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衛良妃確實出身低賤 但曾以美貌迷倒康熙並給他生個攪局的皇子

衛良妃確實出身低賤 但曾以美貌迷倒康熙並給他生個攪局的皇子

據史料記載,清朝的康熙大帝因在位久長,後宮佳麗成群,光是有名份的就多達三十九人,但被他咒罵過的妃子只有一個,那就是後來極有名的八阿哥的生母良妃衛氏

這位唯一遭過皇帝丈夫咒罵的良妃,是康熙朝前中期除貴妃外生前獲封妃位的五妃之一,並且她是這五位后妃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但最美貌的一人。

(良妃畫像)

康熙皇帝這段怒罵,見諸這一段記載: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經由密雲縣、花峪溝等地。八阿哥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後來胤禩為討好父皇,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派人送給康熙。卻不想等到了康熙手裡時,兩隻海東青卻都變成了奄奄一息的病鷹。這令康熙極為惱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來看,並指責責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胤禩遭此一舉,大受打擊,到處潛行,不願見人,並於翌年病倒。

《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良妃衛氏「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這麼好的女人,康熙為何咒罵她是「辛者庫賤婦」,辛者庫又是咋回事呢?

原來「辛者庫」是滿語辛者庫特勒阿哈的簡稱,意為「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朝廷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代官員獲罪後,他們本人及其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處。

良妃衛氏的父親阿布鼐因「負恩失禮」被削去爵位並被處死。她才成為辛者庫罪籍。

在史料記載中,良妃衛氏的旗籍為滿洲正黃旗,其父是正五品內管領。事實上,良妃在出生之時並不是身份低下之人,她的父親阿布鼐是察哈爾部林丹汗的兒子。仔細推算,良妃衛氏是愛新覺羅氏固倫公主馬喀塔和察哈爾部親王阿布鼐的女兒、皇太極的外孫女。她具有的身份血統,是康熙其他妃子都及不上的。說得再深一點,良妃和康熙,也可以算是稍遠一點的姑表兄妹。

可憐的良妃衛氏年紀不大時,在父親、哥哥被處死後,她的貴族血統身份被抹去,從此成了紫禁城辛者庫的奴僕。尊貴的公主一夜之間成了低微的宮女。

但境遇苦難的衛氏,出落得天生麗質,聰慧美貌,不然也不會留下「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的記載。

有後人想像和推測,就在衛氏在孤苦難熬的日子裡,也許是某個皎月當空的夜晚,二十多歲的康熙帝在宮中信步時偶遇了這位美麗宮女,年輕且精力旺盛的他驚異於衛氏的美貌,熾心大動,於是將其攬入懷中,灑下生命的雨露。

(網路圖片)

當是上天憐憫弱女子,這個美麗的宮女生下了她唯一的孩子,一個後來給她帶來命運轉機的男孩。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衛氏和康熙帝的兒子胤禩出生於紫禁城,即康熙帝的皇八子。

據說良妃至死也沒有將她的家族身份告訴兒子胤禩,因為讓兒子知道那些事沒有任何意義。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曾經顯赫一時的尊崇身份,已被歷史的灰塵湮沒了。

熱衷歷史學習的好多人難免認為,康熙既然罵良妃是「賤婦」,為什麼還要寵幸她呢?可以解釋的一點,那就是「賤婦」中的「賤」字古今含義有所不同,古時候的「賤」,是指地位卑下的意思,並不含明顯的貶義。一些功成名就的大臣,有時候也自謙「至微至賤」,所以不可理解為「下賤」。據說清朝後宮出身辛者庫的並不止良妃一個,還有定嬪,再之後,還有乾隆皇帝尊貴的孝儀純皇后等。

也有研究學者認為,關於康熙帝咒罵良妃為「辛者庫賤婦」的記載,出自《清聖祖實錄》,但這書是在雍正朝編纂完成的,很有可能包含雍正帝對八阿哥胤禩的偏見。

再說胤禩出生不久,康熙命人將他抱去交由知書達理的大阿哥胤禔的母親惠妃撫養。良好的基因和後天教育,使胤禩自幼聰明過人,也因此備受康熙喜愛,十七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

而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皇帝的後宮僅有兩人被冊為嬪,一位是正在受寵的十七歲少女瓜爾佳氏,另一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老色衰的衛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卻沒有得到冊封。無疑是母以子貴,不久衛氏又被晉陞為良妃,成為康熙帝當時僅有的5位妃子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之人。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在痛苦、悲傷中掙扎了多年的良妃,四十歲左右就靜靜告別了塵世。留下了她最牽掛的兒子愛新覺羅胤禩,在危機四伏的皇宮中與他的兄弟們爭鬥。

在康熙皇帝晚年因為立儲的「九子奪嫡」事件中,八阿哥胤禩可謂大顯身手,他是這段歷史中有名的「八爺黨」魁首,把康熙帝晚期確立皇權繼承人的大局攪得天翻地覆。

(劇照)

史料介紹,八阿哥胤禩十七歲被封為貝勒後,或許是考慮到其生母出身低下的原因,康熙帝還讓八阿哥娶了安親王岳樂的外孫女,以提高胤禩在宗室里的聲望。康熙還有意交給胤禩一些重任,如鎖拿索額圖、管理廣善庫、任內務府總管等,他都做的令人側目。胤禩用廣結善緣的方法,在朝野上下贏得了人心,就連裕親王福全也常在康熙面前誇讚他不務矜誇、有本事。

康熙帝一廢太子時,八阿哥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首先,是大阿哥向父皇推薦八弟為太子,他說有一個會面相的術士叫張明德,看出八阿哥後必大貴。這番話引起了康熙對八阿哥的防範,認為胤禩是有心謀取太子之位。於是把張明德抓起來凌遲處死。不久,康熙讓眾朝臣推舉新太子的人選,說:「於諸阿哥中,眾議誰屬,朕即從之。」他原本以為臣子們會為廢太子胤礽說上幾句好話,卻沒想到他們一致推舉了八阿哥。

康熙帝見此,卻違背了自己的話,他不僅沒有允從大臣們的願望。反而對鋒芒畢露的胤禩產生了不滿,說他「柔奸成性、枉蓄大志」,意思明白地告訴他,你只是個貝勒,在角逐太子的人選中沒戲。

父皇的態度,讓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里,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

(八阿哥胤禩畫像)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的胤禩,見卻是四阿哥胤禛嗣位,頓時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雍正繼位後,將八阿哥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了根基,找各種借口,開始收拾賢名播於朝野的廉親王胤禩的「八爺黨」,將胤禩本人削王爵、圈禁,給其改了含有侮辱之意的名字「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胤禩在絕望中死去,享年45歲。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算是平反了父親製造的冤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永定河原名很與其特點形像 現今的河名是哪位皇帝所改
有美貌有個性有脾氣 留戀舊情 張作霖三夫人如此結局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