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讀經典的詩,拉家常的話,這裡是《雲瀧詩話》。

昨天學習了《里仁》的前八句,說得更多地是「仁」的內在修養。現在再關注一下「仁」的外用。

心中有「仁」,在為人處事上有什麼表現呢?

4-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君子,志在聖賢,以道自任,心裡有堅定不移的使命。所以,他一般不會在乎吃的好不好,穿得漂不漂亮,而是心無旁騖,直道而行,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標和使命。

從這一點考慮,企業為什麼要做文化理念的經營?因為企業是大寫的「人」,要通過大的「人格」,形成上下同欲,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努力。

4-10.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承接上一句。因為直道而行,心有使命,君子就心安理得,心裡沒敵對的人,也沒羨慕的事兒,合起來就是沒有「羨慕嫉妒恨」,只做義所當為的事兒。

孟子說:「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心中堅定,就有這種撐拳赤腳,獨往獨來於天地之間的豪邁勁兒和大人格。

4-11.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於內在,念茲在茲的是仁德的修養;對外呢,始終考慮不違背法度(包括禮節),所以,君子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小人呢,恰恰相反,在乎的是利益和好處,經常不擇手段。

所以《中庸》講,君子戒慎恐懼;小人則肆無忌憚。

4-12.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處處利己,必然招怨。

4-13.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心中有「仁」,對人有禮,自然謙讓。禮讓,禮讓,禮者讓也。

4-14.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君子心中有「仁」,有堅定不移的使命,就有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4-15.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是《論語》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場景:上著上著課,孔子突然對曾參說:「參啊!你明白嗎?我的道,是一以貫之呀!」說完,夫子走了!學生們都聽愣了,忙問曾參:「老師這沒頭沒腦地來了一句,到底是啥意思呢?」

曾子說了,老師的一貫道,就是「忠」和「恕」。

一、先說文解字一下:所謂「忠」,望文生義,「中心」的意思,「中」自己的「心」,或者說自己的「心」里有個「中」;所謂「恕」,就是「如心」的意思,你心如我心,就是將心比心。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孔子的「一貫道」第一層意思就是,貫穿於他學問的中心思想在「忠恕」二字:首先是自己心中有主張,堅定不移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才去影響別人,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然後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二、「一貫」還代表一貫到底,認準了一條路,就堅定不移走下去,就像鄭板橋的話:「千錘萬鑿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毫不動搖。

在《論語》中,孔子在另一個場合,表達了同樣的意思。那次他是問子貢:「你以為我的學問是博聞強記嗎?」子貢說:「難道不是嗎?」孔子說:「還真不是!我的道是一以貫之。」

一以貫之,就是圍繞一個中心不斷踵事增華。對我們來說,就要立足於用,立足以工作為中心,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學養、見識、技藝和能力。

三、我們也可以理解,做學問要一門深入。

這太重要了!現在是個浮躁的時代,大家的心都很亂,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殊不知真正成功而有所作為的人,得力處恰恰在於用志不紛。古人說「得其一,萬事畢」,是真實不虛的話,只是人們很難有這般見識和定力。

所以,《老子》八十一章,專門有一章講「得一」的訣竅:「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一正。」大道至簡至易,能得一,便能生二生三而生萬物。

佛家同樣注重一門深入。《楞嚴經》中,釋迦文佛諄諄教誨:「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凈。」經中,二十五位菩薩、羅漢分別介紹各自證道的經驗,觀世音菩薩就是由「耳根」一門深入,而證到「圓通」。

佛家號稱八萬四千法門,但如果遍學多門就大錯特錯了,唐代善導大師說:「從此一門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世間法的讀書、學藝、健身也莫不如此。領袖毛澤東說,讀書當得大本大源;大學者陳寅恪晚年說,中國古書浩如煙海,但根本的經典不過幾十部,其他都是抄來抄去;健身和學藝,真正管用的招也不過幾項、十數項,關鍵是把簡單做到極致。

摘錄禪宗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與同道共勉:

至道無難,惟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不用求真,惟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能隨境滅,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兩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

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借詩悟道,以文會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瀧詩話 的精彩文章:

TAG:雲瀧詩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