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居易糾結嗎,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白居易糾結嗎,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很多時候人們花很長時間適應了某些人和環境,就不願意再有所改變,即使這種改變可以讓其地位更加提高,財富更加充實,人格也得到升華。從個人的角度分析,對過去的依賴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會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人們會在一個較長時間裡內心比較糾結,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更傾向於追求收益最大化,甘願冒著更大的風險,而多數中老年人則更趨向於保守,寧願少一份收入,少一些上升的通道,也要維持眼前的穩定。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也是一位非常糾結的人物形象,初看小說的讀者都非常不喜歡他,覺得一個男子漢怎麼可以整天婆婆媽媽,甚至還向姑娘們討嘴上的胭脂吃。寶玉剛出場,作者也把他形容得一無是處,「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

其實整部小說,作家對寶玉的刻畫著力最多,用情最深,充分地調用了各種文學手段描寫人物內心的掙扎,愛情的失意、讀書的困惑、前途的迷茫、人生的痛苦、家族的命運、未來的結局,所有這一切都要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去思考和承擔,他如何不被壓垮?正是因為如此,毛主席也評價寶玉:賈寶玉是個很有性格的男孩哩,他對女孩好,那是因他覺得女孩受壓迫嘛。

閑話不表,話說那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一生筆耕不輟,曾經寫過三千多首詩,被稱為詩魔。他比李白和杜甫幸運,躲過了安史之亂,也在二十九歲時中了進士,雖然曾經被貶為江州司馬,總體仕途比較順暢,而且高壽,活到了七十五歲,不像纏綿憂鬱的李商隱,四十幾歲就早早過世。

白居易十六歲時就寫下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習作,讓京城長安的大名士顧況也連聲誇讚:有才如此,居亦何難?天才的白居易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憶江南、問劉十九、池上等等,一篇篇上乘佳作紛紛面世,一個個生動的形象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白居易不僅五言七律寫得好,他的敘事詩也達到了中國文學史上從未有過的高峰。

然而白居易卻是一位十分矛盾的人,首先是他的婚姻讓他糾結。白居易年輕時結識了比他小四歲的湘靈,她長得活潑可愛,還懂點音律,於是兩人就成了朝夕不離、青梅竹馬的玩伴。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母親卻因為他們不能門當戶對,而堅決反對這樁婚事,白居易雖再三哀求,還是有情人難成眷屬。這種遺憾不僅寶玉懂得,後來的陸放翁也深深地感嘆:錯錯錯、莫莫莫。

婚姻的失敗讓白居易對下層的百姓,特別是受欺壓和剝削的婦女有一種天然的同情心,而對處於高層的統治階層卻有另一種排斥心理。他寫琵琶行,對於一位普通的女人描寫的是那麼細緻入微: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最後聽完她的彈奏,又淚眼愁腸地感覺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而描寫楊貴妃,他的描寫雖然更是細膩,但是情感卻完全不同: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那是一種對皇族奢侈荒淫生活的揭露和鞭撻,雖然也有些許的悲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但是白居易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和憤慨,兩相對比,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一種莫名的煩躁和掙扎在白居易的心中翻騰。

白居易的糾結還在於他的創作思想,李白、杜甫、王維和李商隱的詩歌創作都是用他們的生命,雖然李白豪放、杜甫沉重、王維空靈、李商隱纏綿,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每一首詩都是他們生命的體驗,是靈魂的共鳴,是精神的升華。而白居易更多的是採用一種詩歌的技巧,所以創作的作品傳世越多,他的內心就越是矛盾。

有時候我們尋尋覓覓,踏破鐵鞋無覓處,最後卻感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我想白居易也在用自己的一生追尋著自己的夢。不過當我們看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們開始感覺到絲絲的溫暖;當我們讀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我們察覺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當我們吟誦「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我們知道了作者也體會到了生命的無常,言語中終於也流露出一種眷戀和惋惜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雖然年幼,然天下的事情,卻也漸漸入了他的眼中
在友人的鼓勵下,白居易才寫出大唐最凄美的愛情絕唱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