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B站申請美國上市融資4億美元:ACG理想國路在何方?

B站申請美國上市融資4億美元:ACG理想國路在何方?

美國當地時間3月2日,嗶哩嗶哩(B站)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計劃在美國上市,融資金額4億美元,股票交易代碼為「BILI」。承銷商為摩根史丹利、美銀美林和摩根大通。招股書未透露發行價區間以及股票發行數量。不過根據融資金額可大致估算出B站的估值範圍,理論上在15-20億美元之間。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B站營收規模達24.684億元,遊戲佔2017年B站收入83.4%,直播業務收入佔比7.1%、廣告收入佔比6.5%。2017年B站營業成本主要是收入分成成本9.26億元人民幣(佔總成本48.3%),帶寬伺服器成本4.69億元(佔總成本24.4%)以及內容和版權成本2.62億元(佔總成本13.6%)。不過B站目前算總賬還虧著,2015年、2016年、2017年歸屬於股東的凈虧損分別為5.69億元、11.85億元、5.71億元,不過隨著B站收入的大幅增長,扭虧指日可待,這或許是為何B站今年提交上市申請的重要原因。

在公司股權結構上,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持股21.5%,為第一大股東;B站創始人兼總裁徐逸持股13.1%;副董事長兼COO李旎持股3.7%。在主要機構投資者中,華人文化 (CMC)持股12.8%;正心谷創新資本持股9.0%、IDG-Accel持股7.6%、君聯資本持股5.9%、騰訊持股為5.2%。

講完財報、來談談業務,無論在國內互聯網的大圈、還是遊戲業的小圈,在GameLook看來B站都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ACG理想國:新一代用戶的心靈歸屬地

如果把B站當作典型的互聯網公司,B站的某些發展模式是極度違背商業規則的,譬如B站最著名的「用戶註冊100問」,這導致B站大量的真實用戶並不被B站接受為B站核心用戶,人為對用戶註冊設置門檻的手段、在互聯網圈難找到幾個個案,B站招股書中也體現了這個奇葩的現象。

招股書中,B站數據顯示B站截至2017年Q4的平均MAU為7200萬、是2016年第一季度的2.5倍,用戶高速增長,但B站截至2017年12月31日,只有3160萬用戶通過了B站獨創的社區入門考試成為正式會員。這意味著B站每個月有近6成的用戶是沒有成功通過B站正式註冊的。但B站在招股書中驕傲的表示:「正式會員第十二個月的留存率超過79%。用戶中81.7%是出生於1990-2009年之間的年輕人。」這代年輕用戶被B站稱之為「Z世代」。

設置用戶高註冊門檻目的是什麼呢?B站創始人、現B站總裁徐逸(網名Bishi)多年前曾解釋過這個原因:「我們希望阻攔想湊熱鬧的人進入。我要的就是社區的氛圍是穩定的,不希望和這個群體完全無關的用戶進來。」 控制質量的另一個表現是嚴格的層級劃分:遊客、普通註冊用戶、up主和管理員,自下而上,層級表現為用戶功能使用的區分。

這種對用戶的絕對化的區分和篩選,形成了B站這個專屬於90後、00後年輕人的社區用戶結構,在中國B站的成功或許正是受益於這種獨特的與成年人世界劃清界限的定位。而相應的,海外有Snapchat這樣年輕人躲避老齡化社交媒體Facebook的存在。

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能夠得以理解一些詭異的B站數據,比如,UP主創作的視頻內容佔B站整體視頻播放量的85.5%,同時社區的強烈認同感也帶來了創作者的爆炸,2017年活躍UP主的數量同比2016年增長104%。即使出於版權隱患下架了大量的視頻,對B站來說依然是毫髮無損,因為B站是這一代用戶真正的「心靈歸屬地」。

同樣也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能理解B站做的一些事,比如每年一度的BiliBili world、冠名上海男籃、建立自己的英雄聯盟職業戰隊、乃至最近二次元改造了公司樓下的Costa咖啡,這些非常人之舉其實都體現了B站年輕一代用戶的獨特口味:創造力、進取心、對社區的忠誠。

其實,B站這個「ACG理想國」從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有其深刻的「人類行為心理學」的背景存在,而上一次用這招取得一定成功的是淘米網、其險些威脅到騰訊的小學生用戶的根基,只是這次B站用了更具有創造力的方式,換湯不換藥。

遊戲圈的異類:造夢者開始替行業織夢

B站賺錢的主力是遊戲業務,2017年依靠F/GO爆發性的業績增長,B站從遊戲方面獲得收入高達20億元,儼然B站已成為一個成功的遊戲公司。

20億元的年遊戲收入在遊戲行業內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近期A股絕大多數公司都發布了2017年的業績快報,比較下來B站這個20億正好處於遊戲業上市公司中「第三梯隊」的頂部,大概排名在12名。同時B站還投資了大量的遊戲開發商,意圖完成從代理髮行到研運一體化的華麗轉身。

遊戲業收入比B站高的公司目前還是有10餘家的,但在這麼多上市公司中,真正手上有真正分量平台的遊戲企業只有兩家:騰訊、B站,因此雖然B站收入處於第三梯隊,但考慮到B站目前的用戶規模和在年輕用戶中的號召力,B站極有可能擠入第二梯隊的中游位置,這意味著未來B站將是一家中國TOP10的遊戲廠商。

B站最初做遊戲業務與做平台同樣採取了嚴設准入門檻的方式,這表現在B站發行的產品經常在替用戶做選擇題,這也導致此前很多業內開發商反饋B站是目前各平台中最難合作的,但B站董事長陳睿曾對行業解釋,B站並不是要做遊戲平台,其從來沒承諾過要做開放接入。

而到了2018年,原先替自己做遊戲的B站思路變了,成就別人其實就是成就自己,B站開始主動向開發者伸出橄欖枝,開放接入有什麼大不了?這跟UP主的邏輯是一致的,把選擇權交給用戶並不代表風險,甚至可能進一步的帶動社區的活躍度。

只不過,隨著B站正式提交美股上市申請,成為一個公眾公司,B站這個「ACG理想國」還能繼續理想主義么?

在資本的大棒、投資人的期盼下,B站的用戶正在用一種複雜的心態看待B站、期待著B站繼續堅守底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ameLook 的精彩文章:

蘋果將與主機三巨頭決戰?Apple TV商標新增主機遊戲分類
緊追不捨:《堡壘之夜》同時在線超200萬,用戶達4000萬

TAG:GameL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