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濟鸛雀樓:古中國社火鬧元宵

永濟鸛雀樓:古中國社火鬧元宵

正月十五耍社火,是每年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節目。今年,不僅永濟市本土的傳統民俗節目悉數登場亮相,還有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前來助興,為永濟市民打造了一場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盛宴。

在永濟市鸛雀樓,鼓聲鑔聲齊和,氣勢磅礴。由萬榮丁樊雄風鼓樂藝術團帶來的《穆桂英挂帥》,雖然只有簡單的鑼、鼓、鈸三種樂器,但它包含了大自然的風雨雷電,又體現了人間的喜怒哀樂,有氣勢、有創意,成為了本次社火節的「開場節目」。

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丁樊鑼鼓節奏緊湊、鼓點密集,表現出了粗獷、雄奇的地域特色和黃河兒女淳樸、率真、豪邁的情懷,被譽為「萬榮第一鼓」,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深厚的群眾基礎,讓它於2013年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萬榮丁樊雄風鼓樂藝術團由35人組成,年紀最大的景振龍今年64歲,在演出中負責手鑼部分。全體演員意氣風發,伴隨著歡慶的鑼鼓,踏著春天的腳步,為市民群眾送上聲聲祝福。

晉南桌子戲是來自臨猗的傳統劇種。表演者以蒲劇唱腔為本調,配合多種傳統樂器,用淳樸的聲音迎春接福,歌頌美好生活。

「桌子戲」發源於晉南一帶,是蒲劇早期一種最接地氣的原生態藝術表現形式,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桌子戲」的演員,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雖然沒有受過正規音樂訓練,但原汁原味、粗獷豪放的表演,專業演員或許未必能夠做到。

張苟鎖是桌子戲裡年齡最大的演員,唱了一輩子戲,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桌子戲」發揚光大。

南北獅王同台獻藝是本次社火節的重頭戲。表演者在鑼鼓音樂的伴奏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讓人們在觀賞舞獅表演帶來的緊張和歡樂之餘,也體會到藝術的巨大魅力。

獅子是中華各族人民心目中的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舞獅則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伴隨著喧天的鑼鼓聲,幾頭獅子一起搖頭擺尾地向觀眾走來,時而仰頭望天,時而俯身低探,顯得惟妙惟肖。觀眾們或伸手摸獅頭,或拍照留念,興高采烈地參與其中,沾好運祈福新年。

不同於北獅的雄健勇猛,深圳比麟堂的南獅表演細膩驚險。在梅花樁表演環節,南獅表演者展現出精湛的技藝,在數米高的梅花樁上靈活行走,不斷做出一系列新、高、難、險、奇的騰挪撲躍動作,引起陣陣歡呼鼓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濟市網信辦 的精彩文章:

TAG:永濟市網信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