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洞察:從「買得到」變為「買得爽」

洞察:從「買得到」變為「買得爽」

伴隨著消費升級、新零售、共享經濟等新趨勢和新模式的出現,傳統的商業思維受到了挑戰。人們開始用「新商業」來討論這些新出現的事物。

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首席客戶官吳敏芝在阿里的一個內部會議上分享了她對「新商業下的新體驗」的看法。

首先,對於什麼是「新商業」,吳敏芝的看法是:一個以消費者用戶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線上線下的商業重構。在這裡面,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以用戶為中心,另一個是數據驅動。

第一個關鍵詞,以用戶為中心,這是區別於傳統經濟的一個關鍵點。傳統經濟是商品經濟,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產什麼、在哪裡賣、怎麼賣得更好上面,商品生產出來後積極尋找渠道,會建立自己的渠道,會想怎麼給商品定價,怎麼給渠道留利潤,都在關注傳統的4P要素上,也就是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上。

傳統經濟中我們知道自己生產了什麼,賣了什麼,也知道賣了多少,但唯一不知道的是把這些商品賣給了誰。但現在不一樣了,新商業里由於有了數據,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知道商品賣給了誰,用戶在商家面前越來越豐滿和具體。知道了用戶是誰,接下來更多的就是要圍繞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第二個關鍵詞是數據驅動。阿里巴巴最開始做淘寶時,它說自己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過了幾年又說自己是電商服務公司,直到前幾年明確喊出自己是一家數據服務公司。阿里基於自己十幾年做淘寶的過程,在線上積累了豐富的數據,這就能區別於傳統經濟。有了這些數據,就能幫商家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能實現從商品經濟到體驗經濟的轉變。

之所以有一系列新商業的出現,除了技術推動之外,在消費者需求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是推動商品經濟發展到體驗經濟的推動力。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消費在不斷升級。消費者的訴求從過去的「買得到」,變成今天要「買得好、買得爽」。可是過去沉澱下來的數據,都是圍繞消費者「買得到」商品的情況下沉澱的4P策略,但今天消費者變了,「買得到」不是消費者的訴求了,因為在哪兒都能「買得到」,這時候就要「買得好、買得爽」,如果今天還把資源沉澱在過去的4P策略上,邊際收益就會越來越低。在今天,對體驗的投入就變成了新的價值觀。

商品依然很重要,但這個重要現在已經變成了基本門檻。現在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時候,可選的東西太多了,最後驅動消費決策的就變成了服務。

吳敏芝自己在淘寶、天貓買東西時也會看評價,不僅是看商品的評價,如果她看到有留言說碰到了問題,商家幫助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及時進行了處理,她就能果敢地下單。這是因為她覺得購物不一定能100%滿意,但是能買得放心無憂,只要服務好,就能放心,願意在這個商家店裡買。這就是為什麼今天商家要在體驗上下功夫。

前面講到的是新商業下由商品經濟升級到體驗經濟,那麼在阿里的體系里怎麼運作這些新商業的設想呢?吳敏芝所在的團隊是阿里的客戶體驗事業群。她認為,體驗來自服務,但體驗不僅僅是服務。把服務升級為體驗,首先要先把服務做好。那為什麼體驗要來自客戶服務部門呢?這是因為客服團隊是接觸客戶最多、最一線的人,今天的整個客戶體驗要源自客服團隊,但又要不停留於客戶服務團隊。這就要求客戶服務中還要產生洞察力和推動整個組織改變的推動力。

那麼怎麼做到能產生洞察力和推動力呢?吳敏芝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人才;二是賦權;三是數據。

人才方面意味著舍不捨得把好的人才往服務團隊送。在吳敏芝的團隊有近3000名員工,但真正在一線服務客戶的員工只有600多名,而另外2000多名員工是技術、產品、運營、分析人員。在很多人眼裡服務團隊只要會打電話、會服務人就可以,但阿里並不是這樣,團隊里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是技術人員。今天整個服務體系能夠在組織里起到體驗的推動作用,是因為後面有龐大的技術和產品團隊的支撐,這就是舍不捨得人才往服務團隊放。

賦權方面意味著舍不捨得賦權。在吳敏芝的團隊里,所有人有權力對前端產品「拉鈴」。這個「拉鈴」就是說當從客戶身上反推出這個產品存在缺陷,存在體驗不好的情況時,一線「小二」有權對產品經理說不,要修改之後才能再上線。他們每個月有1000多個「拉鈴」,一年下來有1萬個左右。所以這就是舍不捨得權力下放到一線「小二」身上。

而在數據方面,在阿里有一句話「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要產生洞察力肯定要有龐大的數據支撐,在客戶體驗中,現在也有很多數據產品推出使用。比如他們推出的「親聽」產品, 就是讓公司管理層、高管層一直到一線「小二」能在客服旁邊同時接電話聽一線客服人員怎麼為客戶服務。最近,馬雲和阿里CEO張勇都在第一時間到客服團隊體驗了「親聽」。吳敏芝認為,今天不是讓聽得到炮火的人做決策,而是要讓做決策的人聽得到炮火。所以要讓手上擁有決策資源的管理人員聽到客戶的聲音。她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組織的客戶視角更豐滿一些,讓「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可以成為組織里的細胞反應。

當然,最後,平台和商家是共同體,共同面對消費者。要服務好消費者,提供好的體驗,平台要協同商家一起,把消費者的體驗和服務做得更好。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兒 的精彩文章:

方法:初次見面如何留下好印象
從沃爾沃到賓士:李書福的汽車雄心

TAG:酷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