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廊橋遺夢》| 好的愛情,從不著急

《廊橋遺夢》| 好的愛情,從不著急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楊帆

 

領讀





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 《廊橋遺夢》。





時間流過,一切激情、浪漫紛紛消失,而對那個人的關心、牽掛,卻全然絲毫不減,那麼,這就是愛了。這種愛,也許一輩子就真的只有一次,那人的一生總應有一次為了某人而忘了自己。




愛情終究會來到,只是可能會遲到,面對遲來的愛情與家庭責任,又該如何選擇?如果你選擇後者,我選擇成全,那我們的故事是否會像故事中的那樣:四天的完美之戀,換來半生的彼此懷念?



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美國小說家、攝影家、音樂家,多部作品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他在兩周時間內完成的代表作《廊橋遺夢》,一經出版便位居1993年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並獲得外國文學圖書獎,1994年改編成同名電影。




《廊橋遺夢》不單單講的是愛情,更是一種人生理想的選擇,使人們在足以引起指責的越軌和羞恥的戀情中看到了堅貞、永恆、理智以及情感深厚的一面;也使人們在看到工業文明語境下,詩意的生存哲學。



今天的閱讀目標是原書的第一部分(第13頁——第23頁),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




故事的開始





從長滿「藍眼草」的花叢中,從千百條鄉間道路的塵埃中,常有關不住的歌聲飛出來。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發生在一個早晨,由於收到母親生前律師寄出的信,兩兄妹邁克、卡洛琳回到了曾經的家,律師向他們陳述道:




「他們的母親想在自己死後將遺體火化,並希望將自己的骨灰撒在羅斯曼橋」,兄妹對此表示不予理解。




接著他們在母親留下的保險箱中找到了一條藏在信封里的母親曾經的項鏈、一把鑰匙和筆記本。




在筆記本中,兄妹兩人也發現了母親與「國家地理」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德塵封多年的愛情故事。




1965年8月8日早晨,羅伯特·金凱德鎖上了華盛頓州貝靈厄姆一棟雜亂無章的房子里兩居室公寓的門。




他拎著一隻裝滿了照相器材的背包和一個衣箱走下樓梯,穿過通向後門的過道,他那輛舊雪佛蘭小卡車就停在住戶專用的停車場上。




他坐進方向盤後面,點起一支駱駝牌香煙,心裡默默清點行李器材。必備的帶著就可以了,其他東西如果忘了帶,他都可以在路上買。




羅伯特穿著褪色的李維斯牌牛仔褲、磨損了的紅翼牌野地靴、一件咔嘰布襯衫、橘黃色背帶,在寬寬的皮帶上掛著一把帶刀鞘的瑞士軍刀。



他看看錶,八點二十七分。車開始發動、倒車、換擋,在霧蒙蒙的陽光下緩緩駛出小巷。現在他朝著太陽駛去,開始了穿越喀斯喀特山脈的漫長而曲折的路程。




他愛這片國土,從容不迫地走著,不時停下來做一點筆記,記下來將來有可能值得再來的地點,或者拍下一些他稱之為「記憶快照」的照片。




這些照片的目的是提醒他有些地方他可能還想重遊,作更認真的採訪。




他一生曾千百次私心竊望有一條狗。或許是一條金色的獵狗,可以伴他作這樣的旅行,並且在家裡給他做伴。




但是他經常外出,多數是到國外,這對狗來說太不公平。




不過他總想著這件事情。再過幾年,他就要老了,不能再做這種艱苦的野外作業了。「到那時我也許要弄條狗來。」他向車窗外排排退去的綠樹說道。




這種驅車旅行總是使他進入思前想後的狀態,對狗的念想也是其中一部分。




羅伯特·金凱德是名副其實的孑然一身——獨生子,父母雙亡,幾個遠親早已失去聯繫,沒有親密的朋友。




他想到瑪麗安,她的前妻。同他結婚五年之後離開了他,已經九年了。




瑪麗安夢想成為音樂家,做一名民歌手。她會唱所有韋弗作的歌曲,在西雅圖的咖啡館唱的不錯。




羅伯特長期外出——有時一去兩三個月——使婚姻生活很艱難,這點他知道。當初他們決定結婚時,隱隱約約覺得可以設法處理好,結果不行。




一次他從冰島攝影回來,瑪麗安不在了,她除了要自由之外,什麼要求也沒有提。




羅伯特有一次在亞馬遜河谷某處的一家酒吧中對一位醉醺醺的輪船駕駛員說:「她留給我的比我留給她的多」,這確是事實。




蘇必利爾國家森林風光宜人。羅伯特在一汪池水邊停下來,拍攝一些奇形怪狀的樹枝在水中的倒影,拍完以後,坐在卡車的踏板上喝咖啡,吸一支駱駝牌香煙,聆聽白樺樹間的風聲。




「有個伴多好,一個女人」。他望著吐出的煙吹向池面,心裡這樣想,「人老了就陷入這種思想狀態。」




但是他這樣長年在外,留在家裡的人太苦了,這點他已有體會。




他留在貝靈厄姆家中的時間,間或同一位頗有才氣的女導演約會,她聰明好相處,但是他不愛她,永遠不可能愛上她。




不過有時他們兩人都感到寂寞,就一起看個電影,喝幾杯酒,一起度過一個纏綿的晚上。




她總是對羅伯特說;「你是最棒的,沒人比得上你,連相近的也沒有。」羅伯特無法知道她是不是在說真話,但有一次她確實說了使他縈繞於懷的話:




「羅伯特,你身體里藏著一個生命,我不夠棒,不配把它引出來,我力量太小,夠不著它。我有時覺得你在這裡已經很久很久了,比一生更久遠,你似乎曾經住在一個我們任何人連做夢也夢不到的隱秘的地方。




你使我害怕,儘管你對我溫柔。如果我和你在一起時不掙扎著控制自己,我會覺得失去重心,再也恢復不過來。」








特立獨行的孩童時代




羅伯特含糊地懂得這位導演指的什麼,但是他自己也抓不住。




從他在俄亥俄一個小鎮上成長起來的孩提時代,他就有這種漫無邊際的思想,一種難耐的渴望和悲劇意識與超強的體力和智力的結合。




當其他的孩子唱著《搖啊搖,搖小船》時,他已在和著法國歌舞廳歌曲的曲調學那英文歌詞了。




他喜歡文字和形象,「藍色」是他最喜歡的詞之一。




他喜歡在說這個詞時嘴唇和舌頭的感覺。他記得年輕時曾想過語言可以產生肉體的官感,不僅是說明一個意思而已。




他把喜歡的詞列出單子貼在房間里,然後把這些詞綴成句子也貼在牆上,還有他喜歡的地名也貼在牆上。終於在他的房間四壁都貼滿了寫著字、詞、句和地名的紙張。




連他母親也注意到他有些與眾不同。他三歲以前一個字也沒有說過,然後就整句整句地說話了,到五歲時已經能看書了,而在學校里是個不專心聽講的學生,讓老師們感到泄氣。




他母親說:「他好像生活在自己締造的天地里。我知道他是我兒子,但我有時有一種感覺,好像他不是從我和丈夫身上來的,而是來自另一個他經常想回去的地方。」




他讀遍了當地圖書館有關探險和旅遊的書籍,感到心滿意足,除此之外就關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連幾天待在流過村頭的小河邊。這時他常常希望有一隻狗共享這些時光。




沒錢上大學,也沒有這個願望。十八歲時父親去世了,當時大蕭條正無情襲來,他報名參軍以養活母親。他在軍隊待了四年,而這四年改變了他的一生。




軍隊的想法常令人捉摸不透,他被分配去當攝影師助手,儘管他那時對往相機里上膠捲都毫無概念。




但是就在這項工作中他發現了自己的業務專長。技術細節對他來說十分容易,不出一個月,他就獲准自己拍攝一些簡單的照片。




他二十二歲離開軍隊時已是一名相當不錯的攝影師,在紐約找到一份工作,做一位著名時裝攝影師的助手。




他無法對時裝這種觀念產生好感。




好好的新衣服給扔了,或者按照歐洲時裝獨裁者們的指令重新改過,這在他看來太傻了,他覺得這些拍攝是貶低了自己。「作品如其人」他離開這一工作時說。




他回到紐約第二年母親去世了,安葬母親後,用母親留下的財富買了一套上好的照相器材。




他有些作品開始在幾家小雜誌上發表了,然後接到《國家地理》雜誌的電話,接受了一個不太重要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就此出道。




軍隊在1943年又召他入伍,他肩上晃蕩著相機,隨海軍陸戰隊艱苦跋涉直到南太平洋海灘,仰卧在地上拍攝那些士兵。




他在他們臉上看到了恐懼,感同身受,看到他們祈求上帝和母親救救他們。




他把這些都拍了下來,自己得以倖存,但是從來沒有為戰地攝影的所謂榮耀和浪漫吸引住。




他於1945年退伍,繼續同《國家地理》雜誌合作,他向北轉去探察華盛頓州,他喜歡那個地方,就把它作為基地了。




現在五十二歲的他還在觀察光線。童年時代貼在牆上的大部分地方都已經去過了,當他訪問這些地方的時候,常常感到不可思議,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到了那裡。




他在國外旅行的座右銘是「問三次路」,因為他發現三次回答即便都是錯的,也能逐步把你引到你要去的地方。在蘇必利爾,他覺得也許兩次就夠了。




一個信箱漸漸映入眼帘,他把車放慢,轉向小巷,想去問路。當他緩緩駛進場院時,只見一個女人坐在游廊下,那裡看起來很清涼。




她離開游廊向他走來,他下了車,望著她,近些,更近些。她風姿綽約,或者曾經一度如此,或者可能再度如此。




羅伯特立刻又開始有那種手足無措的感覺,他在女人面前總有這種窘態,即使那女人對他只是隱約有些微吸引力。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了羅伯特的成長曆程,及浪漫傳奇的人生經歷,在蘇必利爾,羅伯特遇見了一位令他心動的女子,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羅伯特長年在外,以至於妻子終於感到疲倦,不願再等他。在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有過令你印象深刻的等待?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故事,歡迎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閱讀好書,共同成長,相遇十點,讀你每天!我們明天見,晚安。





人物留聲機

 




「在榜樣的身上汲取能量和智慧」





民國精彩

,解讀最經典的民國人物


勵志古人

,不可錯過的人物故事


成功指南

,向成功者吸取

經驗


長按識別二維碼,免費開啟

人物留聲機


遇見有價值的靈魂,做更高級的自己



-領讀-



靜瀾,思考人生的中二少女、職場小白。All will come,all will gone.


-主播-


楊帆,國家一級播音員,焦作廣播電視台播音指導。1995年師從於夏青、葛蘭、方明、林如等老一輩播音藝術家。多次擔任「夏青杯「等各大比賽評委。從事播音主持工作25年、播音主持教學10餘年,為上戲、浙傳等重點院校輸送學員300多名。更多音頻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楊帆朗讀者社群





編輯:小閑




正在共讀《廊橋遺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不好意思,我結婚了」
《奧黛麗·赫本》| 人生該走的彎路,一步都少不了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