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愛我的父母,卻傷我最深

最愛我的父母,卻傷我最深

最愛我的父母卻傷我最深

開學了,條件反射的想寫點文章送給大家,這幾天讀完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這是我第二遍讀此書,2017年5月左右的時候讀了第一遍,裡面涉及的一些與身心靈有關的術語,我讀地是懵懵懂懂,在近一年的讀書修行和自悟中,在身心靈方面的感悟也有了點收穫,冥冥之中又從書架上拿起了此書,讀完此書收穫頗多,最深的體會就是愛可以是港灣,也可以是地獄,愛可以是退路,也可以是利劍。

1

如何做好家長的角色?

如今的70、80、90後,都已成為家裡的重要角色,為人父母。我們已經成為家庭的掌舵者,我們的航向將會開往哪裡?港灣還是地獄?讓愛成為退路還是利劍?你將如何選擇?你是否已經有所意識?你是否已經做出改變?還是……父母所有的決定和行為方式決定著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模式,這種關係模式是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

2

尋找內在小孩

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三個人:內在的小孩、內在爸爸和內在媽媽。他們之間關係的性質決定著我們長大後與其他人交往的方式。如果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比較健康,那麼我們長大後與別人相處時也會比較健康。如果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不正常,那麼長大後就難以與別人健康相處。孩子和父母關係的模式是由父母的教育方式來決定,常見的教育方式有溺愛式、嚴厲型、鼓勵式、冷嘲熱諷式、棍棒式、比較式、示挫式……

因教育方式的不同,我們自我評價系統也會千差萬別,就拿我來說,我是在嚴厲和比較模式教育下成長的,小時候,我經常被拿來和鄰居家的小孩來比較,導致我做什麼事情時,受內在父母的影響,經常擔心別人會拿我和別人做比較,自己做的不如別人好,即使有時候表現出色,在父母那裡也得不到表揚,反而會是打壓式的語句;長此以往,自己對自己也就失去了自信。自卑就成了我性格的一個特點。幸運的是,我通過不斷地讀書和領會,才開始認識自己並給自己療傷,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讓自己的思想豐盈起來,以便遇見更好得自己。

3

性格如何決定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格言。心理學專業的對於性格是這樣說的:性格,即人格,即一個人內在的客體關係,形象表現出來就是一個人的「內在小孩」與「內在父母」的關係。而內在小孩和內在父母的關係模式形成於一個人的童年時期,在這個模式形成以後,在以後的人生里,我們就會不斷將這個模式呈現在現實中,比如: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情緒管理、家庭教育、性格特點……

當然,這種客體關係模式是可以改變的,而改變的辦法就是認識你自己,從內到外,從身心靈認識自己。當我們在開始改變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將會隨之作出改變,我們對待人、事、物的看法和態度也相應會作出改變。我相信我們每個做父母的人,都是最愛自己孩子的,那麼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與孩子建立一種健康的客體關係呢?那就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都要給予孩子滿滿的愛,而非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令我們家長高興的事情,我們無條件愛的是我們的孩子而非他考了100分、上了重點學校、有個好工作……

4

避免以愛之名,傷害孩子

我們經常以愛的名義,給孩子安排各種輔導班、興趣班、替孩子制定目標……父母常常將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於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自己實現願望,想當然的認為這就是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大的愛;為了孩子甘於奉獻了自己一生;失去自我一切只為孩子。這是真的嗎?我們是真的愛我們的孩子還是愛我們自己當初未能實現的願景?有大量的新聞報道在這種家庭教育模式下長大的孩子,一旦有了可以與父母權力抗衡的能力,他們反叛的力道是巨大無比的,這也是很多家庭悲劇發生的根源所在,這種狀況正好應了這句歌詞:最愛我的人卻傷我最深。

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下,家長不能指望老師或學校先發生變化,我們要用無條件的愛給孩子營造一個家的港灣,這裡的無條件不是對於孩子的無條件溺愛,而是無條件的愛著孩子本身,有條件的教養孩子成為自信、有愛、有能力的未來公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子有方教子有法 的精彩文章:

TAG:愛子有方教子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