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能忘!」

「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能忘!」

前日午睡時,夢到被介紹到一個地方去工作,途徑一片良田,不知為何,忽然好奇葉子的另一邊是何等風光,謹慎地撥開葉子,卻驚恐地看見覆蓋到完全不見任何農作物的龐大的女性群體。隨即明白--這些都是被誘騙強迫而來,為日軍提供性服務的「慰安婦」!接下來,便在張皇錯愕中撒腿就跑,全然顧不上是來自上空的轟炸還是後方的追兵,只為在能這戰亂中找到一方安身之所。跑了好久,終於醒了。

之後這些天,也未從這夢裡完全抽身出來,尤其當天下午,神思久久恍惚,彷彿真的經歷過,那夢是我的回憶。

激動地重刷了一遍《二十二》和《黎明之眼》。其實我很不願看沉重題材的影片,包括歷史類的,天災類的。看完它會堵在滿滿的堵在心裡,就像吃太多了不消化,要緩很長時間。

歷史就是客觀存在的,沒有辦法抹去。1937-1945年,至少20萬中國女性被強征為「慰安婦」。戰爭帶給她們的創傷,其實離我們並不是太久,大致也能感受到她們彼時的那種絕望和無力地掙扎。在地獄裡爬出來的倖存者,雖飽受折磨,雖寥寥無幾,可畢竟最後擁有了自由。而身則,卻充斥著鄙夷的目光。

「慰安婦」是一個很敏感的詞。它污濁著歷史的痕迹,更刺痛著當事人的心。

我看過一則新聞,標題為:慰安婦口述"我恨日本人但更恨中國人"?專家:文章很有問題。內容如下:

在《二十二》引起關注的同時,一篇題為《我恨日本人,但更恨中國人!》的「慰安婦口述」稿在網上火速傳播。

不少人被文中的語句震撼:「我恨日本鬼子,這不假;可你知道,我更恨的是誰嗎?是我們中國人,具體點說就是我們村裡的人;他們比日本鬼子傷害我的還深,還讓我受不了。日本鬼子本來就是我們仇人,恨是當然的;可村裡的人連親帶故,大大小小都出不了五服,不是同宗也是同祖,可他們待我們是最沒人情味的。日本鬼子糟蹋完我們後,還要給一頓好飯,還要休息幾天,可他們隨便在我們的心上大小便。」

然而在轉發與感動同時,也有網友對該口述的真實性提出質疑:老人家的口述回憶會如此清晰且文筆斐然?文字煽情的痕迹是不是太重了?文中為何不提是哪位「慰安婦」倖存者?

就此,澎湃新聞記者上網查閱該文章的原稿,發現天涯論壇2011年的一篇轉載涉及該文初發時間——「1992年11月18日」。天涯上的信息僅說明此文是調查手記,源於1992年,還說「被害人姓名隱藏」,但文章更進一步的出處來源依然無從可知。

這篇文章發稿於2017-08-17 01:09:00, 來源於澎湃新聞,我不想討論這篇新聞的態度和這位倖存者是否真實存在,然而在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網路上,卻出現過這些泯滅良知的東西--「慰安婦」表情包!這些表情包出現於《二十二》公映後不久,這些表情包雖早已下線,但此類無底線娛樂的行為,另人髮指!

「他們都說我是日本人的兒子」

圖中這位老者,就是其中之一。她被日本人侮辱蹂躪導致懷孕,一度想要自殺沒成功,最終生下這個孩子。沒有意外的,從出生之日,這孩子便一直被提醒著「你是日本人的兒子」,「你就是個小日本兒」。幾十年里,他們一起背負著被野蠻、暴虐的日本軍閥賤踏後的一切惡果,孩子也未曾逃過。彼時的戰爭怪獸,父老鄉親們經年毫不吝嗇的冷嘲熱諷,設身處之,羸弱的他們,該如何躲避乃至反擊?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嚮往的幸福生活,卻不知身在被區別對待的環境里,他們嚮往的幸福是什麼樣子。

社會文明每時每刻都在被推進著,希望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也能不斷得到凈化。被凈化不是在朋友圈裡曬幾張旅行的圖片,並附言「心靈在此刻一塵不染」,而是對待任何人的平等和尊重。

如若喜歡,請推薦給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傷痛 的精彩文章:

男神過生日,女孩送舊鞋當禮物,遭拒後悲傷痛哭,父親一語點醒她
曾經深愛的人找你複合:傷痛過之後還能在一起嗎?

TAG: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