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家是封建殘餘嗎?

儒家是封建殘餘嗎?

近讀一文,文中大肆批判儒家是封建餘孽。文章認為儒家學說的全部內容就是愛國忠君,培養順民。文中說:「子孝於父,妻從於夫,臣忠於君,君權天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亡隨子,這都是什麼呀,這不純粹就是沒有思想的『奴』嗎」?

可以這麼說,文章的作者對儒家學說缺乏充分的了解,所以才做出極端的批判。

首先,子孝於父,有什麼問題?父母養育子女,培養子女,子女孝敬父母,有什麼不應該?如果連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也沒有,何談其他的美德?

其次,妻從於夫,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確實對婦女不公平。但如果把時間拉回到三千年前,女子在經濟上不能獨立,她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亡隨子,實際上是一種保護婦女的安排。隨著制度的進步,教育的進步,技術的進步,女子獲得了私有財產的權力,可以從事以前只有男人才能勝任的工作,她們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這是可喜的現象,但你不能以今天的情勢來判別古代。

第三,臣忠於君,有什麼問題?臣子不盡心儘力為君主做事,難道偷奸耍滑嗎?儒家講忠,忠的是道。孔子說:「以道事君,不從則止。」君主可忠則忠之,不可忠則忠於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後代儒家對孔孟之道的扭曲,並不是孔孟的思想。孟子講「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路人,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主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因為孟子的這些話,朱元璋大發雷霆,差點把孟子趕出孔廟,後來叫人搞出個《孟子節文》,把孟子「大逆不道」的話全部刪除。講臣對君的絕對愚忠,這絕對不是孔孟之道,而且,有違於孔孟之道。孔孟對忠的定義,是心中有道,行事以道為依規,而不偏不倚。

圖片來自網路

第四,君權天授,這又有什麼問題?天是什麼?天是德的化身,善的化身,天創造萬物,並使萬物蓬勃生長,欣欣向榮,這不是德是什麼,不是善是什麼?所以,儒家講君權天授,實際的意思是說,君的權力是天的授予,但天授予你這個權力不是讓你來奴役、壓迫人民的,而是讓你代替天來服務人民的。如果君不能正確履行這個使命,天就會懲罰你,收回權力,也就是「天命轉移」。孟子曾經讚賞周武王誅滅商紂的行為,認為這不僅不是以下犯上,反而是代天伐罪的正義事件。

天的意志是人民意志的反映,孟子引用《詩經》的話,「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而不是說,君權來自於天,就是絕對的,如果君主不按天德行事,人民隨時會以天的名義推翻暴虐的君主。《易經·革卦》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商湯推翻夏桀,周武王推翻商紂,都是順天應人之舉。

當然,專制統治者會把自己美化,把自己打扮成天的唯一代言人,但從歷史上看,他從來沒有得逞過。因為天德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這是儒家對中國文化的巨大貢獻。

第五,培養順民有什麼錯?難道要培養暴民嗎?孔孟之道培養的順民,不是叫你順權力,而是順道義。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合身而取義者也。」孔子也說:「有殺生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在孔孟的思想裡面,仁義是最高的價值,怎麼能夠捨棄仁義而遷就權力?

秦始皇建立集權專制之後,知識分子獨立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為了生存下去,許多知識分子不得不扭曲自己的靈魂,違心的與統治者合作,以至於五體投地,高呼「吾皇聖明!」這是歷史的大悲劇,並不是孔孟儒家的本義,我們對這些知識分子,應抱以同情,而不應把他們的思想行為等同於孔孟。其實,他們在有限的條件之下,也做過大量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第六,愛國忠君有什麼錯?難道不愛國,不忠君就對了?國有兩個含義,一是故園之國,人對於生養自己的家園難道不應該熱愛?二是政治之國,政治之國含義比較複雜,不同的時代受歷史的局限有不同的認識。但有一個規律,能夠保障人民權利的國受到人民的擁護,壓迫人民的國受到唾棄和推翻。所以,愛國忠君是有條件的。

古代的國是統治者之國,民眾並無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權力。有學者批判中國人「奴」性深重,這種「奴」性,是麻木而已,因為他沒機會參與,只好不管他,誰當皇帝就誰當皇帝,反正我管不著。這種冷漠對中華民族傷害很大,但這不是儒家的思想,儒家是主張「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

對於任何一種學說,要以它本來的理論來解說,而不可先立個偏見,再從這個偏見出發去找他的不是。儒家並非十全十美,但要抱著平和的心態,抱著歷史的同情的態度,展現它原本的面目,為當代的文化建設提供思想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文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