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如果把追星當成一節情緒體驗課,你會用什麼心態去應對?

如果把追星當成一節情緒體驗課,你會用什麼心態去應對?

在飯圈,粉與愛豆一直被調侃為「素未謀面的老友」。粉絲「雲運作」偶像的事業;偶像給予粉絲情感、作品上的回饋。

兩者之間最健康、理想化的關係,大概就是互相陪伴,各自成長。

不過,現在看來有些「微妙」:粉絲緊跟偶像發展的步伐(意思是粉絲不能拖後腿,偶像在什麼段位,該吹的就吹),偶像也要滿足粉絲的「野心」。

都說追星最忌諱的一點就是「真情實感」,但是一入飯圈深似海,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心態崩壞」的劇情。

我感覺飯圈「養老粉」可以出一本書,記下追星路上的心路歷程,說出去應該也是一部血淚史。

畢竟,自家藝人發展的不同周期,粉絲「心態」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新人時期,粉絲大多「小白兔」心理

「新人」階段,藝人剛在某一個方面冒出頭,大多因為一部爆款劇/熱門綜藝走進觀眾視線,「圈粉」也停留在外在的「顏」和劇(節目)中的好人設。

比如此前因為《小美好》成為新晉老公的胡一天,就是作品小爆吸了一大波「肉體飯」和「顏飯」。

這個時候,明星本人都知道保持新人姿態,先穩住局勢。粉絲也像溫順的小白兔,安心舔顏,追劇追周邊就好。

粉絲心裡清楚,偶像剛出來的時候容易被黑,粉絲低調,是對偶像的一種保護。凡事謙虛,也能讓偶像在路人心裡留下不錯的印象。(所以經常能看到「新人粉」諸如「我家是新人,能和XX前輩合作很榮幸」的控評話術。)

俗氣一點比喻,新人粉大多「夾著尾巴做人」,對內對外一派祥和之氣。

還記得當初《太子妃升職記》之後,張天愛粉絲的心態也是如此。

偶像是「小作坊」走紅,且躥紅速度快,圈子裡的人脈、根基都還不穩,粉絲並不敢展望太多。

ta們把自己和偶像放在同一個層面,對未來有「預設」是肯定的,但心態會平和許多。

藝人成長期,粉絲的「野心」開始擴張

成長期的藝人,各個維度都處於「蓄勢」階段,粉絲的「心」也開始變得很大。

就像「領土擴張」一樣,偶像站穩了腳跟,亟待擴展市場,相對應的資源也要跟上。

15年算是迪麗熱巴的「人氣」爆發年,有前期打出的知名度(在楊冪主演/製片劇里擔綱舉足輕重的角色),《克拉戀人》的高雯只是一個引爆點。

於是粉絲的「擔憂」就來了:偶像會不會後勁不足。

有了後面《傲嬌與偏見》、《漂亮的李慧珍》的女主,事實證明收視、票房都還算能打、口碑保持也不差的時候,粉絲的「野心」也表現得很明顯。

再比如楊洋粉絲,《花少》之後,偶像在「刷存在感」方面已經佔據了優勢,再加上趕上了小鮮肉的風口,ta們深知偶像需要幾部有熱度的作品來加速成長。

《旋風少女》、《盜墓筆記》之後,楊洋坐穩「四大流量」之後,粉絲自認為「話語權」大了許多,對偶像的事業藍圖進行構想與規劃。

「野心」表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微微》的番位大戰上,一開始默認二番,但《微微》從開拍到播出,自家偶像的人氣變動大,本著對偶像利益維護到底的想法,製造了一場不尷不尬的「撕番」。

同樣的,《古劍奇譚》之後的李易峰粉絲,心態變化也很明顯,藝人在當時處於「成長時期」,粉絲會表現得格外拼搏。

持續上升期,粉絲情緒起伏大

向「成熟期」進階的這個階段,是藝人全面開花的關鍵轉折點。粉絲忙前忙後,可能活得宛如「精分」。

上升期的藝人粉絲,情緒起伏大,比起「反黑」、分析競品(對家)的壓力,我覺得更多的是為偶像的進一步突破「焦慮」。

就像讀書時候好不容易穩步上升的學生,離拔尖差口氣,這種情況下最容易「患得患失」

偶像的每一步,在粉絲看來都不可以出錯。用現在的話說,藝人把粉絲的「胃口」養大了,不止如此,還非常「挑食」。

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升期的藝人接了和自身發展不匹配的資源,粉絲們就會急躁,被激怒,去撕團隊、撕影視公司...

比如李易峰粉絲頻頻撕走團隊,無論如何,經紀人都不能讓粉絲滿意。

只要偶像流量地位坐穩之後,逼宮、撕X花樣百出。

再比如前段時間熱巴粉絲大規模diss嘉行,我總結了一下他們列出的「幾宗罪」:

偶像現階段的發展狀況,本該有獨立的團隊運作,但公司並沒有給藝人開「工作室」的想法;

公司壓榨偶像的商業價值,外戲少,拍的都是自家出品的戲,讓她不停地「奶」新人;(熱巴主演的劇里「塞」同公司的其他藝人)

diss嘉行接戲「不挑」,掉進了錢眼裡。同公司藝人捆綁嚴重,稱「嘉行式排列組合」是行業奇葩:

就別說這兩天《烈火如歌》開播,粉絲因為「貼頭皮」的造型,瘋狂diss造型師了。(張叔平老師)

粉絲為偶像「操碎了心」,說不定偶像和團隊反倒是「一條心」,對團隊的一次次失望、死心,也很有可能蔓延到偶像身上去。

再看趙麗穎粉絲,去年因為傳出要接現言《你和我的傾城時光》,扎了粉絲的心,緊接著再補一刀:合作對手溜了言承旭...不靠譜班底+不靠譜劇本+粉絲口中的「過氣」合作對象,無疑都是「暴擊」。

粉絲對藝人明確「定位」,自成一套「發展體系」,任何不在「體系內」的,都要絕對隔斷。雖說最後還是接了,但是團隊在整個過程中被撕得七零八碎。

上升期藝人粉,雖然經歷過大風大浪,但還是有神經敏感和脆弱的一面。

想起之前楊紫粉絲,因為偶像的「玻璃心」退圈,未嘗不是「脆弱」的表現呢:

所以你們看,粉轉路、脫粉、甚至「脫粉回踩」,是這個群體的高頻關鍵詞。

此前鹿晗關曉彤公布戀情,是「鹿飯」們始料未及的,公開當天,被「傷」到的粉絲評論畫風成了這樣:

粉絲有這種心態並非不可理解,覺得一路走來為偶像付出太多,時間也好、精力也好。就拿「數據粉」來舉例,圍觀一下線上當紅藝人的數據流量,都是粉絲們用銀子砸出來的。

但是話說回來,粉絲「戾氣」重,其實也是覺得偶像發展承載不了自身「野心」的表現,偶像踏出的這一步,不在粉絲的計劃範圍內,對於粉絲而言就是「拖後腿」。

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持續爆發,但離「上位」就差一口氣的典例,粉絲心態「崩壞」似乎是分分鐘的事兒。

比如楊冪粉絲,偶像的局勢擺在這裡:每年都有大爆劇,古裝大女主是「優勢」、收視票房不缺,代言時尚成績飛升,口碑也在扭轉。這個時候,偶像在口碑上持續發力,才是粉絲眼中的「主要矛盾」。

但是團隊/藝人偏不,接劇好壞參半,口碑之作後面緊跟爛班底爛劇本,逼走了不少粉絲。

上升期藝人粉,多少帶有「虛榮心」,虛榮心燃燒到某個度,就有種「孤注一擲」最後崩塌的感覺。至於如何「自我調解」,跟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關係。

有的粉絲追星追到扭曲,也有的粉絲自愈能力強,乾脆不聽不看不管,又輪迴到追星最開始的心態:安安靜靜不吵不鬧。

完全成熟期

成熟期的藝人,我感覺應該是佛系粉絲居多,因為偶像已經不需要花精力心思去「運作」,出作品就看,參加節目就追。(參考大花大生粉)

畢竟,偶像帶給自己的優越感已經完全夠了。而且,來自後輩粉的「挑釁」完全可以用「碰瓷」回懟。粉絲心態趨於理智冷靜,當然也不排除激進粉。

但別忘了,時間倒推多少年,他們肯定也經歷過類似的情緒轉變。用現在的話說,追個星,誰還沒走過幾場xfxy。

飯圈一直被嘲「浮躁」,其實說到底,浮躁也是心態發生了變化。

不一定每個人追星的「歷程」都一樣,有的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急躁也好、平和也罷;也有人中途退場,慢慢減淡。

其實粉絲對於偶像的情感,既無私也自私。粉絲在「追星」的時候會帶入個人立場,過激的言語實際上就是對偶像表達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投射效應」,粉絲將自己的夢想和缺失投射到偶像身上。痴迷於偶像身上某方面的特質。這本身沒有什麼錯,好的壞的自己收著。

追星就像一面「鏡子」,鏡子裡面也是粉絲們的「個人成長軌跡」,作為ta們職場/社會的實驗課,相當於把所有情緒都嘗遍,提前體驗了一遭人情冷暖。

因為粉絲的「真情實感」,追星也變得「有血有肉」。

不管是洞察人性還是自我調解與完善,我覺得都是不錯的體驗。

把積極的心態帶到自己的生活中,調整好對生活和「追星」的熱情比例,在二者之間找到舒適的「平衡點」,大概也是追星最合適的「度」。

(比如有「野心」是好事,如果能把對偶像的「野心」,多分一些到自己的學習上、職場上,好好利用,也好。)

只要不走火入魔,不丟掉自己。試著從「別人」的經歷中挖掘出對自己有益的啟發,一切就是值得的。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風風微博:@一直風和日麗的風和君

--按下去,掃射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和日麗 的精彩文章:

看哭2000人、收穫26次掌聲的《無問西東》憑什麼?
陳翔《尋秦記》遭群嘲,求知慾讓我點進去,求生欲讓我退出來

TAG:風和日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