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求職者眼中能夠留住人的單位是怎樣的?

求職者眼中能夠留住人的單位是怎樣的?

小編覺得,短期來看,需要有相對和諧的環境,良好的同事關係,除了基礎的生活外有所結餘的薪金,工作和業餘生活的界限不至於太模糊。而長期來講,則需要單位有較為成熟的運轉模式,願意帶人的前輩,以及令自己進步和學習的空間。

趙驍則寄望於單位的發展方向能和自己的規劃有所「共振」。因為進入了一個自己喜歡又相對擅長的行業,他不在意將工作和生活交叉,「對物質無所謂,那肯定對精神方面有更高要求,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空間大展拳腳」。

頻頻跳槽的孰是孰非

雖然來來去去頗為瀟洒,但實際上,趙驍也有著自己的煩惱:經過一年,他感覺自己相比於忠於一份工作的同學而言,競爭力更弱了。「他們已經逐漸找到自己的角色,開始積累資源了;而我還在不斷進入狀態」。

有3年工齡的羅瀟也覺得,自己進入了「惡性循環」中。這幾年,她分別做過婚慶公司的助理、新媒體的編輯,也去過朋友的店裡幫忙統籌。在搜羅「下家」時,羅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因為這些經歷「加分」,反而還貶值了——與剛畢業的大學生相比,年齡、活力等都是問題;較成熟的職場人而言,前幾段經歷毫無繼承性,在社會招聘時也極難出彩。

據麥可思數據,2014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內無離職經歷的群體月收入、就業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更高。麥可思研究院分析: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頻繁離職影響就業質量;另一方面,月收入低、就業滿意度低、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低也有引發職場新人離職的可能,這會進一步造成有離職經歷群體的「三低」情況。

跳槽是雙向選擇的過程。對於求職者來說,「閃人」時要注意什麼?

小編指出,在跳槽之前,員工應該全面評估和審視自己。在她看來,頻繁跳槽者不能把問題完全歸結於客觀環境。「跳得太頻繁說明,你要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要麼判斷和選擇能力比較弱」。

她進一步指出,很多工作一個星期你就知道怎麼做了,但是知道不代表能做到,也許你需要3年時間才能真正進入狀態。此外,頻繁跳槽也會讓人際關係如蜻蜓點水,沒有足夠的機會了解別人,也沒有足夠的機會展現自己。

「不要在不如意的時候跳槽,人在低谷時作的決定往往缺乏正確判斷。主動權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想清楚自己下一步發展是什麼,下一份工作是否能滿足發展的條件。」小編強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省工商聯人才 的精彩文章:

實習生活有多苦?有多樂?有多少收穫?

TAG:安徽省工商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