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溥儀眼中的醇親王載灃:優柔寡斷 懦弱無能

溥儀眼中的醇親王載灃:優柔寡斷 懦弱無能

原標題:溥儀眼中的醇親王載灃:優柔寡斷 懦弱無能


第二代醇親王載灃(1883年-1951年),光緒皇帝的弟弟,溥儀稱帝期間的監國攝政王,清末宣統年間大權的實際掌握者,其地位可謂顯要煊赫。


就這麼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兒子溥儀對他的評價卻不高。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多次提到載灃,他總體上對父親的印象是優柔寡斷、懦弱無能。

溥儀引用民國期間在紫禁城內任職的遺老的話評價載灃:「與王公大臣常相對無言,即請機宜亦囁嚅不能立斷。」



年輕時的載灃。


清末那幾年,朝廷內部對權力的爭奪很激烈,比如加貝子銜的鎮國公載澤一直想取代慶親王奕劻的地位,擔任首席軍機大臣(1911年改為內閣總理大臣);貝勒載洵和載濤想攘奪袁世凱等漢人的軍權;那些留學德國和留學英國的皇室成員,又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

在這種紛爭之間,載灃並沒有自己的定見,他一會兒聽信這一方,一會兒聽信那一方,對不同立場的人都說「好好好」,往往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軍作戰不利,節節敗退,奕劻、那桐、徐世昌等幾位王公大臣向載灃保舉起用袁世凱。載灃與袁世凱有宿怨,聞聽此言氣不打一處來,將那桐等人狠狠申斥了一頓。



載灃、溥儀等人民國年間的合影。


結果怎麼樣呢?那桐辭職,奕劻也曠工不上班,然而前線告急的電報卻一封封送到載灃面前。載灃垂頭喪氣,沒有辦法,只好妥協,婉言慰留奕劻、那桐,並簽發了起用袁世凱的諭旨。

袁世凱重回政壇後,載灃辭去了攝政王之位。他對此倒是樂得輕鬆快意,回到家便對福晉瓜爾佳氏說:「從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他這種全不以大清天下為念的態度,把瓜爾佳氏氣哭了,她告誡孩子們:「長大了萬不可學阿瑪那樣!」


溥儀認為父親懦弱無能,但是在民國年間,載灃的所作所為可比溥儀高明多了。



溥儀與弟弟妹妹在天津合影。


載灃閑居期間,雖然沒有大作為,但起碼看得清歷史潮流。溥儀退位之後,從來沒有放棄過復辟的努力。1917年的「張勳復辟」,載灃很不以為然,痛斥這是「胡鬧」。

「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在日本的慫恿下去東北,建立偽滿洲國,載灃就持反對態度,認為此舉凶多吉少。


在對待復辟和日本的態度問題上,載灃從來沒有優柔寡斷,他絕不參與、絕不合作。



民國年間的載灃。

抗戰期間,身為偽滿洲國「皇帝」的父親,載灃在北京受到日軍的「特殊照顧」。日本關東軍的高級參謀吉岡安直多次要求載灃搬到長春居住,聲稱這是「時勢的需要」、「為了確保王爺大駕的安全」,以威逼利誘的手段,讓載灃非去不可。


載灃則是鐵了心,任你如何軟磨硬泡,我就是不去長春,不去趟偽滿洲國的那灘渾水。


溥儀對其父載灃的評價,不能不說有失客觀公正。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去世後,他接手的可是一個失控的爛攤子,現實留給他的發揮空間並不是很大。另外,在民族大義面前,載灃是條漢子,而溥儀對這一點並沒有足夠認識。


參考資料:溥儀《我的前半生》,商鳴臣、李波《載灃的晚年歲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鴉片戰爭後清朝能苟延殘喘到1912年,這位王爺功不可沒
1894-1895年,日軍侵略遼東半島實景老照片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