嗷嗷直叫,這就叫中槍了。

但在《紅海行動》里,沒有這回事,中槍就是中槍,受傷就是受傷,死亡就是死亡。導演林超賢甚至不遺餘力地給那些傷口、斷肢、遺體甚至是特寫的拍攝。不同於《殺死比爾》那種以暴力為美,《紅海行動》的斷肢傷口並不會給人帶來多少生理上的噁心感和恐怖感,反而會讓你覺得「這就是戰爭啊」,進而得出結論「和平真好」。

石頭臉被炸爛的時候,半邊牙齒都露出來了,卻還在繼續作戰,直至最後一刻;醫療兵陸琛把手雷反扔出去的時候,一隻手說炸斷就炸斷;迫擊炮集中巴士的時候,也是用刀直接割斷連著的皮肉筋,丟車保帥;記者助手阿布被割喉的時候,並沒有切鏡頭,而是完整地拍到了刀刃入肉的鏡頭。很多人覺得這很殘忍,很血腥,甚至很噁心,但是抱歉,真實的戰場比這個還慘烈。

我覺得之所以加入這些「血腥」的鏡頭,就是要讓大眾認識到和平的不易,以及軍人這種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奉獻,才會讓大眾對軍隊有發自內心的擁護與愛戴。我認為真實的撤僑和維和部隊任務,雖然不會有電影里這麼戲劇化,但只會更艱苦、更危險。確實,讓這些個過多了好日子的人知道戰爭是多恐怖的一件事,不然這些人還會繼續說些什麼「中國已經三十年沒打仗了,都忘了怎麼打仗吧」這種用屁股思考出來的問題。

3,心裡真實

相信我,除非你是一個身經百戰,從17歲打到70歲的人。十分鐘前還和你有說有笑的隊友瞬間被炸碎,你身上是他的血,甚至可能身上掛著他的殘片、器官,你也收了傷,耳邊都是槍炮的轟鳴與被揚起的塵土,就算是個特種兵,你也肯定會感到害怕、恐懼與憤怒。

《紅海行動》完全真實地描寫了這種反應。片中的蛟龍算得上是我國的精英部隊了吧,上了戰場也會害怕,也會顫抖,也需要不斷的溝通和疏導。這個片子讓我感到,就算是精英部隊,他們也是人,也會受傷,也會恐懼,也會流血,一不留神也會死。沒有主角光環,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個瞬間陣亡都不意外,也許,這是銀幕上的中國軍人離全軍覆沒最近的一部片子。而這種巨大的風險,就是現代戰爭的真實反映。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石頭被打掉半邊臉瀕死的時候,女機槍手佟莉半哭著喂石頭糖吃,那個焦急的表情,連剝個糖紙都在手抖。最後那句cnm,比我愛你乾脆多了。

還有那個少年狙擊手,連我方的職業軍人都在害怕,而那個十幾歲的少年,我卻從他的眼中看到了堅毅與沉穩,看到的是在沙場摸爬滾打了好幾年的眼神。戰爭,真的會改變一個人。不單是肉體,更是心靈。

有很多人把《紅海行動》和《戰狼2》放在一起比較,這個問題上,我個人認為這兩部電影更像是《兄弟連》和《第一滴血》的感覺,一個突出戰友的協作和同生共死,一個突出個人使出渾身解數突出重圍,一個將團隊合作,一個將個人英雄主義。

刨去主旋律和民族自豪感不談,《紅海行動》有問題嗎?有,我不否認。全篇從頭打到尾,巷戰、車隊遇襲、小鎮戰鬥、搶黃餅,每一塊單獨掰出來都能做一部電影的高潮,但問題是這四個點平均用力。拍電影是講究起承轉合的,這麼平均用力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本來設想是從頭爽到尾,實際上可能非軍迷觀眾看到一多半就有些感到疲勞了,因為都是高潮,缺乏鋪墊,節奏有問題。

其實我覺得,如果電影在小鎮的8對150的戰鬥那裡作為高潮,那麼這部片子就更為完滿了,留下一個黃餅的懸念拍第二集。本來我以為就是返回軍艦療傷補給,結果最後硬是安排了一個搶黃餅。比起前面的小鎮大戰,黃餅這段有些倉促,鋪墊不足,顯得有那麼點突兀。除那麼個小瑕疵以外,我覺得《紅海行動》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版的《壯志凌雲》,既宣傳了擁軍愛軍思想,又傳達了熱愛和平的內在;外表是百分百的大片水準,內在輸出了我國目前最重要的價值觀:別的地方你們愛怎麼打怎麼打,和中國人沒關係的我們絕對不摻和(白頭鷹一個噴嚏),但只要動了中國人的乳酪,你就可以準備棺材了。

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逐步提升,這種對外保障我國海外利益的事肯定是越來越多,同時也把我國的價值思想和文化經濟向外傳播,我想,《紅海行動》就是啟明星吧。

看完電影我覺得一旦在國外我們的公民受到危害,國家有強大的海軍力量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

電影情節不僅有海上撤僑,還有突擊隊深入到恐怖組織的基地里營救中國人質,想想都熱血沸騰!

更重要的是這部片子並不是導演的虛構,這是特種兵「蛟龍突擊隊」的真實經歷,生與死,真真切切發生過,只不過出洋的中國海軍把危險留給了自己,把和平與安全留給了我們。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媽廚食記 的精彩文章:

這幾種沒心沒肺「好女生」卻最容易被男人錯過!

TAG:老媽廚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