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探秘中國1000計劃第122個秘境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第二天:上壩子(海拔3300米)- 喇嘛溝(海拔3800米)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晨起的空氣更為清新,看樣子又是個大晴天,阿健和二車一邊在簧火旁取暖,一邊訴說著夜裡的寒冷煎熬,可憐的二車,昨晚把我打理得舒適溫暖,自己卻就著那零上十二度的薄睡袋,半邊身子著地的湊和了一晚,好在底子不錯才沒感冒。

早餐依然是難吃的酥油茶和烤麵餅,飯畢我們有點依依不捨地準備出發,老程說,這裡還不是最美的,等會有你們欣賞的地方。據扎西講,這條線路,除了老程單獨走過一次,還有一拔外國人來過,我們這次是第三批,有些小得意,因為我可能是第一個走這條線的中國女人。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在一陣悅耳的馬鈴聲中,我們離開上壩子。路比昨天的平坦開闊多了,除了阿健,大家都策馬前行,滿眼的柏楊林,可惜顏色已淡有點過季了,高原秋色該是最美的,但短暫得可遇而不可求,正因為此,永遠讓人有著念想。

隊伍慢慢走進了原始森林裡,大樹參天,勉強可通行的山間小徑撲著厚厚的落葉,偶爾有陽光射進的地方色彩斑瀾,一陣陣濃郁的草香、樹香沁人心脾,山間流淌著清亮的小溪,也有獨木橋架於其上,甚至有根樹丫上還擺著藏地常見的牛頭骨架,看樣子這兒雖人跡罕至,但肯定還是有當地人走過的。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在森林中行進十分愜意,早把昨天的辛苦忘到了九宵雲外,時而找一根倒地的大古木躺著休息一下,時而拍上幾張小照,或者吼上幾嗓子,大家都顯得很輕鬆,只是因為趕路,中午沒有專門停下弄飯,只靠些巧克力、餅乾充饑,隊伍中吳航的腳可能因為鞋子不合腳的原因開始一瘸一拐起來,十分吃力,不過他很堅強,也沒拖慢行進的速度。

海拔漸高,樹木漸漸稀疏,道路慢慢平緩開闊起來,我們溯溪而上,高原景緻開始撲面而來,雖然沒有想像中壯麗的紅黃秋葉,但當草壩雪山驟現眼前時,那種視覺上的震撼與享受讓人頓覺不枉到此一游:這裡就是今天的宿營地喇嘛溝,海拔3800多米。據馬幫們講,我們抬眼所見的雪山叫菩薩山,這個草壩處原來有座寺廟,所以溪邊長滿彩色植物的溝叫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只剩一小段殘垣斷壁,讓這四面環山、色彩豐富的世外桃源般的高山畫卷中平添了幾分蒼涼!

今天從出發到達喇嘛溝只用了五個多小時,比起昨天不知道輕鬆多少,天空晴好,景色絕美,大夥選擇好紮營地後,開始了自由活動。

溫暖的陽光灑在有些枯黃乾爽的草壩上,連馬兒都歡快地打起了滾!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一條古樸的木橋架於清澈的溪流之上,倒映著層次由黃及紅的峰林和的遠遠的連綿雪山,雪山之下竟然還有一處藏民居,圈養著數十頭高原耗牛,沿著溪邊是一條植物茂密的山溝,遺憾的是最美的秋色似已過去,顏色消褪,頗有蕭瑟之感,但不難想像秋意至濃時的艷美色彩,饒是如此,此般景緻已令我們神魂顛倒,先是一頓舉機狂攝,然後開始四散漫步細細品味。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夜幕降臨,四周一片寂靜,遠遠的雪山寶頂閃著清冷的白光,氣溫驟降,我們回到營地的篝火旁取暖、進餐。稍稍補充過能量的我們又竄入了那唯一的牧民家中進行家訪。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回到營地時還不太晚,我們意猶未盡地玩起了「殺人遊戲」,四個馬幫相當聰明,不但一學就會,更是以簡短地言語、老實的神態一次次騙過了我們這些殺人老手。

正玩得起勁,馬幫們突然觸電般一躍而起,扎西對滿臉茫然的我們說了句「馬要跑到山下去了!」就衝進了黑暗之中。原來營地附近的草已枯了,馬草料不夠,找不著食物的馬向山下海拔低而草料多的地方跑了。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好在馬幫們夠警覺,動作又快,很快追上了馬匹並把它們趕了回來,用斧子把木樁牢牢釘在地上,拴住了馬,可憐的馬兒們只能餓著肚子了。

經歷了一場虛驚,大家各自準備歇息了,我的帳篷根本無法在這高原地方使用,好在阿健的帳篷夠大,於是三個人擠在一個帳篷內,二車找馬幫又借了兩張羊毛氈子,共同對抗寒冷的夜晚。(徒步遊記更新中)

那座山叫貢嘎:爬到喇嘛溝,寺廟早已荒蕪,夜晚馬跑到山下去了

行者:童童、老程、文哥、阿健、吳航和二車;馬幫:扎西、扎西舅舅、小楊和老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