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申荷永對話武志紅——如何應對中國式焦慮?

申荷永對話武志紅——如何應對中國式焦慮?

【文字稿】申荷永對話武志紅——如何應對中國式焦慮?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出,歡迎分享轉發。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後台或在文末留言。)

本文整理自1月13日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主辦的2018新春大型公益講座對話系列,本場講座同時進行了線上直播和線下活動,直播當天逾8萬人在線觀看。

獲取本場活動的音頻和觀看此場活動的視頻,請關注本微信號,在微信號回復「錄音」,即可獲得。

下一場申荷永對話周國平將在3月份進行,敬請關注!

講座時長2個小時,共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1. 武志紅老師闡述關於焦慮的觀點

2. 申荷永老師闡述關於焦慮的觀點

3. 申荷永老師與武志紅老師對話

4. 觀眾提問和兩位老師答疑

1

武志紅老師闡述關於焦慮的觀點

大家好,非常榮幸獲得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邀請,也謝謝主持人,今天來講這個話題:中國式焦慮。我先簡單的講講我所理解的「中國式焦慮」,接著我們講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就要過年了,我看在座的年輕人也很多,回家會有焦慮,被逼婚、被逼生孩子。

先講講「中國式焦慮」,我有個哥們經常去歐洲出差,有一次非常有意思,他連著去了歐洲四個國家,當然大家也知道歐洲四個國家相當於我們四個省。那麼他去了之後呢,問了所有的他見過的歐洲人一個問題:你們對中國人最深的一個印象是什麼?最直觀的一個印象是什麼?所有人都用了這麼一個詞「working」,說起來就是勤勞,一直都在工作。

我原先感受不深,生活在中國,感受不是特別深,等去了國外,去了倫敦、去了巴黎、去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深深的感知到,天吶,怎麼這幫傢伙可以這麼悠閑地在那待著,所以我就深深地感知到了這份焦慮所在,而且我自己呢也顯然是個超級工作狂,就在2016、2017年,真的是被一種莫名的焦慮驅使,而且有時候會體驗到這份焦慮好像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這是這兩年我自己對於這個事情的感受。接著我們再回過頭來,講一下過年的這個焦慮。那麼我們都知道,現在過年可能逼婚是大家經常都要談的話題。一回家親戚會問,父母會問:有男朋友么?有女朋友么?你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生了孩子又問你孩子的成績怎麼樣?如果孩子再大一點,你家孩子什麼時候結婚呀?總之都是這樣的問題,我呢一直很關注這樣的事情,結果有一次我在看微博的時候呢,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當然不止一個人在說,說到這樣的話,但是這次呢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我的一個粉絲在我的微博留言,她媽媽是這麼和她說的,「你就結個婚吧,哪怕你結了再離了都行,這樣我就完成任務了」 。但是很好奇的是,那個誰完成任務啊,是誰給給你布置的任務啊,為什麼非得這樣?

大家知道,我今年過了年就44歲,我還沒有結婚也沒孩子,而且我家是河北農村的,應該是受我影響,我哥哥的兩個兒子一個三十歲,一個二十幾歲,他們也都沒有結婚。所以村裡就會議論,武志紅為什麼不結婚呢?是不是身體有毛病呢?村裡人還好還不知道同性戀這回事,我估計知道後就懷疑武志紅是不是同性戀了。然後以至於還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和我們家以前不睦的,反正小時候家裡面有些齷齪事情的那麼一個哥們,結果他是那麼說的「武志紅有什麼了不起的」,因為現在家裡有網路,所以我的所謂這個名聲家裡也都知道,原來這個人在外面好像誰都知道,他說「我已經有兩個兒子了,他什麼都沒有。」

那這個事情我們就在想,為什麼我們對生育是如此焦慮?特別是當我們看那個問題:你就結個婚吧,哪怕你結了再離了都行,這樣我就完成任務了。誰給你布置的這個任務?結果後來我就看歷史書,看到這麼個說法,其實我們中國到現在可能還是非常原始的生育文化,生育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傳宗接代。結果當時我看了這個,當天晚上就做了個噩夢,夢見所謂的大祖先,我在和這個大祖先對話,那這個時候我們就是這樣來理解,好像我們活著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活出來。

像我經常在寫書的時候,特別是簽名的時候經常強調:成為你自己。其實這個不是中國文化的東西,我們強調的是為別人活著,成為別人期待的某個樣子。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有個特別重要的部分是,你要完成任務,你得要完成大祖先交給你的任務,你得把大祖先的雄性基因傳下去,用科學來講就是x基因、y基因男性的基因,有這麼一個說法,再過多少萬年這個雄性基因y基因就消失了。其實這個y基因就是雄性的基因,要把大祖先的雄性基因傳下去。

這時候我們再講一個東西,特別特別重要的一點,可能我們很少會注意到,春節是個什麼節日?或者中國式的節日都是什麼節日?我們大年初一要幹什麼樣的事情?我要去給爺爺奶奶上墳、燒香、磕頭。所以春節根本就不是一個團聚的日子,根本就不是一個歡慶生命的日子,是用來祭祀祖先的日子。不僅僅是春節,如果你看中國各種各樣的節日,也許只有八月十五稍微特別一點,但是我們絕大部分傳統節日都是用來祭祀的。

在中國古代還有這麼個說法,就是《易經》還是什麼上這麼說的,這個申荷永老師他是專家,我對中國文化很多只是大概知道,就是只有兩種大事:祀與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戰爭。所以你們看,我們活著就是為了祭祀祖先,就是為了給祖先傳宗接代,這有勁么?

那麼另外一個就是,因為我在農村長大,就是過去農村裡面經常有人說,心理疾病是現代病,現代病是生活太焦慮了、工作太累了、節奏太快了,所以才出來那麼個心理疾病。我覺得這種說法根本就是胡扯的,我從來都不認同!為什麼吶?我在農村長大,我深深地知道在我小時候,長輩說農村裡頭變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實際上在我的理解里,農村根本就不是那麼個田園牧歌式的存在,農村裡這種相互擠壓的東西非常、非常嚴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過去要比現在多的實在不是一點半點。

反而是,我現在作為城市人,在農村長大現在活在大城市裡頭,所謂的文化什麼也都比較了解,我深深地感知到城市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東西,我很喜歡活在大城市裡,我毫無興趣再回到我的這個農村裡頭,弄一塊田地什麼的,因為農村它是一個集體主義特別嚴重的地方,你在城市裡頭才能夠實現你個人主義的生活。我們經常講在城市裡你不認識對門,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好處,對門的人也不關心你是幹嘛的,那這個時候你在自己的家裡覺得是自由的。在農村裡呆著,對面兒絕對會敲你的門,「欸,誰上你家來了,怎麼回事,你們幹嘛呢?那誰啊?」然後,ok,他迅速地傳出來,武志紅今天見了誰誰誰,然後全村人也就知道了。那麼這時候在農村,過去的時候,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比方我們有幾個鄰居,他們家裡經常發生,我們通常會認為春節、團聚的日子,我們剛才已經講了是用來祭祀的,根本不是用來歡慶的,所以我們都知道春節只有孩子過的開心,成年人整天串親戚、串門,準備大菜,以我所知呢,很多人家春節會發生這麼一件事情,吵翻天,家裡一定會出事,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的鄰居有幾家就會這樣子,只要過春節,兄弟就會打架。比方喝了酒,這邊就會開始砸瓶子,就是這樣子。

那我在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的事情,大家看我寫文章也會有個問題,我是一個自我暴露特別嚴重的諮詢師,當然現在好多了。大家對我目前的生活不夠了解,但是對我以往的生活非常了解,因為我都寫在我的文章里了。包括金庸的小說,當看到段譽和張無忌的時候我覺得很震驚,我想天吶,怎麼和我這麼像,除了他們長的比我好看。段譽和張無忌都是這樣的人,只要別人問他一件事,他就像倒豆子一樣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告訴別人,簡直沒有任何秘密。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東西,看起來段譽和張無忌是非常老實、憨厚,但後來我在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問題,我們心理學叫超我、自我和本我,我們剛才講的超我,有一個「大祖先」在這裡,那麼我覺得我們的超我裡頭還有一個東西,就是「所有人」。因為我們是集體主義社會,我們其實是活給「所有人」看的,就比方說我把我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你了,你看我就是這麼活著的,我活得夠清白吧,然後「所有人」說:武志紅活成這樣,這個人還比較可靠、靠譜,特別是比較講道德,這樣一來我就是這樣子的,符合道德。

我過去還活得比較簡單,我就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就是一個作家,乾的都是比較孤獨的事,那個時候還好。那我現在是個商人、企業家,涉及到事情越來越多,這個時候我就發現我做的一些事情就不再那麼對了。比方說,假如我和我的商業夥伴發生了衝突,對方做了一些讓我覺得很不靠譜的事兒,我就忍不住發個朋友圈,但是我沒有明說,就有點像含沙射影。這樣一想,天啊,我多像農村裡的老太太,含沙射影、挑撥離間。就是,為什麼這麼做呢?

我在思考的時候,後來就發明了「所有人」這麼一個概念,就好像所有人在盯著我。當我有了委屈 ,當我有了冤屈,我也要告訴所有人:你看那個壞蛋,害我,你看我這個好人,怎麼活成這樣子,請「所有人」為我主持冤屈。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在講,大祖先和所有人一直都在盯著你,你能活得不焦慮么?

那我們一會兒再講講中國式焦慮有這個東西,叫存在性焦慮,那麼為什麼大家都盯著你傳宗接代?因為這是台灣的學者孫隆基在他的書裡頭講的,叫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他這樣講的:在中國,單獨的一個人不能稱之為人,你必須成家立業、生孩子,必須構成一個完整的單位,你能夠作為一個家庭單位,才能夠有資格參與到家族裡。如果你沒結婚,最後你可能進不了祠堂,所以你必須(通常是對男人說的)找個女人結婚、生孩子,這個時候你才能有資格進入集體社會,獲得一點兒存在感。而且,這個在農村裡頭表現得更加明顯,如果你沒成家立業,就會非常的嚴重。

最後我們再講另外一點,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兩三百年就會來一次改朝換代、農民大起義,農民起義都是什麼人搞的呢,都是流民搞的。什麼叫做流民?就是他們不能結婚不能生孩子不能成家立業,那麼他們就會成為流民。所以我們國家重男輕女,女人越來越少、男人越來越多,最後不能結婚的男人就越來越多,這些不能結婚的男人他們就會成為流民,最後他們就改變這個社會,他們就會相互地殺戮,死很多人。這樣一來呢,男人就急劇的減少,這個社會就重新獲得一個平衡,所以我們這樣講的話這是一種很深的存在性焦慮。所以中國重男輕女,但是女人通常沒有男人的這份焦慮,女人只要願意就能結婚,男人如果不能活得比較ok、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地位,結婚可能真的會是一個麻煩。

這個時候,再深地這樣去講,背後可能有很深的一個死亡焦慮,就是我們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是不穩定的。大家要知道,只有中國這塊兒土地是這樣子,每一百年到三百年就來一次改朝換代,就來次大流血,一億人可以殺到五千萬,然後五千萬可以殺到兩三百萬,五千萬人到兩三百萬,這就是三國時代。我們這塊兒土地我甚至會認為是死人最多的土地,所以我想就是我們有很深的剛才的這些焦慮,傳宗接代的焦慮,大祖先在盯著你,所有人盯著你,然後還有這個存在的焦慮、死亡的焦慮。

好,我就講到這,接下來有請申老師。

2

申荷永老師闡述關於焦慮的觀點

好的,謝謝志紅,大家下午好。難得有這麼個機會,我們就這麼個話題,大家都在關心的話題,做這樣一個交流。大家可能也知道,我和志紅是朋友,剛才我們在下面已經談到了各自的焦慮,然後大家一起來做討論,大家可以提問。

那麼我大概想了三個方面,實際上剛才志紅講的,關於焦慮他的一些感想包括一些反思,我還記了一些。本來就是有焦慮的,不過春節也有焦慮,剛才志紅說了,各種各樣的焦慮,不僅有焦慮,可能還會有壓力、緊張,但是過春節或許也可能會幫忙化解這些焦慮,所以大家還是要準備好回家過春節。「春節」有可能遇到焦慮,也有可能幫你化解這些焦慮。

那麼,焦慮本來應該是很普遍的,剛才主持人介紹的時候,因為她也一直很關注心理學,可能是一種心情,我們會興高采烈,可能會焦慮不安,我們主題是中國式的焦慮,但是我們可以告訴大家過春節的時候,不僅中國人會焦慮,韓國人也會焦慮。我們知道特朗普,儘管是美國的總統,也會特別焦慮,就這個春節,但是呢,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剛才志紅分了三個層面來解讀焦慮,包括生存焦慮在內,我們中國確實蠻特殊的。

像剛才我們講到的春節裡面遇到的,說不定還有紅包焦慮,說不定還有過春節其他的一些,因為我到中年,中年有中年人的焦慮,老年有老年人的,最近聽說關於房產稅會困擾很多人,那麼在這個背後的話呢?我是這樣想的,就是那個焦慮可以是普通的,也可以是焦慮症的。如果焦慮持續性發展的時候,它就不是一般的心情的問題了,它可能會是我們說的心理疾病,會比較嚴重,那麼有好多心理學專業的工具例如焦慮量表去診斷它。那麼焦慮可以是種情緒,可以是種心情,也可以很嚴重(疾病)。

剛才志紅在上面講的時候,我就想到焦慮兩個漢字。「慮」字本身挺有意思的,它的含義是「謀思」,為什麼要謀思呢,我們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可能會比較困難。剛才講到的,還沒發生的才會有這種焦慮,實際上是對沒有發生的困難的一種準備,所以要深思;但是呢,「焦」字呢有點兒誇張,「焦」有個火字在裡面,燒糊了,味道也不好,燒焦了,焦慮、焦急是同一個焦字,兩個字組成以後呢,似乎給人感覺就留下一個比較負面的感覺。

剛才主持人也提到了,那麼焦慮會有積極的意義么?那我聽主持人這樣講的時候就想到危機兩個字,危機兩個字大家知道,中國人脫口而出,遇到危機了,焦慮也可能是一種危機哈,生存各方面。據說到1995年前後二十年、十多年,美國的心理干預會發現中國這個概念挺好的,危險和機會並存,西方的危機就是危機,你要處理它,危機裡面會有機會么?我忽然發現,這個是個機會,說不定中國式的焦慮、時代的焦慮,可能到了一個程度會促使你深思,你不焦慮可能還不會想那麼多。

至於剛才志紅提到的好多問題,蠻複雜的,是滿深層的。我剛才記下來了,包括提到了「大祖先」、「所有人」(對不起,這些不是心理學概念,這些不是我心理學詞典上的概念),志紅把它放在與超我有關,那麼超我是一個每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會都會有不同的內涵的概念。

那麼,如果是這樣的話哈,實際上我們為什麼會有焦慮?不僅心理學家會關注它,我做了一些功課,我看到我們茅於軾先生寫了一本書,說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裡來?作家余華,實際上余華很有反思的能力,中國人為什麼會有焦慮,我想挺有意思的,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儘管是不同的領域,他是經濟學家、文學家、社會學家,他們可能會看到現在的社會不公、貧富差距、公民權利各方面是他們分析焦慮背後的原因。

我和志紅是學心理學的,他是北大心理系畢業的,我們心理學的話呢就是說焦慮背後,如果把它作為癥狀嚴重程度來說,所有人心理癥狀背後可能是陰影,或者是情結。那什麼是陰影呢?陰影是我們不想去拿出來的、想藏起來的東西,我們可能會尷尬、會內疚,可能會有挫敗感,諸如此類的我們不想成為的樣子,大部分是負面的詞,它們積累起來合成我們的陰影。那什麼是情結呢?我們大家都知道,因為剛才提到弗洛伊德了吧,什麼戀母情結,戀父情結,他基本上也是一個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存在。那麼,陰影讓我們生病,陰影如果沒有適當的表達,會用癥狀來表達,或者我們可以稱為焦慮症。

那如果說到這了呢,我們主題中間加了一個內容,什麼樣的心理學、諮詢、治療,更適合中國人?當然不僅僅是焦慮啦,焦慮在我看來不是單一的,這種焦慮可能和緊張、恐懼、強迫都有某種關係。跟大家講一個業內的冷幽默,說美國是抑鬱症國家,美國人很嬌貴,動不動就抑鬱了,日本是自閉症國家,他們說我們中國是強迫症國家。那實際上我可以告訴大家,如果大家關注我們現在身邊的發生的問題,我們都很焦慮,不僅僅強迫,強迫可能和偏執妄想有關,這些的話它們背後說不定我們的焦慮可能並行於此。

接下來就是說,怎麼辦?我會想我們焦慮背後肯定有焦慮的情結,如果說背後是陰影,是情結的話。有一種說法,是我們擁有情結還是情結擁有我們,這是根本的不同。換到今天的場景,我們擁有焦慮,還是焦慮擁有我們,這是一個根本的不同。我們擁有焦慮的話呢,那是心情,我們焦慮不安,但是一旦我們被陰影、情結、焦慮籠罩、擁有的時候,焦慮會被喧賓奪主,我們稱為的「我」,不管我們怎麼認識,是意識的我還是什麼,它就不起作用了,會成為奴隸,是個人的不幸也是整個社會的不幸。

那麼整個心理治療,從弗洛伊德也好,榮格也好,他們認為讓我們生病的包括焦慮在內可能是來自意識和無意識的衝突,意識和無意識的衝突包括超我在內,剛才志紅提到的。為什麼會有衝突呢?被意識自我或者超我容不下、排斥、拒絕的內容,形成了潛意識,而這個潛意識如果一直想表達而沒有好的表達機會的時候呢,這種衝突就變成了癥狀。

我們如何去工作呢,如何去應對呢?整個西方的心理諮詢用談話療法,talking cure,大家可能知道,電影也講了很多,但我會反思一個問題,這符合西方的水土,能一定適合中國人么?為什麼呢?我們談話,不是談話就一定可以治療的,我會認為它的效果是聽出來的,那你要善於聽也能聽,後來我會發現,西方人的耳朵長得比我們稍微大了一些,我這是開玩笑哈,我想說的是什麼呢,西方的語言大部分是字母語言,它的意義是靠聽出來的;我們漢字呢是靠看出來的,當然我們漢字的音訊也很重要,但是我們稱為象形字么,象形字我們說百聞不如一見,強調看。所以,挺有意思的是我們知道現在沙盤遊戲很流行,但可能也會帶來一些爭議。

實際上沙盤遊戲也稱為表達性治療,表達性治療的機理是什麼呢?為什麼會生病?憋的,憋到心裡難受。但如果你能把它表達出來,當然表達要有條件,醫患關係啊、自由與保護的空間啊。沙盤遊戲是表達性治療,如果能表達出來,適當地表達,創造性的表達,就會帶來治療的效果,它稱為非言語治療,這種非言語治療採用象徵與意象,還真的比較適合中國人。那為什麼呢?非常有意思,日本文化他們也用漢字,包括韓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那麼沙盤遊戲呢竟然在日本韓國也非常流行,而沙盤遊戲是用榮格心理學為基礎的臨床應用。

我研究心理學史好多年,在諸多的心理學,包括心理諮詢的理論與方法,在諸多西方療法中,幾乎唯有榮格的心理分析和多拉·卡爾夫創立的沙游以中國文化為基礎,他們兩個人都學習漢字,苦讀《易經》,對漢字、道家、儒家、禪宗,對周敦頤的理學等都非常關注。這樣的話呢,就有一個想法,當面對癥狀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無意識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西方心理學的這個方法,是自己的文化基礎,生病與此有關,治病也必然和它有關,解鈴還須繫鈴人么。

這樣的話呢就是像這個我們團隊被稱為核心心理學,包括志紅畢業的北京大學我估計都變成腦科學了,腦科學是主流,我前兩天參加我們華南師大的會議,他們叫腦所。但是心理學這個心,心病還需心藥醫。那心藥何在?在我看來,剛才舉了榮格和卡爾夫的例子,不僅榮格,榮格還有個病人,對不起,真的是病人,叫泡利,實際上他是194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他在1920年前後絕對焦慮,不是一般的焦慮,榮格給他工作了一千四百個夢,這以後呢,他就開始喜歡《易經》,他認為他的療愈的過程就是中國之道的體現。還有個人叫黑塞,他1917年抑鬱了,想去自殺,找榮格進行心理治療,由於榮格是分析師,研究《易經》研究的很好,有他的作品為證哈,《荒原狼》、《悉達多》到1946年獲得了諾貝爾的文學獎。那這只是兩個例子,在這兩個病人身上,他們療愈的要素,榮格的註解都和我們中國文化有關。

那我就準備結束,等一下我們還有時間。治療,大家有沒有琢磨過,很簡單,therapy,治療的「治」呢,三點水一個台,台是土做的,鋼筋水泥是後來的事情。那水呢屬陰哈,多了我們就會生病。那怎麼辦呢?築台去防禦,水來土掩么,很多諮詢治療它背後的基理可能和這個有關係,那沒問題,我們本能地也會拿土去防禦嘛。

但是我們團隊呢,稱為核心心理學,是因為心病還需心藥醫嘛,這裡呢有個字,是治癒的「愈」字,大家肯定也會寫,很簡單的一個字,但說起來也可能不簡單,是因為下面是「心」大家看得見,那上面是什麼呢?上面是個「舟」,做舟的過程,一個木頭,空中木,把它做空,就是一個舟,那我覺得很了不起,西方講強調治療的時候,執其兩端,我們講治療的時候,強調治癒。那治癒是什麼呢?沒有水就不能行舟,沒有大水就不能行大舟,這是一種轉化。什麼是轉化呢?有了舟以後呢,我們就知道怎麼去駕馭水,而不是單純地去防禦水。

那這個我可以舉個例子,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團隊做心靈花園的,汶川地震以後,十多年下來了,七十多個心靈花園工作站,我們的治療也稱為慈悲療法。「悲」,「非、心」,悲是背離了你的心,可能就只留下悲傷,但是慈悲的「慈」實際上是愛字,把心找回來、連結起來。儘管是大家很熟的「慈悲」,兩個漢字,就很重要,以心為本。在這裡的話呢我就會有這種想法,就是整個西方的心理學,從認識自己開始,所謂的德爾菲神廟的箴言,深度心理學強調不僅僅是為了癥狀而工作,而是成為自己,也是志紅剛才強調的。

那麼如何成為你自己?那你要找到自己的路,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路,會彷徨、焦慮、緊張;我甚至想,這個和志紅觀點不完全一樣,還要找到你的家。這個家的話呢,非常有意思,要找到屬於你的家,回家是一種療愈。你要找到你的家,找到你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家,那麼就是最好的療愈。不管怎麼樣,要過春節啊。

春節的話呢,預祝大家,春節快樂,吉祥如意,謝謝大家。

3

申荷永

對話

武志紅

申荷永老師與武志紅老師的對話

申老師

那從我開始,我問志紅一個問題,剛才也沒有商量,因為我讀過他的一些書,剛才大家也看到了他的介紹,應該是你原來的秘密哈,記得你有個夢,這個夢是什麼呢?我問你的夢是,如果我記得準確的話,武志紅老師夢裡面把秦檜的乾兒子殺了,有這個夢么?那殺了以後,可不得了,秦檜派大隊人馬去抓他,他肯定很焦慮啦,毫無疑問,要面對秦檜派來的追捕的人,那麼我如果還記得準確的話呢,我們志紅老師,等下想問他會不會焦慮,殺了秦檜的乾兒子,焦慮怎麼化解的呢?據說,夢中有個令牌拿出來,「弗洛伊德使者」還是什麼(武志紅老師:「對,上面是弗洛伊德使者」),心理學的話一下就震住了,那我就想,這個夢肯定很久以前的夢了吧?

武老師

2006年,當時去上海學習精神分析,出發前的一個晚上。

申老師

12年前,12正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數字哈,那我就想問問我們武老師,當時的焦慮和我們現在的焦慮,或者說這個夢,過了十二年以後現在感覺怎麼樣?

武老師

申老師,應該是這樣,大家看我的文章經常講感覺是吧,但實際上我在生活中不是那麼有感覺的人。現在能夠深刻地感知到,我活在焦慮中,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覺得活得非常平淡,我覺得我是個不焦慮的人,但是現在回頭看,以現在的理解,當時肯定是焦慮得不得了。但是當時的一種焦慮來自於特別想知道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我是怎樣的,來自於這種焦慮,不認識自己、也不認識周圍的一切,有些東西讓我覺得很難受,一直想考慮搞明白,那個時候是這麼樣一種焦慮。現在是,感覺真切地活在各種各樣的焦慮中。

申老師

在座各位都可以問武老師問題,因為一般來說,至少無論是榮格還是弗洛伊德,都說夢是一種補償,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志紅說他當時並沒有感覺到特別焦慮,在夢裡邊我在想像,秦檜可不是一般的人,你要是得罪一個不是那麼兇狠的人,還能講道理,但那是一個把岳飛都殺了的人,那我們會想,這個夢裡面和我們剛才談到的焦慮,制度的、生存的會不會有關係?

武老師

嗯嗯,申老師,真是特別好的問題。當然我交代下背景,首先我家小時候窮得不行,我媽初中畢業,估計那個時候在農村,一個女人初中畢業,一個村都可能找不到一個,我爸高小畢業,所謂高小是高級小學。然後我哥哥大我八歲,因為家裡特別窮,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課外書,但是他就買了兩套課外書,一套是那個《說岳全傳》,一個單本的,一套是《悲慘世界》。我媽基本上也不打孩子,但是他買了《悲慘世界》那次把我哥打了,因為家裡太窮了,有時候買火柴什麼的都很困難,但這個《說岳全傳》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所以這時候看著岳飛的故事讓我非常非常非常痛苦,覺得非常非常難受。因為這裡面就有這樣一個理解,儒家不是一直強調仁義禮智信么,我覺得他活成了這麼一種人,這個仁義禮智信他都有,同時他還有勇、有謀,這個道德他已經是達到了比較完善的這麼一種地步,已經達到了某種狀態之下。而且,以往會說他不知道政治,不懂政治,總是說要恭迎二聖回來,後來看了很多發現不是,其實他是非常會按照中國式方式做人的人,非常的低調,他確實和皇上發生過一些衝突,但是他非常低調。

但是我們就想像,一個把儒家那套全活出來的人,而且又國家危難之際,他能夠把國家拯救出來,而且他有點像道德完人的這種感覺,但即便這種情形下,皇帝還是把他給殺了。其實為什麼會殺他?我逐漸地在思考這個話題,我感覺現在才想的比較明白,因為岳飛他一轉身就可以做皇帝,這才是皇帝殺他的根本原因,根本不是恭迎二聖回來會對宋高宗構成衝突。所以這裡面就存在這樣一種焦慮問題,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我會講這是父親和兒子之間的一種東西,就是宋高宗他作為皇帝,他是父親,而岳飛呢他是兒子。這個時候,兒子變得特別特彆強悍、變得特別厲害,雖然一直表現的非常忠誠,非常有道德,但是一轉身他就可以做皇帝,那麼所以這個時候就會怎麼樣?所以我個人會認為這像是一直以來都會有的焦慮。

申老師

因為我是記著他這個夢了,這個夢也是多年以前的夢了,一直放到今天。那我覺著志紅這個夢,尤其是剛才講的,岳飛是仁義禮智加上勇的一個化身,他如果是兒子對著皇權來說的時候,那我們說這背後是另外一種特殊的戀母情結的思路。但是呢我想的是什麼呢,你對陣秦檜,秦檜我們大家都知道他看了《說岳全傳》一百遍了哈,很深的一段歷史,那我覺著如果說和我們這個話題有關的時候呢,就是一個不管是愚忠也好,但是當時的實際情況,岳飛被殺了,隔了那麼多年的今天,岳飛成為一個教材,這麼一個精神傳承。而秦檜呢,我在南京呆過很多年,大家會把他放在那麼一個跪的地方讓他去懺悔啊,而秦檜的話、或者皇帝然後是一種整個放棄文化的根基的,南宋不是要投降么,秦檜不是主降派么,主降派的話,如果降的時候呢,它就是要把整個根基給丟掉了,那麼這是一個背景,我在想呢實際上呢,稍微複雜一點,複雜一點呢就是我和志紅也不完全相同,剛才志紅強調的是回家你們準備好了,過春節的時候家裡可能摔酒杯、可能被催婚,可能會讓你焦慮,可能,我估計有可能。那我覺得春節還是要回家,我們其他的焦慮會在家裡化解,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家家不同么,幸福也好,痛苦也好,那背後是什麼呢?是面臨文化,文化本身呢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哲學家、文學家,或者比我們心理學做的更有力量,他們直接放到社會現實水平來看,有公平問題啊,貧富差距問題啊,環境的問題啊,大家焦慮的很多,所以我就想,當然啦,我們試一試你的夢,那麼那我的感覺呢,秦檜也好,誰是他乾兒子,志紅,你把他殺了?

武老師

我的理解哈,正好到了上海,第二天以後見到李孟潮。當然,李孟潮是我們精神分析界的大咖,我們都認為他天才級別的人。見了李孟潮之後和他講了這個夢,夢裡還有兩句五言詩,但這個詩我就記不住了,當時沒有記下來,畫面記得很清晰,但這個詩就記不住了,後來他也是問了同樣的問題,乾兒子是誰。我想的非常直接,就是所謂的忠孝。因為岳飛是背著忠和孝的名義被殺的,或者是背著忠的名義,其實我們知道,岳飛在忠和孝上簡直無可挑剔,所以最後只能找個名義叫莫須有的時候把他給殺了,所以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因為他要愚忠愚孝最後導致的這麼一個結果,但是我也很好奇,不知道申老師會怎麼看?

申老師

好吧,那我覺著呢?這個夢是十一年前做的,在當下的中國,儘管這個夢的背景呢是脫離了岳飛啊,儘管岳飛沒有出現,出現了秦檜的乾兒子,秦檜還要在夢裡面派兵來抓武老師,為什麼呢?因為武老師殺了秦檜的乾兒子,乾兒子又不是親兒子,我覺秦檜做的,秦檜還在,有可能,他不僅僅是個歷史人物了,至少他的乾兒子還在,那麼這是一種可能。

武老師

是啊是啊,申老師,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也罷,三千年也罷,一直都這樣流過來,現在也是一樣,因為我們有這樣的說法,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我們是僅存的文明古國,那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都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古代的焦慮,估計我們到了現在仍然還在。

申老師

所以,這是一種可能哈,夢是有多種可能的,然後那麼還有可能就是說秦檜的乾兒子,我一般看夢前後三個月發生了什麼都蠻重要的,當然了前後三個月,三是個多數啦,也可能五六個月。在生活中間,如果這個夢和焦慮有關,可能也不僅僅是對焦慮的補償,剛才說了焦慮涉及到很多心理學,它不是單的一個只是焦慮本身。說到秦檜的乾兒子的話,和武老師剛才講的兩個新的概念,包括超我,我覺得都很有意思。那也可能,我讀過他的一些書,也知道他的一些夢,一篇文章都可能是個匕首,你是不是殺了誰?你可能「殺了人」吧?

武老師

欸,對,我應該沒殺人,但可能殺了一些東西。但我們這個範圍之內應該可以談談,我覺得大家知道我的那本有點出問題的書是吧,這裡面就是攻擊孝道出了問題,所以實際上我可能是把孝道解構了。但我覺得現在這個時間點再發生一個人表現得特別愚孝,你基本上看見大家在下面持反對的聲音占多數,如果放在十年前,比方說2007年之前那個時候出現這種愚孝的事情,下面讚揚的占多數。所以,但我覺得我是在一個浪潮中,這不是我一個人決定的,就是我是在跟著這個浪潮,正好我個人的潛意識符合了集體的潛意識,應該是把愚孝給殺了,後來了我自己當然是也受到了一些懲罰。所以如果說的話,我確實幹了這麼一件事兒。

申老師

有可能吧,但另外一種可能的話就是到夢本身「秦檜的乾兒子」,加個引號,因為秦檜殺的是岳飛,那麼我們志紅老師在夢裡殺的是「秦檜的乾兒子」,秦檜的乾兒子應該是和秦檜比較近的,岳飛可能是他的對立面,岳飛儘管是忠義的象徵,岳飛啊,包括剛才說到的三國,這些都是典型的拿他們來做中國人某種程度的榜樣,儘管並不是根本的本源性的心理學,這是一個,因為這個話題稍微複雜一點點。另外一個呢,我覺得夢裡面挺有意思的在哪呢,夢裡面令牌,我們武老師拿出來的令牌,弗洛伊德的使者,又意味著什麼?所以這個夢呢儘管不是很長,這個五言詩呢沒有記住,那基本上是剛才說的一個比較簡單的夢,一個令牌都可以抵擋秦檜派來的錦衣衛之類的,肯定是一些高手,來抓人的么。

我一向覺得把心理學看作是一個民族戰略性的問題,而不是雕蟲小技、一個什麼技術,是因為和一個民族的心性有關,這不是個人的心理學啊。因為剛才志紅在講中國式焦慮的時候,不僅僅在講過年、不僅僅在講催婚,背後講到生存的問題。這樣的話呢,心理學,尤其是我心目中的心理學,我有種想法,實際上中國人的心性,有好的就有不好,有不好的就有好的,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我心目中的,剛才講的,如果生病,不管是個人也好、家庭也好,那麼其療愈可能和心藥有關,我的觀點是什麼呢,不管是老子還是孔子,孝和孔子有關,但後來的孝經、二十四孝和孔子關係不大,這個思想是被統治者所利用的,面目全非啦,尤其是被元代統治過么,它的那個所謂的孝,純粹是為了一個功利性的,但是呢由於老子、孔子、莊子或者孟子鑄就了中國人的心性,中國的中字就放在那了,但這是個問題。那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有時候我們怎麼面對根源,這是一個滿複雜的問題,然後這樣,我們開放給大家,看大家的問題。

看大家怎麼看,因為我們是拋磚引玉,對不起,我們把問題拋出來,看大家怎麼看。

武老師

申老師在給我做一個療愈(笑)。

4

觀眾提問和回答精選

(一) 現場觀眾提問

(1)這次對話的主題,中國式焦慮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我認為中國人很想把控自己的未來世界,正如申老師所說:未來沒發生,慮的是以後。要如何應對呢?——年輕心理老師提問

申老師

首先要面對它,除了知識和理解,還需要勇氣,因為你做夢,也還需要志紅老師的勇氣,同時還要有智慧。我在想,我們現在講的不完全是心理治療,這些話題和生活本身有關,按照榮格心理學,深度治療有很好的方法,積極想想也好,其根本是什麼——和我們武老師說的,成為你自己,自性化。你的問題是,為什麼會彷徨、焦慮,你不是為自己活著,你首先要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是榮格心理學提供的自性化,剛才也提到,內在的自己,有什麼夢啊、沙盤遊戲啊,所有的心理分析。這個我生病了,我是個情結,我們基本上可以認定是自我出了問題,這樣的話呢實際上從心理學本身,和認識自己也好、成為自己的過程。這個和年齡並不是必然的關係,儘管有的人說到中年了閱歷多了才可能反思這些問題。

所以兩個方面吧,心理學是助人的,既然學了心理學,總是知道心理學的理解、理論還有方法,那麼我發現作為諮詢師用到別人身上的時候,說包容、容納,有容乃大么,容不下呢就表現為癥狀,如果能容得下,就能緩解,對自己也是如此。當然了,我們的目標不僅於此,不僅是緩解癥狀、緩解焦慮,如果真的能成為自己,不管你活一百歲還是一百二十歲,是目前我所理解的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情。

(2)可不可以請申老師說說「家」的概念?

申老師

「家」這個漢字,可能有個誤解,都認為和豬有關,問為什麼和豬有關,豬可以生很多小豬么(哈哈哈,開玩笑)。但我不這樣認為,「家」下面一個是我們說的豬,另一個是「亥」,孩子的亥,這「亥」是天干地支的一個字元,而這個「亥」就是一個種子,加個「木」子旁就是核,所以我們的心理學稱之為核心心理學,而這個核的話呢就是心。有安字哈,此心安處是我家。希臘文中的cor是核心,種子就是心,仁義禮智的「仁」取向也是心。種子很重要,實際上他說的農村,我種過地的,我知道農耕的時候種子的含義。

這種意義上的家,實際上我們本來,就說我的同事們,儘管都是滿年長的國外資深的心理分析師,像童年的情結《綠野仙蹤》哈,我在美國很孤獨的時候,我在美國想家的時候,當然啦是我的問題,但是我看了《綠野仙蹤》,回家、強調家含義的時候,整個主題就是要找到你的家,人類事實上也要找到自己的家園。

最近的《芳華》我去看了,作者嚴歌苓的另一作品《歸來》,電影英文版《coming home》,叫回家,或者是來家,我滿感動的。馮婉瑜每個月五號要去見陸焉識,但電影的時候,那個鐵門啪一下地就關上了,生鏽了。我還寫了影評,如果這個回家的話,家裡需要親情、溫暖、勇氣,這些的話我們可能都失去了,失去的時候這家就可能是讓人焦慮的家。失去親情的家,那十年是破壞親情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不僅是外在的破獲還是好多內在的破壞,如果家具備剛才說的親情、溫暖、勇氣、責任、擔當,那麼這個家就是療愈的家、療愈的源泉,這是此刻我能想到的。

(3)每個人都有很多情結,有些和焦慮相關,對於死亡的焦慮申老師怎麼看,怎麼應對,這應該也是我自己身上的一個情結?——心理學專業畢業HR經理

申老師

生死事大,禪門有言,這個對我來說也很難。我現在六十歲了,差不多,我可以退休啦,但我寫過心理教育一個書,其中有個故事,是我自己的故事,我六七歲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我當時不僅焦慮啊,焦慮的背後是對死亡的恐懼,六七歲的小孩,一想到死就很難受,這個難受也好、焦慮的情結也好,你喜歡你的親人,但不能再回來,你就是再成功,灰飛煙滅,想到這就解開不了,就很憂傷。

那我有這個感受的時候,奶奶會過來陪伴我,奶奶讓我找一個詞形容一下,是不是心理像貓爪的一樣,我發現這個是意象療法。奶奶作為我的第一任分析師,她也是農村的,像志紅說的那麼一個背景。奶奶教我的時候:「想死,難受么?」「難受」,「說一說」,「說不出」,「說不出來」,所以我是榮格心理學派哈,弗洛伊德可以很好地說,我說不出來,奶奶幫了我一下,「那形容形容,是不是心理面像貓抓了一樣」。撓心么,大家知道,我是山東的,形容形容,那就是意象了。我是養貓的,貓的意象出來之後,就知道怎麼和它建立關係了,我喂它也好,看它也好,實際上這是榮格心理學的關鍵,你是可以和它對話的,在意象水平上。榮格的意象對話、榮格的積極想像,儘管這些稍微複雜一點。

馬斯洛蠻有名的,他的自我實現,影響很多人,歐文·亞龍是人氣最高的心理學家之一吧,他的存在心理治療,直面死亡是這個療法最根本。馬斯洛我還蠻了解他的,一直很怕死,覺得你就是功成名就又如何,你總是要死的,焦慮、情結,他怎麼解開的呢?

直到有一天,據說領碩士證畢業了,他還在那焦慮,恍惚之間,這裡用的是老子的那個恍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精,老子說我怎麼能知「道」呢,這個原始的道。馬斯洛一恍惚的時候呢,發現雖然前後都是他的同學,但是恍惚之間,前面站在第一排的那個傢伙叫蘇格拉底、接著是柏拉圖,他忽然發現一個人精神是可以永恆的,從那一刻他的死亡焦慮就轉變了。實際上整個的戀母情結,我們說俄狄浦斯,不管你一生的生活的苦難怎麼樣,但苦難不了、焦慮不過俄狄浦斯,他殺了父親,是真的殺了父親,武老師只是象徵性地殺了秦檜的乾兒子,俄狄浦斯殺了父親和母親結婚生了孩子,加上亂倫啊、懺悔啊,絕對的苦難,但是他整個的精神啊,他一生是為了自我救贖,他的精神是可以超越的。

這些的話可能,只能作為參考啊,因為死亡的問題也仍然是我的問題,儘管我寫《三川行思》的時候,從四川回來的時候,因為四川地震,我們心靈花園團隊是做工作的,包括玉樹,但是我救助的是自己,是自我救贖。從四川回來以後,我很難講很多。好吧,那我覺得我自己基本上是面對了,那經歷過四川的地震呢,死了十幾萬人,重傷了幾十萬人,還有3550萬人受這個地震的影響,那麼一個特殊的經歷,我才學會的怎麼面對死亡。

(4)現代社會女性面對的焦慮也很大,做女強人顧不到家,做家庭婦女和社會脫節,不知道現今女性的定位、女性的身份認同應該怎麼樣對抗社會帶來的焦慮?

武老師

說到這些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發明的那個概念「所有人」,「所有人」都在盯著你,你要在所有人盯著你的狀態之下找到一個被所有人認同的這麼一個身份,那有沒有可能從這個「所有人」裡面跳出來呢?就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找到自己想要的,現在這個社會大家的活法也都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按照自己的活法這樣去活,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找到自己的方式,想聽聽申老師的。

申老師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可以說不怕得罪你們,得罪在座的女生,剛才你也說啦,女強人、顧家,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話呢,和我們講的焦慮,都是滿深遠的話題,我有一種觀點,不一定對啊,先說說哈,你們手下留情。

我們說現在女生都不會縫衣服了,有些女生會縫衣服,問她會做飯么,她說不會做飯。我的太太高嵐老師,那個女生問是不是高老師不做飯。不是哈,高老師會做飯,每天做飯,但是我說了一句話,你們會織布么,我們家裡沒有織布機吧?我想說的一個是什麼呢?這種觀點可能不對,經常受批評,女性的本性,母性正在逐漸失去。

但是這樣說不是很公平,因為首先呢我先工作了失去的男性,父性在丟失,剛才說的責任、擔當、勇氣,真的是正在丟失。整個中國十四億人口,就這個責任、擔當、勇氣,我有書還寫過失去的父性,還有歷史的原因,不管是戰爭還是什麼,那講到失去的女性的時候,我會反思這個問題,我們計劃生育,就憑空少了幾千萬女生。大家知道么,2012年公開的數據,我們的女生比男生少了將近四千萬。我們知道這個數字還可以分析,但是你知道我們的女生起的名字叫招娣、來娣、盼娣啊,你說背著這些名字生活的女生要如何面對自我?

最後的話呢,由於種種原因,我的學生裡面有名字叫軼男啊、賽男啊這種名字,那這只是一個線索而已。這個線索,種種原因,不管是人為的、社會的還是什麼,像剛才我們說的女強人啊,那我的感覺我的回應是什麼呢?

《易經》實際上是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它的兩卦,乾坤兩卦,乾卦講的是「自強不息」、坤卦講的是「厚德載物」,清華校訓都取了這兩卦,清華既然是我們中國大學的標誌,還是很重要的。但這裡面涉及到什麼呢,如果說你們意識到我們的本性在丟失的時候,甚至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會斷流,我們去玉樹源頭那裡接近過,那裡有好多小的源頭斷流,雪山在融化,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已經很久了,包括人類每個人都有責任,你看人家柴靜做的《穹頂之下》,種種原因,無論是外在大的、環境的,還是個人、心理的,我們可能在失去它。如果你知道我們在失去它,你們不接受了,那就沒辦法,算是我自說自話了;如果你意識到了,會想去尋找它,要想著怎麼找回來。

這我認為是道,你背離它,就會有問題,焦慮只是一個小小的感冒而已,不是最關鍵的。感冒以後,剛才說的你可能還有很多問題和焦慮並行的,所以就是說,如果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它的時候,我們要想著怎麼去找回來。

(5)春節焦慮,武老師從20多歲到40多歲,應對中國式的焦慮很有經驗,是如何化解的?——年輕女性

武老師

首先,我自己不焦慮,我覺得挺自然的。最主要的是我們的父母焦慮,我讀研究生的時候,一個四十歲的哥們不敢回家,家裡總問他女朋友、結婚的事。我研究生回家的時候,父母也開始這樣問,我感覺和媽媽關係拉遠了,於是想辦法,做了充足的準備:思考關於結婚怎麼回事,不結婚怎麼樣,如果生孩子怎麼樣,不生孩子怎麼樣,媽媽對這些都會怎麼說,要怎麼應對……

回家一周,第一二天和媽媽談,媽媽很開心,因為兒子主動和她談了。媽媽翻來覆去的說法,意料之中。第三四天我媽開始怕我了,第五六天不想理我了。當然,這基於我媽講道理。

誰向誰傳遞焦慮,誰為誰化解焦慮。應該是強者為弱者化解焦慮,但在中國都相反,老師向孩子傳遞焦慮,父母向子女傳遞焦慮,如果父母認為孩子有義務幫忙解決焦慮,那是說不通過的。學會「不含敵意的堅決」,從此之後她再也不找我談這件事了。

(6)(提問者:三十三歲,未婚,獨生子女,有男友,有自己的諮詢師)覺得自己很多事情是為了想引起關注,很大的焦慮源於要活在眾人認可的成功中。今年,希望更好地做我自己,父母一直對自己高度關注,我在三十三歲做了很叛逆的決定,隻身闖蕩深圳,我應該如何自處?向內尋求?還是是對抗?

申老師

活出我自己。這個「我」是誰?有一次我在國外看到博物館門口拉了橫幅上寫著:你的朋友不是他。他的意思是你內在的一個部分,但是喜歡的、不喜歡的可能都是自己的部分。首先要把它抱起來,叫抱持,這些都是擬人化的存在,是有感覺的,需要建立關係,先抱起來么。內心有創傷、有攻擊、有焦慮,如果能給它擁抱,會化解很多。你抱持它試一試。

武老師

「我」是整個的一個存在,「你」是什麼,你是具體的一個人,但其實是整個外部的存在。精神分析還有一個觀點,我是自體,self,你就是客體,object。我如何看待你,就是和外部世界的關係。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但在中國的家庭裡頭,如果每個人在活著的時候,都要讓所有核心的人滿意,這太累了。我有個來訪者,她前男友訂婚了,一開始看了朋友圈,很悲傷。後來有很深的祝福,但不是善意的,而是出自幸虧沒嫁給他。訂婚在西方是個人的,在中國雙方所有的重要親戚都要參加,她看著就覺得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小兩口的事,所有的事都得讓父母去滿意。這位來訪者的外婆控制所有人,但是她奶奶更可怕,不僅控制所有人,還有要控制所有關係,你們內部的都還要去管,這種活法像一團漿糊,所以中國人講難得糊塗。

至少現代社會可以活的簡單一點,至少在大城市裡,提供了條件,個人主義活法的空間。以前的歷史都很殘酷,現在的社會有了基本的保障,如果可以的話就可以生存下來。

父母有些失望,就讓他失望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失望,需要自己處理。從靈魂、精神上講,時間、空間都是幻覺,給自己的現在、未來做了榜樣,也其實改變了自己的過去。

(二) B站直播平台提問

(1)什麼叫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申老師

我、你、他,精神分析都很關注。有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焦慮成為症,就有了自己的情結。自我的背後是自性,是認識自己的真正含義。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本自具足,能生萬法。

(2)如何平衡面對現實衝擊時的內心衝突?

申老師

焦慮就是一種衝突,很多衝突以焦慮為主題。首先是理解它,壓力有壓力源,積累多了會生病。單有知識還不夠,還要有勇氣和智慧。智慧和我們的中國文化的根源很有關係。抱持的時候是一種勇氣,你能給他擁抱的。不含敵意的堅決,要有勇氣才能把羞愧、內疚、自己不好看的一面抱起,壓抑了更無從改變它。

武老師

2014年6月前我是宅男,活在諮詢、寫書中,不怎麼和人打交道。現在走出來,和各種人打交道,見了精英的企業家,講心理學課。不僅看各種各樣的牛人,我自己也要作為商人、企業家做很多事情,我過去處在平衡中,現在也管著一百號人,本性來說的話我想逃走,寫書也可以很好,版稅也夠多啊。面對現實衝出的時候,解決它們是很深的歷練、淬鍊、試練。和現實世界豐富地打交道,能解決地很好,自己的內在也會得到很大的淬鍊。有很豐富的外在世界,同時看很豐富的內心。

研究生畢業以來,我一直有三個信念:第一,和孤獨達成默契;第二,在值得珍惜的人面前毫不猶豫地真誠;第三,在現實中瘋狂地走一遭。2014年的時候我覺得第三個已經不需要了,我一直奉行前兩條,內在怎麼感受,怎麼想就怎麼說,是兩個層次的真誠。誰想到2014年6月後,我在外在世界果真活得比較瘋狂,受益很大。不妨去接受現實世界的衝擊、考驗,把它完成,同時關注自己的內心。

(獲取本場活動的音頻和觀看此場活動的視頻,請關注本微信號,在微信號回復「錄音」,即可獲得。)

精彩預告

(詳情請點進下方圖片查看)

【1月31號截止報名】2018級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兩年課程

【全國14城設體驗中心】「一沙一世界」沙盤遊戲超值體驗工作坊招生簡章

2018年4月 | 第八屆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歡迎您!

人為災難中的「大夢」:噩夢中的集體創傷

TAG: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