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謀士為什麼就諸葛亮一個流傳千古

三國謀士為什麼就諸葛亮一個流傳千古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概括起來,不就是公平、公正、公開么?具體而言,不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么?這簡直是教科書式的法治。

法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何況是在君主專制,權力無限的古典時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依法治人易,依法治己難,往往在法治侵害到自身抑或小集團利益時,那就是罰酒三杯,另當別論,真是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最終名為法治,實為人治。

判斷法治抑或人治,不看統治者如何以法律武器對付百姓抑或異己,只看如何對待自身抑或親信集團。

譬如同時代的曹操也好刑名,看起來很有點樣子,末了一牽扯到自家問題呢?

太祖以為琰腹誹心謗,乃收付獄,髡刑輸徒。

瞅著不順眼抑或面對批評時,不由分說,一頂腹誹的帽子飛過來,真是有理扁擔三,無理三扁擔,這就是標準的打著法治的旗號搞人治。

反觀孔明是如何對待批評者甚至仇家的呢?

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只要依法當賞,冤家亦賞,只要依法當罰,親信亦罰。

又如一次北伐後,面對軍事失利,物議洶洶,孔明又是如何做的?是文過飾非,大肆分發腹誹的帽子,圖個耳目清凈?非也。是廣開言路,是要求勤攻吾之闕。

作為實際的最高統治者,諸葛亮能坦然面對批評,不以自身或小集團利益妨礙法治,這等心胸氣度乃至政治自信,雖千古之下猶令人神往。

都知道鯀與禹治水的故事,都知道堵不如疏,都知道周厲王是作死的傻蛋,可當口含天憲,生殺予奪之際,又有幾位帝王能清醒認識到這一點?

曹孟德堵了一輩子嘴,就怕為人非議,末了怕什麼來什麼,被罵了一千餘年,諸葛亮開誠心、布公道,廣泛徵求批評意見,不搞道路以目那套,反被上至廟堂,下至百姓歌頌了一千餘年。由此可見,曹操雖是英雄,局限於歷史環境,還是朕即國家那套,諸葛亮卻大大超越了時代,取得如此之高的歷史地位,其實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荀彧郭嘉靠邊站,網友:實至名歸
三國中最大的謊言竟是經典,知道真相後,感覺被騙了一個世紀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