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鐵皮暖壺搪瓷缸,看懂這10張圖你就真的老了

鐵皮暖壺搪瓷缸,看懂這10張圖你就真的老了

上世紀50-70年代的中國,誕生了很多極富特色的產品。圖為湖南省洪江市托口古鎮,屋內保存的6幅不同時期的肖像畫和那個年代的手提箱,不僅是歲月的見證,也是屋主青春的印記。

搪瓷缸、竹皮暖壺、老式檯燈、黃綠色的書包、簡樸的桌椅、黑白結婚照,這是上海世博中國國家館展現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個普通中國家庭。

美麗的媽媽身著舊式旗袍,活潑的孩子穿著新式背帶短褲,這是一張攝於建國初期的照片。不久,中蘇進入「蜜月期」,我們的著裝很快受到了蘇聯的影響。

圖為1951年3月,廣州婦女身穿「列寧裝」,舉著中蘇兩國領袖的畫像,進行「反美帝國主義重新武裝日本示威」大遊行。

中蘇友好時期,蘇聯女子的日常服裝——「布拉吉」風靡中國。碎花、條紋或格子圖案,在藍灰色一統的背景下格外耀眼。

在艱苦的年代,人們發明了諸多節約的方法。圖中江西會昌的姑娘們為了避免衣服肩部被磨損,帶上了特製的披肩。

人們將整潔的「假領子」外翻,顯得格外精神。假領子只用一尺布做成,可以做成圓領、一字領、花褶領等款式。

當年,每個家庭都少不了搪瓷用品。它不光經久耐用,而且顏色鮮亮,圖案吉祥喜慶,充滿積極向上的氣息。

1966年,在新塘人民公社門市部,人們正在購買生活用品。那些印著雙喜、牡丹鳳凰圖案的鐵皮暖壺、搪瓷缸,是姑娘們必備的嫁妝。

那時候,人們追求的是「三轉一響」: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收音機。每一樣都凝聚著國人的奮鬥史,比如這一塊上海牌手錶,是中國人自主製造的第一塊細馬手錶,正式生產於1958年。

那時的四大件產量少,價格高,擁有不容易,像收音機通常是在工廠組織收聽的。

自行車大多是用來運輸貨物的「公家」資產。

走得渴了,小學生抓起斜跨著的軍用水壺,大口喝起來。在以「工農兵」出身為榮的年代,一身仿軍人的裝束,外綠內白的軍用搪瓷口杯,將成為他們日後的「純真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互鑒 的精彩文章:

13年一遇的貴州苗寨神秘祭祀,錯過遺憾一生
百兵之君,短兵之祖,有了劍,才能瀟洒走天涯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