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的粉》背後的故事

《白的粉》背後的故事

故事梗概

基金經理正為員工猝死糾紛焦頭爛額,又驚聞在美國讀書的兒子陷入一起吸毒過量致死案。毒品從哪裡來?死者家屬會否將他們告上法庭?日漸疏離的一家人能否重拾溫情?他倉促赴美,解決危機,卻又深陷在自己的中年危機里。從字面上看這是一個有關吸毒的故事,但更多探討的是人到中年的空虛以及對人生和信仰的迷惘。人性之善變,靈魂之空虛,慾望之晦澀都寫在了字裡行間。

人物小傳

成和田:成功的基金經理,深陷員工的猝死和兒子吸毒的糾紛中。在北京嫖妓,吸毒,和家人日漸疏離,通過這次危機重拾家庭的溫情,並自省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信仰。

丹尼爾:加州醫學院院長。事業成功,基督徒,但是又對佛教感興趣。兒子在成和田家中吸毒過量致死,把成和田一家告上法庭。他自己吸毒嫖妓的事情敗露後,偶遇成和田,對他吐露心聲後在成和田咖啡里下了白粉。

王靜: 成和田之妻。陪讀媽媽。和和田是大學同學,不嫌棄他鳳凰男的背景和他結婚,在加州陪兒子讀書,和丈夫日漸疏離。

成天宇: 高中生,小留學生。和丹尼爾兒子麥克在家中吸毒,邁克吸毒過量致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二湘,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計算機碩士。二湘小說題材豐富,橫跨現實題材和科幻題材。小說,散文,詩歌曾多次獲北美漢新文學獎,小說曾獲頭獎。小說發表在《天涯》《芙蓉》《青年作家》《西湖》《清明》《湖南文學》《紅豆》《科幻世界》《科幻立方》等,並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轉載。《重返2046》入圍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電影創意獎。著有小說集《重返2046》,長篇小說《狂流》。根據《狂流》改編的電視劇正在籌拍中。

讀者反饋

楚生:一口氣讀完的,有深度的故事,文字也是精緻的,難得的佳作。另外,結尾的處理非常巧妙,既讓讀者浮想聯翩,又能瞻望續篇的繼續。

L: 讀完《白的粉》,像是看完了一場電影,既有畫面感,又給人無限遐想。描寫有遠景,有近景,有特寫。從文字中感受到了鏡頭的轉換和畫面色彩的變化。真的太贊了!

桂花:故事緊湊,很有時代感;結局構思很妙,文字營造得真的讓人脊背發涼。非常喜歡貫穿於文中的Karma和宿命的元素,讓小說很有嚼頭和深度。

Linda:故事結尾超贊。特別棒的小說。有看莫泊桑小說的感覺。發人深思,又出人意料,讓人久久回味其中。

路人某某:一口氣讀完了這篇文章,《白的粉》這篇作品的結構更為複雜精巧,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二湘老師的深厚功力,精通文理,學貫中西!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豐富內心世界,還有一個超級大腦!作為一個業餘作家,近年來作品層出不窮,每個作品又題材不同,情節迥異,結構精巧,不斷創新!大大的贊。這篇作品的題材非常抓眼球,地域空間橫跨中美熱點地區北京,加州爾灣;主人公人物是基金經理自帶光環,情節中東西方文化既碰撞又糾纏,然而文章中我們讀到的更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共性的東西,比如父子親情,各種原罪。讀完小說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但是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尾。

Grace:驚心動魄地看完,寫得太精彩了,情節緊湊,文筆完美,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惡,因果報應……

劍文林溪:特別喜歡二湘的文字,尤其是小說。人物內心的描寫總是那麼刻骨,環境的烘托總是那樣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結局大讚。

乘風破浪:文字雕琢得真實逼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成熟魅力,自然,精準,到位,入身入腦入心,傳神傳形。

《小說選刊》創作談

生活和小說中的不確定性和戲劇性

那幾乎是完美的一天。早上我在朋友Hellen家吃了大閘蟹海鮮面,中午和超媽群的媽媽們一頓狂吃,下午是我的長篇《狂流》的新書分享會,來了好多人,有讀者朋友專程從福建,香港,杭州趕來。那天的嘉賓是項靜老師,她的點評真誠到位,我頻頻點頭。晚上和朋友們的聚餐更是歡樂,之後朋友送我到上海南站。我一早訂了從上海到北京的軟卧,準備從南睡到北,一覺醒來就到達北京,這個一夜之間少了一百萬XX人口的偉大的首都。火車準時出發,向著北方飛馳,我躺在了自己的床鋪上,閉上了眼。 Oh yeah, almost a perfect day。

然而對面的胖小伙不睡覺,他在手提電腦上看電影,而且不用耳機。等了約莫一個時辰的功夫,胖小伙兒終於看完,合上電腦,躺了下來。幾乎是同一時刻,車廂里響起了一種奇特的讓人瞠目結舌的聲音,先是ci的一聲,然後是ang的一聲,比第一聲大,響,接著像是火山爆發似的呼嚕嘩啦的一聲巨響,排山倒海,氣貫長虹。然後,我醒悟到是對面胖小伙兒的呼嚕聲。我還在驚詫中,第二個方陣來了,依然先是ci聲和ang聲打頭,接下來的是那一串無與倫比,驚天駭地的呼嚕聲。那一夜自然是沒法睡了,我在對面胖小伙兒如雷的鼾聲中再一次領悟到生活的不確定性和戲劇性。

而這種不確定性和戲劇性正是我想在《白的粉》里所表達的。和田和丹尼爾,一東一西的兩個人生贏家,看起來似乎都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他們的一生,從起點到終點,原本看起來是平坦的一條大路向前,然而在這兩點之間,卻充滿了種種無法預測的偶然,而這些偶然和每個人的性格相互作用在一起,改變了既定的路線。不僅人生的道路充滿了這種不確定性,人性也是如此。我無法回答關於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因為真實的人性往往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戲劇性的。就像文中的和田領悟到的,「市場總是充滿戲劇性,前一刻還溫柔可人,後一刻馬上翻臉,血淋淋的殘酷。但是比市場更戲劇性的是人性,是從動機到執行到結果的連鎖反應,是180度大反轉導致的市場的潰敗。」而我,想寫的就是這些或淋漓盡致或隱忍躊躇或衝動乖張的人性。最後的結尾是充滿戲劇性的,也似乎對應了人性本惡的論斷,但其實,也許那麼一念之差,就會是完全不一樣的結局---我甚至是寫了這樣的一個結局,而最後選擇這個,大概是因為那一刻我的暗黑心境佔了上風。我想說的是,不僅生活如此,市場如此,人性如此,連小說也是如此,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戲劇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和戲劇性應該是現代小說的一個基本元素。

小說中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和田對著格狀蒼穹兀自笑了,而我,在黑漆漆的火車裡,聽著波瀾壯闊的鼾聲也兀自笑了,那一刻,我和我筆下的人物達到了一種奇妙的默契和共情。唯一不同的是我沒有像和田那樣對著這個操蛋的世界吼一聲「Holly Shit。」啊,這個世界,這個色彩斑斕紅黃藍三原色兼具的世界啊。

《中篇小說選刊》創作談

小概率事件的寶貴之處

我是在廣州到湖南的高鐵上偶遇《廣州文藝》的張鴻老師的。就這麼巧,同一節車廂,她迎面走來,我之前從未見過她,憑著她微信上的一些相片我認出了她。同行的還有鮑十老師和我投稿的一個責編。這樣的小概率事件我之前還碰到過幾次,有一次是在黃石公園,我從洛杉磯開車過去的,到了一個景點,下車迎面看到一個女士,居然是我的一個中學同學,我們高中畢業後再無聯繫,而這次她是從長沙飛過來遊玩的。那麼巧,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我們碰上了。

我喜歡聽朋友們講故事,尤其是這些小概率事件,比如這次的《白的粉》關於兩個高中生吸毒過量致死,那家人要掀屋頂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小說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這些小概率事件往往就成為最適宜的小說素材。因為它來源於生活,有它的真實性,又高於生活,因為它是極少發生的。這樣的故事往往令我印象深刻,也許放置在我記憶的一角十年八年,卻會在某一個時刻閃現出來。

我那時隱約覺得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小說素材,但是卻不知如何處理這個素材,直到今年夏天我看到一則新聞,一則加州醫學院院長吸毒嫖娼的新聞報道。這則新聞把我記憶深處的那段高中生吸毒的小概率事件調了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聞也是一種小概率事件,也是極好的小說素材。我發現了這兩個小概率事件中某種戲劇性的關聯,小說的思路一下子就清晰可辨。我於是把兩條線糅合在一起,寫成了《白的粉》。

在講述這個故事的同時,我試圖在這篇小說里探討一些東西,關於信仰的迷失,關於人性的善變,關於慾望的晦澀,關於中年危機的虛空。而這兩個事件似乎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容器,讓我在裡面做一些實驗性的嘗試。我把它們敲碎了,掰開了,又整合,揉搓在一起。我把關於人性的,關於人生的,關於小說的不確定性和戲劇性一股腦放在了一起。老實說,我一開始不知道這個小說該如何結尾,我甚至實驗性地寫了兩個結尾。最後的塵埃落定不過是某一種不確定性在我那一刻心境下的一個映射。或許,換一種心境,我會換成一個光明些許的結局,試圖從人性中找出些許的微光,或許。

《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創作談

人到中年的空虛和迷惘

是從哪裡開始的呢?這個故事,這段記憶。想一想還得從我剛出版的長篇小說《狂流》說起。幾個朋友一直在跟讀我的這個小說連載,某日突發奇想把我邀至其中一人家中一起討論這個小說,席間從《狂流》說到小留,又說到附近一個小區兩個高中生在家中吸毒,其中一個過量致死,而之後這一家為了驅除房子霉運所做的事情聽得我瞠目,我於是記住了這個故事。

夏天的時候,有一陣網上鋪天蓋地的是南加大醫學院院長吸毒曝光的新聞。這個新聞像是計算機演算法里hashtable的指針,把我曾經的那段記憶調了出來,我像是找到了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事件中某種隱秘的聯繫---那些故事背後的故事。我於是試著把這兩個故事寫在一起,試著寫成一個一氣貫通,絲絲相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白的粉》。是的,這是一個有關吸毒的故事,但是大概我更想探討的是人到中年的迷惘和空虛,對人生的迷惘,對靈魂出路的迷惘,對信仰的迷惘。這世間大概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去路的人不那麼多,大多的人,都在這大千世界中一路找尋,不斷迷失,看似朝著光明的方向奔了去,卻是不自覺地墜入更深的深淵。

上帝是公平的---它大概給每一個人容貌,才華,財富的分配各各不同,然而每個人在這塵世中受的苦,受的磨,卻和這些全無關聯,一切都是隨機,都是擲骰子。所以即便如小說中「看起來很美」的基金經理和醫學院院長也只能在慾望的縫隙中呼吸,在虛無中掙扎,他們內心的痛楚和迷惘一點也不比一個墨西哥小工少。

我的這個小說沒有一個光明的結局,我曾經嘗試給這個故事一個不那麼灰暗的結局,試著找尋靈魂中的光亮,但是似乎真的不搭,至少在這個故事裡是不搭的。 我大約是個悲觀的人,人性之善變,靈魂之空虛,慾望之晦澀,我都寫在了文字里。

小說寫出來,心有惴惴,幸有《芙蓉》的編輯賞識,肯定的同時給我提了很多不足。小說文稿不停打磨,一改再改,最後的成品好賴便是如此了。一併謝謝幾個文友和《北京文學》,文字有知音,實在是幸甚至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湘的六維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二湘的六維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