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家族在韓國381年,從來都不忘「根」,家族祖訓:根在中國不能忘記

此家族在韓國381年,從來都不忘「根」,家族祖訓:根在中國不能忘記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故事,也許你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可它卻實實在在發生了381多年。他們一族流落韓國至今已381餘年,歷經明、清、民國和新中國四個朝代,世事滄桑,漫長的歲月改變了他們的語言和生活方式,但他們的血脈卻一直循環著中國的基因。至今韓國田氏過春節還保持著和中國老家一樣的習俗:

家譜是用漢字書寫的;除夕夜他們也貼春聯,吃年夜飯;正月初一到十五,會串親戚、拜大年,吃餃子;元宵節點燈籠,吃五穀雜糧飯。

這個家族就是廣平田氏,田氏家譜記載,風正村的田氏先人是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徙而來。這個家族因第九世田好謙而蒙上了一層神奇色彩。田好謙的爺爺田應揚在朝中做兵部尚書,三哥田應弼做御史大夫,田氏家族地位顯赫。田好謙幼時受家庭熏陶,飽讀詩書,才識過人,長大後曾經營家中生意。

到了崇禎年間,由於田家的生意越做越大,1637年田好謙要去朝鮮做生意,結果因為戰亂,流落街頭。有次偶然的機會,田好謙得到了一位朝鮮將領的賞識,並把他推薦給了朝鮮的國王。國王看田好謙相貌不凡,想要委以重任,田好謙數次推辭,說自己是中國人,父母妻兒還在中國,希望能夠回去。可惜因明清交戰,道路不通,他只好做了朝鮮國王的通正大夫(二品),定居在此。

田好謙雖然在朝鮮位尊爵顯,享盡榮華富貴,但仍念念不忘對故鄉雞澤的思念,臨終前還一再地囑託自己的門生李翊臣說:他日或尋得吾族屬之在雞澤者,必寫我真寄送,俾我刑模留在故鄉也。意思是以後如果有機會找到他在雞澤的親人,一定要把自己的遺像送給他們,就權當自己回到了故鄉,以尋找自己在中國的親人為終生最大的挂念。

田好謙去世後,他的後人一直沒有停止過尋根。1706年,田好謙的次子田會一趁著出使清朝的機會,找到了留在中國的田姓家人,接續了族譜。此後,中韓的田氏子孫互通書信。而韓國的田氏家族甚至定下祖訓:我們的根在中國,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後來隨著戰爭爆發,大清腐朽懦弱,經常受到列強的入侵,再加上日本對中國進行的大規模入侵,導致田氏宗譜中斷,直到2004年5月,韓國廣平田氏的後人田文俊通過中國一個網站,終於和雞澤的田氏取得了聯繫,並且派人到雞澤風正鄉查看村址,得以再續族譜。

從田好謙流落朝鮮的1637年算起,到現在為止已經有381年的歷史了,終於圓滿划上句號。小編認為對祖先的崇拜是一種精神,一種財富,同時也值得每個中國人深思,可是無論走到哪裡,都始終無法忘記故鄉,還要回到故鄉,血脈是無形的紐帶,它的硬度和韌力足以衝破時空和地域的樊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閱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3大最巔峰的名將,都死於無名鼠輩手上,死的實在太「窩囊」
中國4大「貴族」魚,在古代是皇帝的貢品,現代是國宴的美味佳肴

TAG:新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