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壽命無量願 聲聞無數願

壽命無量願 聲聞無數願

壽命無量願 聲聞無數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十三、壽命無量願

【原文】
『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章旨】
悟道之人,不生不滅。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窮劫無盡。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我們的自性,不生不滅,壽量無涯。回歸了自性,便是回歸了無量壽。回歸了無量壽,即壽命無量。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無量壽,不是某個超然的個體,不是某個令人頂禮膜拜的宗教偶像,他只是諸人空靈寂照的自性,他只是諸人真實的自己。所謂作佛,只是回歸自性,以自性作自己。自性光明無量,自性壽命無量,即我光明無量,我壽命無量。
我們學佛,應當發願,回歸自性,回歸我們的無量壽,凈化心靈,普度眾生,成就自性凈土,成就自心凈土。

十四、聲聞無數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章旨】
自性聲聞,無量無數。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聲聞,無量無數,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緣覺,於百千劫中,尋思共算,不知其數。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這裡所說的聲聞,不是娑婆世界的聲聞,而是凈土世界的聲聞。娑婆世界的聲聞,是未見自性的聲聞,表出世離染之德。凈土世界的聲聞,是見性後的聲聞,表聞佛教導、依教奉行之德。
第一,娑婆世界的聲聞,只知有三界可出,而不知有佛可成。因此,娑婆世界的聲聞,發心出三界,入涅槃,不來世間,不受世苦。
凈土世界的聲聞,身居凈土,沐浴佛光,了知三界,如幻如化,本無實際,順佛教化,漸漸契入無餘涅槃,圓成無上正等正覺。
第二,娑婆世界的聲聞,他聽聞的佛陀教導,是佛陀的有聲言語。凈土世界的聲聞,他聽聞的佛陀教導,是各種形態的自性妙音,不局限於口頭言說。
凈土世界,聲聞之德,無有限量。若有限量,則非正覺。
問:何謂三千大千世界?
答曰:充滿貪嗔痴的心靈世界,即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中,貪有無量,假名一千。嗔有無量,假名一千。痴有無量,假名一千。貪嗔痴性,各有一千,三個三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清凈光明的心靈世界,即是凈土世界。顛倒污染的心靈世界,即是娑婆世界。欲凈其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切不可心外求凈土,何以故?自心不凈,欲生凈土,無有其事。
凈土是自心,生又生何處?往生凈土,唯生自心。蓮池大師云:「彌陀即自性彌陀,所以不可不念。凈土即惟心凈土,所以不可不生。」又云:往生凈土,「生於自心,故不往而往,名為往生。」[1]蕅益大師云:「千經萬論,若顯若密,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除此心外,更無所詮」[2]。六祖慧能云:「自性不歸,無所歸處。」可見,除此心外,向外追尋,則是流浪,不是回家。

[1]《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四。《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六八頁上。
[2]《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三。《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三一八頁下。
壽命無量願 聲聞無數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關於「心中心法」的一千座
身悉金色願,形色相同願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