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說客戶體驗、服務意識之一:技術趨勢下與傳統優勢的結合

說說客戶體驗、服務意識之一:技術趨勢下與傳統優勢的結合

作為一個消費者,前一段通過呼叫向一些企業尋求幫助,有非常溫暖的服務,也有一些服務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這些有待提升的服務過程僵硬、情緒大於技巧、缺乏明顯的服務意識和簡單的服務技巧。所以我想,談談服務意識,在技術的加持和賦能下,不要丟掉我們服務的意願、溫度、技巧,和對客戶的尊重!

在浮躁的技術面前,呼叫中心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在追求與時俱進的過程中,不忘初心,以客戶體驗為中心,關注成本和效率,做好技術與流程的銜接,通過專業與協同,真正從「更快、更高、更好、更個性化」方面給消費者、客戶帶來巨大的體驗提升和價值提升。

最近被各種的人工智慧、大數據的信息所包圍,在呼叫中心這個數據集中、與客戶直接接觸的部門和行業,每次聚會,如果不準備隨時談談如日中天得大數據、彷彿自己生活在別處;還時不時要感嘆一下,未來已來,過去未去,然後慶幸自己還沒有被這個時代所丟棄。

這兩天,朋友圈議論的熱點來自於媒體的報道《網路公司用大數據「殺熟」:酒店房價300元變380元》,某網路公司已經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殺熟」、「宰客」;客戶發現同樣的產品、同一個供應商在相同的時間、向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價格的服務;因為該網路公司與客戶交互過程中通過收集客戶信息,利用大數據為客戶打標籤,通過不同的客戶視圖(也稱之為客戶畫像)分析出不用客戶的消費特徵;如客戶的個性、愛好、行為特徵、消費能力等,對那些消費能力高、價格敏感度低的客戶群體實行差別定價,針對該群體實行不同的價格策略。文章感嘆到,「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記得前一陣看陳春花老師的一篇文章,好像講的是「有時候我們看一些產品,認為它是技術在改變,其實不是,是它對生活的理解更深、更透或者更好。」;「技術的目的其實就是拓展了我們的生活空間」;「生意就是生活的意義,對產品和生意的真實理解是,我們贈與出去的不是物品本身,我們贈與的其實是愛、驚喜和可靠」;「所有人生意的模型也就是這句話,叫做更快、更高、更好」。

結合陳老師的觀點,以及上述的大數據殺熟的案例,我們更容易得到結論,產品必須有價值,必須產生積極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換句話說,這反映了企業是否以客戶為中心,是否真正在乎客戶的體驗,是否真正的尊重客戶。記得有朋友說過,企業是否尊重每個微小的個體,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是否有溫度的標尺。

當然,這也反應了企業秉承的價值觀,記得前一段看了一段介紹IMB中國市場品牌推廣的視頻,哈佛商業評論:《深入解讀IBM戰略轉型與品牌重塑》,從Ebusiness到智慧地球,IMB一直都走在前面,體現了強大的市場洞察力並在執行上無比強大。從信念、區隔(價值觀,包括成就客戶、誠信負責、創新為要)、品牌客戶體驗、與誰為伍同行四個方面明確了方向和戰略;IBM不僅有很好的價值觀,而且說的好,做的更好。

從網路公司的案例、陳老師的理論指導、國外公司IBM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新技術通過認知和賦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客戶體驗,拓展了我們的生活空間,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企業面臨市場環境的改變、競爭的加劇、客戶行為的改變、技術的進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所有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會從「更快、更高、更好、更個性化」方面給消費者、客戶帶來巨大的體驗提升。工具是否有效,還得從客戶的真實體驗來進行檢驗。

就如在《麥肯錫中國銀行業CEO季刊》最新一期報告《極致客戶體驗:銀行未來競爭的護城河》中,所講的「客戶體驗將是未來銀行業競爭的主戰場」;報告稱,經驗表明,客戶體驗的成功轉型,可使企業在2-3年內實現平均10%~15%的營收增長、15%~20%的服務成本降低和20%~30%的員工滿意度提升。

「中國銀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商業新秩序,客戶的行為和期望都在發生變化,客戶體驗轉型成為銀行提高業績和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途徑」。麥肯錫公司在其近日發布的報告中如是總結。這些趨勢意味著,僅就產品和服務展開競爭已不再奏效,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方式,與產品和服務一樣意義重大。這就要求企業真正尊重客戶,以客戶為中心,了解客戶需求,從滿意到驚喜,由內而外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

更為關鍵的是,價值觀能否真正落地,轉化為一線與客戶接觸的瞬間有溫度的行為和體驗,一線人員的服務意識尤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寶田 的精彩文章:

TAG:牛寶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