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溫州維和警察吳曉冰細述「南蘇丹365天」

溫州維和警察吳曉冰細述「南蘇丹365天」

吳曉冰(左一)組織難民開展衛生清潔活動 警方供圖

從烈日炎炎的非洲草原,回到草長鶯飛的江南,前晚,溫州赴南蘇丹維和警察吳曉冰順利完成使命,從南蘇丹首都朱巴乘機抵達杭州。昨天下午,剛剛回到溫州的吳曉冰接受溫都專訪,講述在南蘇丹365天的維和經歷。

武裝分子藏匿難民營,日常執勤要穿防彈衣

浙江特派的中國第六支南蘇丹維和警隊組建工作啟動於2015年1月。2016年底,省公安廳經過層層篩選,從全省選拔出吳曉冰等7名民警組建了這支維和警隊。

從去年2月份開始,吳曉冰在南蘇丹首都朱巴開展為期一年的維和,先後在難民營社區警務、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總部社區警務指導辦公室等機構工作。

局勢不穩時,行走在朱巴街頭,吳曉冰時常會聽到遠處的槍炮聲。即便是在難民營里,也並非安全。

「我們在朱巴接觸的兩個難民營有4萬多人,他們中也存在許多派系、部族,甚至還有反對派武裝分子為了躲避政府軍,脫下軍裝藏匿其中。」吳曉冰說,維和警察在難民營里工作是不能攜帶武器的,得穿上防彈衣以防不測。

難民營內部發生衝突時,維和警察和防暴部隊要第一時間出面處置,「一些人甚至會威脅我們不要多管閑事,甚至還發生過維和警察被圍困、囚禁的事件,還好都得到了妥善處置。」

在基層社區警務工作期間,吳曉冰參加難民營的大型搜查行動2次、人道主義援助執勤4次、矛盾糾紛調解18起。為了增進同難民的溝通和互信,吳曉冰還多次組織難民營清潔行動、友誼球賽等活動。

不辭辛勞投身培訓活動 提升當地警察執法水平

在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總部工作期間,吳曉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訓工作。其中包括組織參與對社區守望組織、南蘇丹國家警察等各類培訓活動55次(包括對維和警察培訓2次),參加培訓人數1200多人。

「我們面向難民自發組建的鄰里守望組織開展婦女兒童保護等方面的培訓,特別是當地高發的性犯罪、家庭暴力等問題的處置舉措。」吳曉冰說,當地通用語言是阿拉伯語,每次上課都需要一名助理,將他的英語翻譯給難民。

對當地警察開展培訓原本不是維和警察的主要任務,但戰亂下的南蘇丹,警務人員執法水平、素養嚴重下降。吳曉冰說,中國警察的執法業務水平得到總部的認可,加上他有過兩次維和經驗,被選派為當地警察開展培訓,「這麼做的目的也是希望將來我們撤離後,難民們能有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

自來水髒得不能刷牙維和一年體重降7.5公斤

南蘇丹地處熱帶,終年只有雨季、旱季之分,雨季道路泥濘,旱季氣溫高達40多攝氏度,自然環境惡劣。

「維和警察的營地是簡易活動板房,自來水髒得不能刷牙,飲食條件也很差,許多同事剛來就病倒了。」吳曉冰說,當地蔬菜稀缺,他們只得從國內帶來種子,在營地周圍種上空心菜。

最危險的則是攜帶瘧疾病毒的蚊蟲無處不在。「警隊非常注意防護,晚上都睡在蚊帳里,出門必須抹上藥水,這一年7名隊員都沒有生病。」吳曉冰說,由於瘧疾病毒有長達數年的潛伏期,他們回國時還專門攜帶了抗瘧疾藥物,以防萬一。

去年出發時,吳曉冰體重77.5公斤,歸國時已降到70公斤,吳曉冰笑稱,「雖然很辛苦,但減了7.5公斤正好達到了標準體重。」

面對家人的擔心和牽掛 他總是說「我沒事、很安全」

為了將假期積攢起來回國探親,吳曉冰平常極少休息。每次從國內回來,吳曉冰的行李箱總是塞滿兒童的衣物、文具和玩具等,這是他送給難民營小朋友的禮物。

「許多當地孩子只有幾件破舊的衣服遮體,文具、玩具更是奢侈品。」吳曉冰說,航班對行李重量有限制,他只能盡量減少個人物品,多為當地孩子帶一些物資。

「能幫助許多處於困境的人們,還能和來自30多個國家的維和警察並肩作戰,比在機關里朝九晚五的工作更能鍛煉自己。」在吳曉冰看來,這次赴國外維和是一段極其難得的經歷。

出發前,吳曉冰的決定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吳曉冰說,他最愧疚的是不能盡到做父親的職責,把才上初一的女兒留給妻子一個人照顧。

過去一年裡,吳曉冰只有在下班後才能抽出時間和妻女通話。「南蘇丹的網路信號特別差,視頻對話幾乎不可能,語音聊天也特別卡。」由於隔著五個小時的時差,吳曉冰只能在國內很晚的時間和妻子、女兒聯繫。

吳曉冰在南蘇丹的一年裡,妻子上網看得最多的就是來自南蘇丹的新聞。「要是發生了戰亂,或局勢惡化,她就會馬上給我打電話。」面對家人的牽掛,吳曉冰總是避開艱苦的工作環境,告訴妻子「我沒事、很安全」。

溫都記者 謝樹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溫州2017」
溫州的一條小巷子里,藏著一家兄弟店,他們只專註於做一件事

TAG:溫州都市報 |