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文:咬開「筆記」的堅殼

半文:咬開「筆記」的堅殼

讀筆記的味道,

就在這不斷繞路、不斷尋找的旅程,

在這不斷遇到堅硬又不斷咬開硬殼的掙扎中,

還有,就是迷失在咬開殼後的清香里。

讀舊人筆記,像吃堅果,文字帶殼,把殼咬開,裡面清香四溢。殼的厚薄,花的力氣,香的濃薄,因人而異。像我這種沒讀幾本書的,咬的時候,花的力氣會大些。

讀沈復《浮生六記》,讀到「克昌從師,修脯無缺」句,感覺「修脯」二字,需要咬下,便翻查,得知,修,通「脩」,干肉的意思,「脯」,也是干肉。同是干肉,有所不同,「脯」是那種不太乾的干肉,再進一步,就變成「修」了。「修脯」放在這裡,引申為送給老師的禮品。整句的意思是「克昌去讀書的時候,送給老師的禮品也從來沒缺少過」。放在現在,大概就相當於學費。當時芸不過十幾歲,還不是沈復的妻子。芸僅憑著十個手指頭,做女紅,能夠提供家用,還能供得起弟弟克昌讀書,其賢淑,可見一斑。

不過,以「修脯」做學費,只是舊時的習俗,大約舊時肉乾精貴,可代替錢物。沈復所在的乾隆嘉慶年間,「修脯」已是一種指代,並非真正拿肉乾做禮品、學費。到今天,「修脯」連指代都算不上了。不只「修脯」,舊時那種典故,包括文縐縐的說話方式,到今天,已成風景。

像沈復,告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像芸,笑曰:「無師之作,願得知己堪師者敲成之耳。」像這樣的對白,若放到今天的古裝劇,觀眾肯定要蒙圈,一邊看一邊翻資料,也是來不及的。或者需要像外國大片,對白用英語,在下面用白話文字幕作翻譯。

對筆記的翻譯,也有人反對,說看翻譯,就像小時候吃炒蠶豆,自己咬不動,由父親母親先咬碎嚼糊,再餵給孩子,雖也吃到了,但那種咬的樂趣,咬開後的香味,體會不到了。所以有人說了,這叫「快餐文化」,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拿人家咬過、嚼過的東西,再咬一遍、再嚼一遍,或者也不咬也不嚼,只是穿腸過一遍。沒多大意思。

我是喜歡「掘根倒蔀頭」的。就「修脯」二字,再用力咬咬,發現孔子在《述而》中說過:「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大意是「凡是能夠主動送上一束干肉作為禮品的,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一束,就是十條。再翻翻,就知道,十條幹肉在春秋時期是作為比較基礎的禮品,「上則人君用玉,中則卿羔,大夫雁,士雉,下則庶人執鶩,工商執雞,其中或束修壺酒一犬,悉不得無也。」古人往來,講究禮數,要拿個禮品,不能空著雙手,所以有「來而不往非禮也」。「束修、壺酒、一犬」,這些禮品都被列入下等,是最為基礎的。孔子雖是聖人,有教無類,但最基本的禮還是要的。

孔子之「禮」,或是中華禮儀之邦的源頭。此後各朝,干肉,或作為禮品,或作代稱,直至清未,《官場現形記》第32回說到:「你既然有志學洋話,為什麼不去拜一個先生,好好的學上兩年?一個月只消化上一兩塊洋錢的束修。」

這裡的「束修」,不再是干肉,純粹只是學費的代稱。

再咬咬,發現「束修」還可以指「修養」,《晉書·夏侯湛傳》說:「惟我兄弟姊妹,束修慎行,用不辱於冠帶。」這裡的「束修」,大概是約束修行的意思了。仔細比較,發現舊時「束脩」,就作「脩」,代表「干肉」,沒有寫成「修」的,現因繁簡字體的變化,修,通「脩」,混用後,有些亂了。「修脯無缺」的「修」字,實應作「脩」,干肉,放舊時,還不好隨便代替。如此,咬了一通,繞了一大圈,終於是繞回來了。

也有繞得遠了,迷了路的。

讀《閨房記樂》,讀到芸病逝後,大慟。回煞接眚之期,逝者靈魂回歸,因不利生人,要一家盡出,調之「避眚」。但沈復情痴,「余乃張燈入室,見鋪設宛然而音容已杳,不禁心傷淚涌。又恐淚眼模糊失所欲見,忍淚睜目,坐床而待。」又慟。

由沈復說到「恩愛夫妻不到頭」一句,想到蘇軾妻「王弗」,想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一闕,鼻子發酸。又想到林和靖「梅妻鶴子」一說,以為曠達,再讀《長相思》一詞: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反覆讀,關鍵是「羅帶同心結未成」一句,林和靖是有大慟在裡面的。查資料,林四十多歲到杭州孤山下隱居,之前生平,幾乎空白,也有說林有過繼的後人,但沒提到有過愛人。翻了很多資料,沒有定論。但我更相信,林是有過知心愛人的,並且,銘心刻骨,只是,「結未成」。結未成而又終分離。非經大慟,豈會大悟。

只是,路走到此處,斷了。我迷失方向,再繞不出去。

讀舊人筆記,常如此,見一處疑惑,翻查一番,豁然開朗。有時又感覺新的疑惑,再查,又添新疑惑。如此,讀一則筆記,有時要翻數十上百本書。現在百度,很方便。但仍要對照書本。有時,繞多了,忘路之遠近,也有誤入桃花源,開始讀另一本好書,忘記是從哪裡出發的了。有時,也會迷途知返,翻了若干本書,讀了若干資料後,又回過頭來,接著讀筆記。

所以說起來,讀筆記,也不一定要讀出什麼結果,或一定要獲得多少知識,讀筆記的味道,就在這不斷繞路、不斷尋找的旅程,在這不斷遇到堅硬又不斷咬開硬殼的掙扎中,還有,就是迷失在咬開殼後的清香里。

━━━━━

本文刊發於《浙江散文》雜誌。

作者供職於杭州大江東辦事服務中心。

━━━━━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散文 的精彩文章:

張林華:願向自然求忠告

TAG:浙江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