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剩的飯菜,竟然是被這些人吃光了
文史
03-04
民以食為天,糧食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在中國古代,古人們還是比較節儉的,而且很有智慧,對吃不完的剩飯剩菜能想出很多種法子處理,像吃不完的魚就做成鹹魚、魚乾或者醬魚,吃不完的蔬菜就做成乾菜、醬菜,吃不完的肉就做成臘肉或者火腿腸等等,既然如此,那古代的皇帝,一餐幾十上百個菜,就只有皇帝一個人吃,肯定剩下很多,那這些吃剩的飯菜,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皇帝一天是兩頓正餐,上午一頓,下午一頓,兩頓正餐中間跟晚上則是點心與宵夜。皇帝吃飯不僅菜式多,而且一樣菜最多不超過三口,用膳時只能是皇帝一人吃,其餘人站在一旁伺候,目的是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
因為吃飯的時候有人在一旁候著,除了太監公公之外,還有就是朝臣跟皇子、妃子之類的人,在稍遠的地方站著。當皇帝吃到一樣好吃的菜或者吃到一樣不喜歡的菜時,或者是一時興起,就會隨手將這樣菜進行賞賜。
獲得賞賜的人先是感謝皇恩,然後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將食物吃完,不管是餓還是不餓,吃得下還是吃不下,都必須要吃光,而且一般都會表現出很好吃、很高興的樣子,畢竟是皇帝的賞賜,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榮耀。
此外,皇宮中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會將皇帝的剩飯剩菜以御膳的名義賣給民間的酒樓或者是富貴人家,這種倒賣皇帝剩菜剩飯的行為在明清兩代十分盛行,甚至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因為宮裡的食物在民間百姓看來是十分珍貴講究又好吃的,更何況還是皇帝吃過的食物,因此這一行業相當火爆。由此可見,古人為了避免浪費,也可以說是足智多謀了。


※一個75歲教書先生,康熙知道其真實身份後非常害怕,立馬下令處死
※歷史上首位「千古一帝」,對中外產生深遠影響,還有3大逆天工程
TAG:星兒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