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沿科技助力 解開畢加索和維米爾的「秘密」

前沿科技助力 解開畢加索和維米爾的「秘密」

2月20日,安大略省藝術博物館發表了一項對畢加索《蹲伏的女人(Crouching Woman)》的研究,聲稱已運用全新的科技手段解析了這幅畫作。緊接著,2月26日,荷蘭莫里斯皇家美術館宣布,將在接下來兩周內,用多重科技手段研究維米爾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利用科技手段來探究藝術品的秘密,在藝術研究領域已經屢見不鮮。早在26年前,科研人員就為畢加索的這幅作品拍攝了X光影像,發現這幅人物畫之下竟覆蓋了一幅風景畫,這也意味著畢加索是在一幅成稿之上重新開始了《蹲伏的女人》的創作。

不過彼時這幅畫的秘密還並未完全被揭曉。直到今天,在更前沿的技術手段幫助下,畢加索藏在作品中的另一個「秘密」才揭開面紗。

消失的手臂

《蹲伏的女人》收藏於加拿大多倫多市的安大略省藝術博物館。1992年,人們發現這幅作品的背後,潛藏著一幅描繪了巴塞羅那地標建築的風景畫。更有趣的是,當畢加索把這幅風景畫旋轉90度創作時,原畫背景中的群山輪廓,恰好構成了畢加索筆下女人的背部線條。而這一「秘密」的發現,正要歸功於醫學領域常用的X光影像技術。

如今時隔26年,隨著科技的進步,關於這幅畫作的又一秘密被發現。據《紐約時報》報道,本次發現「新秘密」的Sandra Webster-Cook是安大略省藝術博物館的藝術品修復專家,她在仔細研究畫作時,發現了一些「既不屬於原畫,也不屬於『蹲伏的女人』的筆觸」。她堅信「這幅畫之下一定有別的秘密」。

Webster-Cook將這個發現告訴了華盛頓國家藝術館和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員,邀請他們進一步探究這幅作品。來自華盛頓國家藝術館的Delaney博士首先採用反射光譜成像技術,來分析畫作。科研人員通過他繪製的影像發現,畢加索曾經試圖在作品中繪出人物的右手手臂,而肉眼並不能看到這一細節,因為該畫作中女子的上半身幾乎全部被毛毯覆蓋。

有了這一方向,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入研究。由於不同顏料中含有的金屬成分不同,而不同金屬吸收X光後輻射出不同波長的射線。通過對這些射線的讀取和精密分析,西北大學的科研人員繪製出了這幅畫作基於各種顏料的多個圖層影像。

在這些圖層影像的幫助下,關於右手手臂的秘密被進一步揭開。來自西北大學的Kenneth Brummel通過這些圖層,描繪出這幅作品的創作畫面:畫中女子的手肘支撐在腿上,手中拿著一個碟子或是一塊麵包,姿勢非常奇怪。

然而最終,畢加索選擇用毛毯遮蓋了這個奇怪的姿勢。如果沒有Webster-Cook的細心發現,以及科學家們提供的技術手段,科研人員仍將止步於20年前X光照片下「發現另一幅作品」的成果之中,以為這幅畫的秘密已然被揭曉。

在接受Artsy採訪時,西北大學Walton博士表示,未來希望能夠用太赫茲探測技術繼續探究這幅《蹲伏的女人》。這種技術在工業領域被廣泛運用,最近剛剛被嘗試用在繪畫研究領域。Walton博士表示:「通過全新的研究手段,我們得以逐步揭曉數百年前藝術家們創作時的每一個細節。」

「聚光燈下的少女」

維米爾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在收藏有眾多名家名作的荷蘭莫里斯皇家美術館中曾經並不耀眼。直到1995年,同名小說風靡全球,並隨後被改編為電影登上銀幕。在小說家Tracy Chevalier的筆下,身為僕人的少女受邀走進主人的畫室,被允許帶上女主人貴重的珍珠耳環。虛構的微妙情愫,讓畫作中身份不明的模特少女變得神秘而動人,也讓畫作廣為人知。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接下來的兩周中,荷蘭莫里斯皇家美術館館長Emilie Gordenker將與專家們一起,利用新技術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展開全面研究。早在1994年,這幅畫曾經接受了全面的X光和紫外線影像掃描,研究者還從畫作表面採取了少量顏料樣本。而本次研究中採取的新技術將會更加註重對畫作的保護。研究期間,參觀者將有機會通過多媒體技術,全程了解研究的進展和最新發現。

實際上,儘管畫中的少女引發了諸多遐想,她的真實身份卻從未有人知曉。Gordenker將本次研究稱作「聚光燈下的少女」。

「維米爾創作的很可能不是某個人的寫實肖像,但即使畫中少女確有其人,我們也並不打算通過本次研究來揭曉這個謎團。」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Gordenker介紹說,「對研究者而言,這位少女的『神秘感』有著另一重意義。」全新的科技手段將為博物館帶來有關「少女」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也將成為全球藝術研究者的寶貴財富。(編輯 董明潔 許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全球衛星商業發射競爭:中國在探索中前進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